□木匠
至此,姚期智的人生已可說是功德圓滿??墒?,他卻在他57 歲的時候,又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那是2004 年9 月的一天,正在普林斯頓大學跟他攻讀博士學位的張勝譽像往常一樣和他見面了。他突然對他說道:“我要回中國去了,permanently(永遠地)?!睆垊僮u后來回憶說:“當時我感到有些訝異,但隨即就覺得釋然了。單純從研究的角度講,的確沒有哪一個地方比這里更好的了。他要回國,肯定是要去做一件大事?!?/p>
果然,此后以久,姚期智就辭去普林斯頓大學授予他的終身教授,正式加盟了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57 歲的他,放棄美國的一切,來在清華園,這等于是又一次創(chuàng)業(yè)。2005 年,由姚期智主導,與微軟亞洲研究院共同合作的“軟件科學實驗班”(后更名為“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即人們常說的“姚班”)在清華成立了。次年3月,姚期智在致清華同學的一封信中寫到:“我們的目標并不是要培養(yǎng)優(yōu)秀的計算機軟件程序員,我們要培養(yǎng)的是具有國際水平的一流計算機人才。”原來,這就是他決定要干的“大事”:為祖國培養(yǎng)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一流計算機人才?!薄耙Π唷钡膶W生都是校內(nèi)二次招生。全英文授課,全英文交流,沒有教材,甚至沒有臺上臺下、課上課下。需要上的課并不算多,但每門課都極具挑戰(zhàn)。
姚期智走過很多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學——哈佛、伊利諾伊、麻省理工、斯坦福、伯克利加州、普林斯頓……當他決定在清華培養(yǎng)世界一流的本科生時,這些世界一流大學課堂就自然而然地會浮現(xiàn)在他的眼前。
他講的“計算機應用數(shù)學”課,是一門面向一年級本科生的基礎課,每年開課,他都會極認真地把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思路重新再梳理一遍。這門課他一講就是8 年,直到找到了他認為合適的年輕教師,才把接力棒傳了下去。其間,他還擔任“計算機入門”、“理論計算機科學”、“量子信息”等多門課的任課教師?!耙Π唷钡暮芏鄬W生都在本科低年級時,聽過姚教授的課,并在短短的一兩個學期內(nèi),就受其影響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之路。王君行,是“姚班”2010級本科生,他在本科二年級時,就發(fā)表了一篇高質(zhì)量的學術(shù)論文。而那篇論文的靈感,就源自姚師課上的一次“隨意發(fā)揮”。
當時,姚期智在課上給同學們講了一個著名的“拜占庭將軍問題”(即在存在消息丟失的不可靠信道上試圖通過消息傳遞的方式達到一致性是不可能的。因此對一致性的研究,一般都會假設信道是可靠的,或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并將它與計算機系統(tǒng)的可靠性保障問題聯(lián)系起來,希望同學們能提出解決方案。
同學們像往常一樣,自發(fā)組成小組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大約過了一節(jié)課的時間,姚期智請幾個表示已找到了答案的小組到臺上來進行演示。但每個組演示時,其他小組的同學就會指出其中的不足和錯誤??吹酱蠹摇澳阋谎晕乙徽Z”正步步向正確答案靠近時,姚期智起身準備公布標準答案。這時,一直沒有說話的王君行站了起來,說:“我還有一個方案!”然后,他就走上講臺,拿起筆在黑板上寫了起來,教室里突然安靜了下來。姚期智后來回憶說:“當他寫完后,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不可能吧,因為他的這個算法也太簡單了。但幾分鐘后,我意識到他真的解決了一個困擾了學術(shù)界30年的問題。”
課后,姚期智給王君行發(fā)來了一封郵件,鼓勵他把課上的算法再進一步深入,整理成論文。之后,王君行就成為了全球第一個在本科階段,便獲得國際計算機學會“最佳學生論文”獎的獲獎者。在清華,還流傳著許多有關(guān)姚期智給本科生上課的故事,比如有一次,他在課堂上說:“我出一道題,凡能在25 分鐘內(nèi)解出者,我都請吃必勝客。”結(jié)果,90%的學生都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做出了正確解答。他非但沒有感到尷尬,反而高興地信守承諾,給每位過關(guān)的學生都叫了一份必勝客的外賣。施天麟大一時選了姚期智的一門課,平時上其他課都覺得“吃不飽”的他,在聽了姚師的幾次課后,就毅然決定要轉(zhuǎn)到“姚班”上來。因為在他看來,“姚班”的課都很有難度,有時一次課堂作業(yè),就需花費二三十個小時去完成,而且還很可能找不到理想的答案。這對喜歡接受挑戰(zhàn)的他來說,是最適合不過的。他說:“計算機科學實驗班的課內(nèi)容并不多,但聽起來卻很過癮?!睘樽尯芏嘞袷┨祺脒@樣的學生上課上得更加“過癮”,姚期智對每一堂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做了精心的設計,“姚班”開的每一門課程,都是在全面覆蓋計算機科學前沿領(lǐng)域的基礎之上,又突出了計算機科學與物理學、數(shù)學、經(jīng)濟學、生物學等多學科的交叉。他還特別鼓勵學有余力的本科生參與科研。他說:“我們班上就是像超級百貨商場,老師們的研究工作就是‘商品’,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來‘選購’。”2011 年1月15 日,由姚期智領(lǐng)導的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又告成立。他還利用自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邀請下很多圖靈獎、奈望林納獎、哥德爾獎的獲得者來清華給同學們授課。學期還未過半,課程的難度就已和普林斯頓、斯坦福本科四年級的課堂難度相當了。對于這種高強度的授課方式,一開始,很多同學并不適應,但漸漸地,當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居然可以做得到時!那種“重新發(fā)現(xiàn)自我”的驚喜和肯定,便極大地激發(fā)了同學們的潛力,很多同學甚至不滿足于課上所學,課下還主動聯(lián)系老師,找選題、做研究。而這也正是姚期智當初創(chuàng)立計算機科學實驗班時的初衷。
另值得一提的是,在“姚班”,大家在意的都不是考試和高分,而是心中懷揣的那個高遠的科學夢想——立志要做出世界最頂尖的科研成果。給這些未來的“具有國際水平的一流計算機人才”上課,對于老師來說,也是一種挑戰(zhàn)。老師稍不留神,就會被同學的問題給“掛”在黑板上。從伯克利加州大學回國,任教于“姚班”的老師徐葳,有一次在黑板上寫了一個非常復雜的程序,本以為難度很高、無懈可擊,可沒想到,剛剛落筆,就有同學起立:“老師,您寫的這個程序少了一個‘點’……”
現(xiàn)如今,人工智能已越來越受到科學界的重視。在此形勢下,姚期智今年又在清華大學創(chuàng)辦了一個“智班”,想來很快又會有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一流人工智能人才”從這里邁向世界了吧……回望自己這些年來走過的路,姚期智說:“如果要我給自己打一個分的話,我想應該是——A+!”
主要參考資料:“姚期智百度百科”、《百圖靈獎唯一亞裔獲得者姚期智》、《姚期智的清華十年》及多家公號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