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楊華
【摘 要】目的:分析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臨床特點、高危因素,觀察治療效果。方法:以已確診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新生兒作為觀察組,以未發(fā)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新生兒作為對照組,對比兩組患兒的異同,明確疾病的高危因素,根據病原菌類型,給予患兒不同藥物治療。結果:觀察組患兒體質量為(2.10±0.15)kg、胎齡為(36.85±2.49)周、通氣時間為(8.11±0.58)d、平臥位者占67.74%、吸痰次數為(3.48±0.19)次/d。對照組患兒體質量為(3.15±0.14)kg、胎齡為(40.12±0.26)周、通氣時間為(3.40±0.30)d、平臥位者占3.23%、吸痰次數為(6.41±0.77)次/d,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有效率為96.77%、死亡率為3.23%、住院時間為(8.20±1.75)d。結論: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與多種因素有關。一旦確診,及時給予抗生素治療,療效顯著。
【關鍵詞】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高危因素;抗生素
文章編號:WHR2019011345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為新生兒常見病,由機械通氣所導致。發(fā)病后,如未及時干預,患兒死亡率較高。為改善新生兒的健康狀況,本文作者在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兒中隨機選取31例作為觀察組,從臨床癥狀、新生兒體質量、胎齡、機械通氣時間、吸痰次數、臥位等方面出發(fā),分析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病原因,闡述疾病的治療方法,并觀察治療效果,內容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已確診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新生兒(31例)作為觀察組,患兒性別:男/女=15/16。以未發(fā)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新生兒(31例)作為對照組,患兒性別:男/女=16/15。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調取兩組患兒的臨床資料,從新生兒體質量、胎齡、機械通氣時間、吸痰次數、臥位等方面出發(fā),對比兩組患兒的異同,根據對比結果,明確疾病的高危因素。
1.2.2 治療方法 針對已確診為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者,應首先取痰液等標本進行檢驗,明確病原菌類型,繼而給予相應的抗生素治療。例如: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可給予亞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治療;銅綠假單胞菌感染者,可給予亞胺培南治療;大腸埃希菌感染者,可給予哌拉西林治療。
1.3 觀察指標觀察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病原因、治療效果。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s)表示。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病原因觀察組患兒體質量為(2.10±0.15)kg、胎齡為(36.85±2.49)周、通氣時間為(8.11±0.58)d、平臥位者占67.74%、吸痰次數為(3.48±0.19)次/d,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患兒的治療效果觀察組有效率為96.77%(30/31)、死亡率為3.23%(1/31)、住院時間(8.20±1.75)d。
3 討論
3.1 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臨床癥狀及高危因素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兒的癥狀以發(fā)熱、大量膿性分泌物等為主,誘發(fā)因素較多[1]。本研究發(fā)現,已確診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患兒,體質量為(2.10±0.15)kg、胎齡為(36.85±2.49)周、通氣時間為(8.11±0.58)d、平臥位者占67.74%、吸痰次數為(3.48±0.19)次/d,與未發(fā)生該疾病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低體質量兒以及早產兒,機體免疫力一般較低,加之產時各項因素的影響,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病率高。隨著機械通氣時間的延長,如護理人員導管護理不善,極易誘發(fā)呼吸機相關性肺炎[2]。與平臥位相比,將患兒頭部抬高,可預防誤吸,因此,取該體位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病率更低[3]。機械通氣期間,未及時吸痰,容易導致痰液堵塞呼吸道,增加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風險。
3.2 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預防及臨床治療
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病后,需立即根據病原菌類型,給予其抗生素治療[4]。各類抗生素中,亞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對多種病原菌均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5]。本研究發(fā)現,給予患兒不同類型的抗生素治療后,患兒治療有效率為96.77%、死亡率為3.23%、住院時間為(8.20±1.75)d,提示各項藥物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提高機械通氣患兒疾病治療的安全性,通氣期間,加強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預防較為關鍵。例如:針對早產兒、低體質量兒,臨床應于機械通氣的同時,加強對患兒的營養(yǎng)干預,積極補充營養(yǎng),增強免疫力,預防各類并發(fā)癥。機械通氣期間,應將患兒頭部抬高,避免發(fā)生誤吸。應每2h幫助患兒吸痰1次,確保呼吸道暢通。吸痰前,建議首先濕化氣道,避免增加患兒的痛苦。抗生素用藥期間,需嚴密監(jiān)測患兒的不良反應。一旦發(fā)現嚴重不良反應,需立即停藥,并及時給予處理,以降低患兒的死亡率。
綜上所述,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與多種因素有關。一旦確診,及時給予抗生素治療,可取得顯著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李淑娟,劉樹艷,趙俊榮.呼吸機集束化綜合管理措施對機械通氣新生兒并發(fā)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影響[J].安徽醫(yī)藥,2018,22(12):2404-2406.
[2] 王嬋.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新生兒血清、肺泡灌洗液及呼出氣冷凝液中sTREM-1水平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8,10(11):37-41.
[3] 何穎.影響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及早期干預對可控因素的影響效果分析[J].山西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18,28(05):3-6.
[4] 郝群英.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感染及集束化干預對VAP發(fā)生率與機械通氣時間的影響[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8,28(21):3334-3337.
[5] 劉旭明,王娜.血清降鈣素原在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治中的應用及相關護理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8,39(19):2445-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