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義
“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好人,樂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與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jīng)是個孩子?!?/p>
已辭世的小學名師霍懋征曾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比绻谝凰鶎W校,教出的學生人情淡泊,即使他們都升入985、211等名校,找到高薪水的工作,也不能說是成功。這樣的學校在社會上也不會得到認可,更不會成為優(yōu)秀學子所向往之處。
說到“愛”和“責任”這幾個字,我們再熟悉不過了。熟悉的就像自己的左右手,這幾個字眼看似簡單但又深不可測。古今中外有無數(shù)的名人用了若干優(yōu)美的語言用不同方式詮釋著它們的內涵,但仍顯不夠,人們還在不斷的探索它們的內涵,在不同的高度、新的領域。它們就好像是一潭清澈見底的湖水,依稀看到湖底的小石頭,卻怎么也摸不著。更像那海面上的一座海市蜃樓,美麗異常,卻怎么也到達不了。
時代在進步,制度在革新。教育的定義是什么呢?那就是責任和愛!教育如果沒有了愛,就是一潭死水,教育的愛,除了是一種責任外,它更是一種義務。教育的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走向成功的基礎。任何時期教育都應該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學生。只有對學生付出愛才能贏得學生的愛和尊重,才會讓你在和他們的交留中收獲樂趣,才會忘記生活中的煩惱,你也才能獲得這平凡事業(yè)上的樂趣。
我一直認為,教育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愛心。愛是教育責任。只有首先建立在愛學生的基礎上,我們才會投入自己的全部力量,才會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希望,無怨無悔地獻給學生們,獻給這平凡又偉大的事業(yè)。教育的愛是美麗的、是燦爛的,是紅紅火火的太陽,讓我們用這火紅火紅的太陽托起人類明天的希望吧!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彼自捯舱f:“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弊鳛橐幻螌W嚴謹?shù)睦蠋?,首先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要做好學生的榜樣。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違規(guī)的,自己也一定不能違規(guī),而且要堅持倡導民主、公正、公平的原則,時時起到表率的作用。
我自從當班主任以來,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我必須首先做到,時時處處給學生樹立榜樣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為人處事上“吃虧是?!薄皣烙诼杉骸捯源恕笔俏业囊回炞黠L,“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干事”是我的做人準則。在教育教學中我更是勤勤懇懇、踏踏實實、任勞任怨、不講報酬,大膽實施課堂主題式參與,我認為當班主任沒必要天天喊破嗓子唱高調,關鍵是自己首先做出樣子讓學生信服你。有很多時候“無聲勝有聲”。只要學生從心底里佩服你、信任你、尊重你,你在學生中才能有威信,學生才能由衷的把你當做他的“貼心人” 。
“愛其師”才能“順其道”!當學生從教師那里切實的感受到真誠的關懷和關愛,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熱烈而積極的期望時,他們就會受到一種默默的力量鼓舞,這往往能激勵起學生對教師的喜愛和興趣。因此,教育的愛影響學生舉止,影響教學質量,影響學生發(fā)展。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父母的疼愛、溫柔和嚴厲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愛。這愛應該是世上最高尚、最無私、最理性的愛。這種愛需要真正落實到教師的言行中,體現(xiàn)在師生之間的交往中。平時,我對學生早上是否吃早飯,天冷了是否添衣服、加蓋被子,男生頭發(fā)長了是不是該理發(fā)了,有的臉色不好是否病了等等都一一掛在心上。
陶行知先生說過:“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只要你的心?!敝灰處熡眯娜チ私鈱W生,感化學生,那么學生所有的嫩芽在得到老師言語行為的呵護滋潤后,將會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改變”與“奇跡”。
教師關愛自己的學生,不能有選擇性,必須對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不能有偏見,應把自己的愛如陽光般的灑到每一個學生身上。不分男女,不分俊丑,不分成績好壞,不分是否淘氣,不分家庭出生,都要一視同仁的關愛他們。決不能出現(xiàn)只盯在幾個成績優(yōu)秀學生身上而過分偏愛,對成績較差的學生態(tài)度則冷若冰霜。我們應力爭做到,讓每位學生都感受到自己付出的努力能得到客觀公平的評價,而且應該對身體有缺陷的、家庭困難的、成績偏差的學生更多一些關愛,使他們輕松地、自然地、愉快地融合在集體中去。每一粒種子都有發(fā)芽、開花、結果的可能,每一位學生都好比一粒等待培養(yǎng)的種子。只是有的可能發(fā)育得早,有的可能發(fā)育得晚;有的可能結的果大,有的可能結的果小;有的可能成為棟梁之材,有的可能成為取火之材。任何學生未來都會對社會有不同程度的貢獻,因此,無論未來對社會貢獻大小,我們教師對于所有“種子”都要悉心呵護、用心培養(yǎng)!
古語有云:“身教重于言教,教無定法,但教而有法。”教師的每一言每一行、每一舉每一動都在無聲地影響著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僅擔當著“引導者”的角色,同時也扮演著“慈父慈母”的角色。既要有教育的“嚴”,又要有“慈父慈母”般的愛,更要有一顆“孩童”般的心,融入到學生中去,真心地與他們交流,感知他們的一切,從而找到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學方法。
師愛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條件,但他卻具有雙面性,既有“嚴”的一面,又有“寬”和“愛”的一面。因為“愛”是“嚴”的基礎和前提,“嚴”是“愛”的體現(xiàn),“嚴”和“愛”在教育教學中和諧統(tǒng)一,相輔相成。學生犯了錯,該批評的就善意批評,該規(guī)勸的好言相勸,該諒解的就誠心諒解。教師對學生的寬容不是縱容,絕不能把寬容變成無原則的遷就和讓步。教育的愛要理智、要嚴而不苛、要寬而有則。對學生嚴格要求是教育的底線,古語“嚴師出高徒”是有一定道理的。新時期我們教師在以嚴格要求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的基礎上,再愛護學生、關心學生,讓嚴和寬相輔相成、有機結合,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羅丹說,生活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如果教師抱怨學生不愛自己的話,那應該是自己對學生付出的愛不夠。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只要稍微細心留意一下,就可以隨時感受到來自學生的愛。早晨,學生一聲親切的問候;春節(jié),學生的一個電話或一條短信;學生在你耳邊的一句親切的悄悄話等,回想這一個又一個的“愛的花絮”會讓暖意充沛著我們的職業(yè)生涯。我們的學生都學會了“回報”,那么,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給學生更多的無私的愛呢?即使不做到最優(yōu)秀,但至少態(tài)度也要端正,要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把學生教育好。我們在把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同時,還需要使學生成人、成才。只有對學生永遠“愛相隨”,才能讓教育如涓涓溪流流進學生的心田,教育的效果也才會像我們所希望的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做為新時代的園丁,讓我們教育永遠有愛相隨,讓愛在教育中不斷傳遞,讓每一位學生感受到愛,并將這種愛中轉化成力量,從而在祖國的花園中盡情的綻放吧!
(江蘇省濱??h五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