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艷林 鄧樺
摘 要:“生命·實踐”教育學是扎根于現時代、學科、實踐,扎根于教育學家執(zhí)著求索的精神而生長出來的一株富有時代氣息和中國特點的教育學新苗。民族地區(qū)中學“校園四季·民俗詩詞”主題活動的整體設計以自然四季和二十四節(jié)氣及其背后連接的民俗詩詞文化為主線來策劃學生活動,從多維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同時促進學生對民俗詩詞的認知與傳承。
關鍵詞:校園四季活動;民俗詩詞;綜合育人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7836(2019)09-0069-04
“生命·實踐”教育學基于“教育學與人的發(fā)展”視角,在不斷反思與重構的過程中,將其價值定為“培育生命自覺之人”?!八募净顒印笔窃陂_展“新基礎教育”研究中,依托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及其變化所蘊含的獨特和豐富的育人資源,組織學生開展觀察、創(chuàng)作和展演等系列實踐活動。以“四季·民俗詩詞”為主題設計“生命·實踐”教育學理論的“校園四季”活動,結合葉瀾教授提出的“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核心價值,將其教育蘊意融合在校園四季活動的系列策劃中。以四季和二十四節(jié)氣為基點,教授學生四季民俗詩詞,傳承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圍繞四季特點引導學生了解二十四節(jié)氣與習俗,二十四節(jié)氣文化,利用大自然資源,在動手實踐、學科融通中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合作能力及思維能力。通過“四季·民俗詩詞”主題活動促進學校綜合活動的實施,改變以往僵化死板的教學模式,使課堂煥發(fā)活力?!八募尽っ袼自娫~”主題活動注重當地民俗詩詞文化傳承,促進中華傳統(tǒng)文化多元發(fā)展,使民族文化更好地融入校園文化中,發(fā)揮本地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優(yōu)勢,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學生成為主動、健康發(fā)展的時代新人。
一、民族地區(qū)中學“校園四季·民俗詩詞”活動構想
葉瀾教授曾提出,以“自然四季”及其背后連接在一起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為主線來策劃學生活動的建議,通過“校園四季”活動的整體設計,結合自然文化資源,打破固有的校園活動思維定式,以綜合活動育人。
1.“校園四季·民俗詩詞”活動設計的目標
第一,邏輯起點:學科育人價值。在“新基礎教育”理念下,“學科的存在價值是育人,學科教學是為了促進學生發(fā)展,學科育人價值的開發(fā)的依據是學生的生命發(fā)展需要?!盵1]158人的生命成長是一個不斷充實發(fā)展的歷程, 在學習經歷中不斷成熟的過程。學科對于人生命成長的意義在于賦予人不斷發(fā)展的文化資源和能力的同時,提升人的主動創(chuàng)造性。教育從人出發(fā),以人的發(fā)展為本,學科育人價值在于教會人生存,懂得生存的意義,一切教育理想要通過育人價值來實現,所以校園四季系列活動設計應當以學科育人價值為邏輯起點,四季節(jié)氣民俗詩詞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育人價值,“校園四季·民俗詩詞”主題活動有助于實現教育教學活動從教師教書育人到學生自覺成長的轉變。
第二,過程考量:生命活力之美。“生命·實踐”教育學要求個體形成內在的生命自覺,做到教育理念、實踐、行為等的統(tǒng)一,教學活動影響人的生命、人的發(fā)展,這就是“新基礎教育”的“生命·實踐”觀?!敖逃侵泵嫒说纳?、通過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升而進行的社會實踐活動?!盵2]“校園四季·民俗詩詞”主題活動強調學校師生之間生命實踐的融通和共生,學生和教師都是自己生命發(fā)展的主體,學校在校園四季系列活動的整體設計上要呈現出師生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之美。
第三,理想歸宿:在成事中成人。在學校教育中,“校園四季·民俗詩詞”主題活動設計必須符合教育的一般規(guī)律,考慮學生與社會的實際需求?!啊禄A教育是在成事中成人,促進實踐者的發(fā)展。同時,以成人促成事,通過提升人,做出更高質量的實踐?!盵1]142“校園四季·民俗詩詞”主題活動緊緊圍繞自然四季和二十四節(jié)氣的民俗節(jié)日詩詞文化來設計,通過國學文化為主的實踐活動達到綜合育人功能,其深層目的是促進學生和教師共同在成事中成人、成人中成事。
2.“校園四季·民俗詩詞”活動設計的原則
第一,以學校的特色為出發(fā)點。學校不僅是校園四季系列活動的開發(fā)者和實施者,也是其實施的重要基地。民族地區(qū)中學雖在地理環(huán)境、社會背景和發(fā)展理念方面各異,但關注學生發(fā)展的需要是學校確定校園四季系列活動具體內容的基本要求。民族地區(qū)中學要充分開發(fā)和利用當地民俗節(jié)日文化作為課程資源,引領學生選擇并確定“校園四季·民俗詩詞”活動的子主題,形成具有民族地區(qū)中學特色的校園四季系列活動內容。
第二,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的?!靶@四季·民俗詩詞”主題活動的設計要突出學生立場,引導學生主動健康發(fā)展,校園四季系列活動的實施離不開學生主動積極的實踐。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要置于核心地位,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的,鼓勵其參與活動子主題的選擇,在活動中主動發(fā)展,成為主動健康發(fā)展的時代新人,活動設計要密切聯系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引導學生從學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自然生活中不斷生成新活力。
第三,以實踐學習為主要特征。校園四季系列活動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以“實踐學習”為主要特征。通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校園四季·民俗詩詞”主題活動的設計和開展中來,在“觀察”“創(chuàng)作”“展演”等一系列活動中發(fā)現和解決問題,及時反饋感受四季民俗詩詞的中華傳統(tǒng)魅力。在活動過程中自主獲取知識,提升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發(fā)展,達到個體內在生命的自覺發(fā)展。
3.“校園四季·民俗詩詞”活動內容的選擇
第一,內容的多元化?!靶@四季·民俗詩詞”主題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尊重學生的想法,選擇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民俗詩詞文化作為活動主題的精品。我國民族文化優(yōu)秀而獨特,豐富而深厚,在悠久歷史的發(fā)展進程中,形成了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tǒng)習俗和民俗節(jié)日,關于這些民俗節(jié)日的詩篇,是古代生活和民族風情的藝術寫照,融百家之長,選取多元化的民俗詩詞融入校園四季系列活動,讓學生品賞其中的人文底蘊,頗能增長見聞。
第二,內容的生命化。“校園四季·民俗詩詞”主題活動內容的選擇要具備促使學生個體內在生命自覺成長的作用,換言之,活動的內容要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傳統(tǒng)民俗節(jié)日的詩篇凝聚了廣博而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國文學寶庫的珍品,在校園四季系列活動中加入民俗詩詞的內容,可讓學生們領略詩情畫意,怡情養(yǎng)性;體會妙言警句,提升素養(yǎng);涉獵遺風流韻,解悶消愁等??傊?,有益于發(fā)揚民族傳統(tǒng)精神、提高個人文化素質、陶冶人們的性情及豐富人們的生活。
第三,內容的實踐化?!靶@四季·民俗詩詞”主題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切實踐活動的開展形式,以實踐學習為核心。中國傳統(tǒng)民俗節(jié)日,有豐富多彩的內容和獨特的節(jié)日情趣和魅力,構成一道道靚麗的民俗長廊,為了更好地配合校園四季系列活動的實施,針對民族地區(qū)中學生的詩詞學習情況,選取雅俗共賞的詩歌欣賞的通俗讀物,以饗讀者。無論是陰晴晝夜還是風花雪夜,都能讓學生品鑒當地的民俗詩詞文化,提高古代詩歌的鑒賞能力,既便于開展實踐活動,又能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4.“校園四季·民俗詩詞”活動開展的方法
“校園四季·民俗詩詞”活動以“經典誦讀”和“經典傳唱”的方式開展?!敖浀湔b讀”的誦讀方法多樣化:一是個人誦讀,想象意境。邊誦讀邊想象,將文字還原成畫面和場景。二是小組誦讀,相互品評。在個人品讀的基礎上,交流吟誦。三是師生共讀,品味內涵。師生在共賞經典的同時,逐步感知美,最終走向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敖浀鋫鞒钡膫鞒绞街饕蓪W生和教師一同挑選經典民俗詩詞并利用大學的藝術資源或學校音樂教師為其譜曲編舞后,改編成朗朗上口的歌曲,讓古詩詞能夠以歌聲舞蹈的形式進入教師學生的內心,真正體會到經典的妙處。無論是“經典誦讀”還是“經典傳唱”的方式都旨在深度挖掘古詩詞背后的深厚內涵,講述文化知識、闡釋人文價值、解讀思想觀念、了解四季民俗與二十四節(jié)氣,為現代文明追本溯源,樹立文化自信,讓學生和教師從更生動的語態(tài)表達中汲取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營養(yǎng)。
二、民族地區(qū)中學“校園四季·民俗詩詞”活動策劃
“生命·實踐”教育學強調“培育生命自覺之人”“校園四季·民俗詩詞”主題活動在實施的過程中,強調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合作,鑒于師生立場的創(chuàng)造與合作來進行活動的策劃與實施,讓校園四季系列活動成為學生的體驗分享活動。
1.群策群力——活動主題由師生共同策劃確定
“校園四季·民俗詩詞”主題活動應該集思廣益,教師和學生共同以四季及二十四節(jié)氣的民俗詩詞文化為主線來策劃“四季兩學期”的校園四季系列活動,將寒暑假納入其中,呈現四季的風花雪月之美,形成“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二十四個節(jié)氣的主題。從對二十四節(jié)氣的了解入手,先由教師組織講解二十四節(jié)氣的來歷劃分、二十四節(jié)氣的習俗及二十四節(jié)氣詩詞文化。然后師生共同商討出詳細的活動子主題,根據一年四季的民俗節(jié)日和二十四節(jié)氣確定活動的實施堅持兩個方向:一是聚焦中華傳統(tǒng)民俗節(jié)日詩歌,二是聚焦二十四節(jié)氣的詩詞文化。為了深入開展“校園四季·民俗詩詞”主題活動,最后確定子主題,按照四季的時間劃分確定節(jié)點活動。如春季的節(jié)點主要包括二月的除夕、立春、雨水,三月的元宵節(jié)、春分、驚蟄,四月的清明節(jié)、谷雨等。為考慮學生的興趣,教師會篩選細化主題,共同協商后選取有獨特育人價值的民俗詩詞作為主題內容。
2.合力聚焦——活動方案由師生共同參與設計
為順利開展民族地區(qū)中學“校園四季·民俗詩詞”主題活動,融入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民俗文化,由師生共同參與設計出一份活動方案。考慮到民族地區(qū)特有的民俗文化,所以在設計活動方案的同時會加入當地的特色民俗,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協同教師制定活動方案,并參與組織實施活動方案。筆者選取了云南大理這個民俗文化濃厚的城市為例,因云南的民俗詩詞也以大理為突出代表,在設計中學校園四季系列活動的同時,加入了大理的民俗節(jié)日,選取大理歷代詩人的民俗詩詞作為活動內容,以“經典誦讀”和“經典傳唱”的方式開展,活動開展主要包括兩方面:教師先介紹節(jié)點的相關知識,學生再進行誦讀或吟唱。以“校園四季·民俗詩詞”之春季活動為例:
第一,二月的除夕、立春、雨水?!傲⒋骸蔽涣卸墓?jié)氣之首,立春之后,白天漸長,太陽漸暖,迎來一派生機勃勃,學生以“經典誦讀”的方式朗誦鑒賞唐代杜甫的《立春》和宋代辛棄疾的《漢宮春·立春》,體會杜甫追憶唐朝立春時的盛況以及辛棄疾寫惜春、戀春、怨春的同時,借以抒發(fā)功業(yè)無成的苦悶和對北方故國的思念?!坝晁边^后,春天的腳步更近了,雪退下舞臺,雨唱起主角,學生以“經典誦讀”的方式朗誦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和杜甫的《春夜喜雨》,領略杜牧筆下江南明麗而迷蒙的雨景和杜甫刻畫的成都春夜降雨后絢麗多彩的景色?!俺Α笔寝o舊迎新、一元復始和萬象更新的節(jié)日,學生以“經典傳唱”的方式傳唱宋代文天祥的《除夜》,感受他義無反顧和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懷念這位正氣稟然的民族英雄。
第二,三月的元宵節(jié)、驚蟄、春分?!绑@蟄”是開始鳴雷的季節(jié),驚雷象征著一年的風調雨順和五谷豐登,學生以“經典誦讀”的方式朗誦晉代陶淵明的《驚蟄》和唐代韋應物的《觀田家》,了解春雷后天氣轉暖的現象和韋應物字里行間對農民辛勤勞作的同情?!按悍帧币坏?,春天已過去一半,處處草長鶯飛,鳥語花香,學生以“經典誦讀”的方式朗誦唐代錢起的《賦得巢燕送客》,想象春分時節(jié)與愛人依依不舍的離別情景,讀起來令人回味。“元宵節(jié)”家家戶戶吃元宵,表示團圓美滿,體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學生以“經典傳唱”的方式傳唱宋代李清照的《永遇樂》,追懷“中州盛日”的元宵繁華景象,感悟詩人眷戀故國的情懷。
第三,四月的清明節(jié)、大理三月街、谷雨?!肮扔辍眮砼R,春天馬上就要過去,詩詞多夾雜著感傷的基調,學生以“經典誦讀”的方式朗誦唐代韋應物的《滁州西澗》,想象詩人春游西澗賞景和晚雨野渡所見?!扒迕鞴?jié)”既是節(jié)日又是節(jié)慶,學生以“經典誦讀”的方式朗誦唐代杜牧的《清明》,體悟行人在雨紛紛的清明時節(jié),在外奔波借酒消愁偶遇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欣喜之情?!按罄砣陆帧笔窃颇献顬楣爬隙鵁狒[的貿易集市,也是大理人民一年一度的民間文藝體育大交流的盛大節(jié)日。學生以“經典傳唱”的方式傳唱清代乾隆大理舉人師范寫的《月街吟》和白族音樂家李燮羲《三月街竹枝詞》,感受三月街的熱鬧場景。
3.及時反饋——活動效應由師生共同整理改進
“校園四季·民俗詩詞”主題活動實施后,教師和學生應積極寫出活動反饋,總結本次活動開展所取得的成效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一是為下次活動提供經驗,及時推進下次主題活動的實施,學生配合教師設計活動,貫穿學校生活和假期生活,讓學生在假期可以獨自完成校園四季系列活動,獨立學習并獲取知識,在假期生活中逐步成長。二是為校園四季系列活動生成提供條件,新的活動目標和主題將在活動策劃和實施的過程中不斷生成,需要及時反饋活動效果,以便完善“校園四季·民俗詩詞”主題活動的設計。三是為優(yōu)化活動開展方式,“校園四季·民俗詩詞”主題活動是選取四季和二十四節(jié)氣的民俗詩詞為活動內容,按自然四季的時間貫穿民俗節(jié)日以“經典誦讀”和“經典傳唱”的方式開展,活動形式雖看似簡單,若讓民俗詩詞文化真正吸引到學生,對其產生巨大的教育作用是比較困難的。路漫漫其修遠兮,通過不斷優(yōu)化活動開展方式,發(fā)揮實踐活動育人的價值,達到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詩詞文化的目的。
三、民族地區(qū)中學“校園四季·民俗詩詞”活動的價值
近年來,傳統(tǒng)文化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詩詞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將民俗詩詞融入校園四季系列活動,讓學生了解古詩詞中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可以增長見識,啟發(fā)思維,提升修養(yǎng),對學生精神層面的教育影響深遠。
1.“校園四季·民俗詩詞”活動對生命成長的促進
“校園四季·民俗詩詞”主題活動的策劃是從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出發(fā)的,學生和教師從民俗詩詞中領悟自然四季的變化,掌握二十四節(jié)氣的習俗知識,在每個季節(jié)的節(jié)點活動中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在傳統(tǒng)民俗節(jié)日中與詩人對話,在民俗詩詞的海洋里領略詩人的偉大智慧,在實踐活動中重溫古典詩詞的詩情畫意,培養(yǎng)語文思維,提高古詩詞鑒賞力,利用古詩詞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教育應該對生命質量負責,“校園四季·民俗詩詞”主題活動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鑒賞能力、朗讀能力等多種能力,同時對品德修養(yǎng)、審美品位的提高、人格的養(yǎng)成有重要作用,對學生身心發(fā)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2.“校園四季·民俗詩詞”活動對民俗詩詞的傳承
葉瀾老師在《人間“節(jié)”語》中提出:“節(jié)氣的‘節(jié)語,充滿著中華民族的詩情和智慧,是祖先留給我們最重要的饋贈。”[3]開展“校園四季·民俗詩詞”主題教育活動是用老祖先留下的智慧財富來教育當代學子,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冬至等是我國的傳統(tǒng)民俗節(jié)日,歷代詩人在歡度節(jié)日的同時,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篇章,這些詩歌的內容深邃而豐富,是國學的珍品,學習和鑒賞這些詩歌可弘揚國學,古詩詞中深刻的思想積淀、文化積淀、藝術積淀,烙印在每個華夏同胞心中,以此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了中華傳統(tǒng)民俗詩詞。
3.“校園四季·民俗詩詞”活動對校園文化的更新
校園文化是校園內的實踐活動及其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校園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場,“校園四季·民俗詩詞”主題活動的策劃與實施的過程中,將學生“生命自覺”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師生致力于豐富校園文化,為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盡一份力。緊跟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發(fā)展,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的步伐,力爭讓校園四季系列活動在更為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下開展。賞析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讓學生沉醉于古詩詞的洗禮熏陶中,執(zhí)迷于中華傳統(tǒng)民俗詩詞文化的魅力中,不斷完成自身的蛻變,以實現內在生命個體的成長,同時“校園四季·民俗詩詞”主題活動的成功實施有助于校園文化的更新,為校園文化建設添磚加瓦。
綜上,“生命·實踐”教育學立場下民族地區(qū)中學“校園四季”活動設計研究,以“四季·民俗詩詞”主題為例,是把校園四季系列活動的主題內容定在與自然四季和與二十四節(jié)氣相關的民俗節(jié)日詩詞文化上,通過系列化的活動學習民俗詩詞文化,培育學生和教師生命自覺的意識和習慣,“‘生命自覺并非生而有之,它是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外在環(huán)境之間,在天、地、人、事之間的溝通交往中實現的,最終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盵4]“校園四季·民俗詩詞”主題活動重視師生之間的共同合作與進步,最終實現成事成人。
參考文獻:
[1]張向眾,葉瀾.“新基礎教育研究手冊”[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2]為“生命·實踐教育學派”的創(chuàng)建而努力——葉瀾教授訪談錄[J].教育研究,2004(2) :33-37.
[3]葉瀾.人間“節(jié)”語[J].人民教育,2015(1):74.
[4]李政濤.“新基礎教育”研究傳統(tǒng)[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