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群(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qū)甄賢小學 廣東 珠海 519000)
毽球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體育活動,從我國古老的民間踢毽子游戲演變而來。我國從漢代開始就有踢毽球的活動項目,到六朝時期達到盛行階段,而后在明清時期都有進一步發(fā)展。踢毽子在技術上的普及和拔高源于21世紀30年代,主要表現在踢法多樣化,風格多樣化,難度高度化。直到1984年,原國家體委將毽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在花毽的趣味性、觀賞性、健身性基礎上,增加了對抗性,集羽毛球場地、排球規(guī)則、足球技術為一體,形成一種隔網相爭的體育項目。
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以及問卷調查法對臨汾市區(qū)的五個小學進行實地調查,為本研究尋找理論和現實支持。
(1)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小學體育教育是人生正式接觸體育知識的開始,也是終身體育鍛煉的始發(fā)點。為此受到了不同階層的關注。在國家層面,各部門統(tǒng)籌指導制定了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等等,這些都為毽球在小學體育課中的開展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
(2)有著較深的群眾基礎。
表1臨汾市踢毽球群體調查表
毽球在我國各個省市都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各大公園和廣場都有人進行踢毽球活動。毽球運動占地面積小、器械簡單、男女老少皆宜,在公園、廣場等隨處可見踢毽子的身影,為毽球運動的普及發(fā)展創(chuàng)建了良好的氛圍。調查中發(fā)現在汾河生態(tài)公園中,采用的踢毽球方式是多人圍繞,男士少于女士,也是走訪調查中,唯一一組男士多余女士的,而其他三個調查點,女士均多余男士,且踢毽球的人群主要集中于晚上,晨練的人數少于晚上。
表2臨汾市小學開展毽球情況表
調查中發(fā)現。在無論是市重點還是區(qū)重點的公辦小學中,都沒有開展毽球課程,只有一個民辦小學開展。但是,調查中所有的小學都愿意去開展這門課程。同時也在積極的籌備過程中。通過表1和表2可以看出,臨汾市的毽球受眾群體很多,有著良好的毽球群眾基礎,為小學開展毽球課程奠定了基礎。
(3)開展毽球的場地設施容易滿足。
毽球走進小學體育課堂,有著先天性的優(yōu)勢。首先,毽球體積小、重量輕、攜帶小學生方便且價格便宜,不占用他們更多的零花錢。其次,毽球的場地容易滿足,室內室外都可以開展,僅需長11.88m,寬6.1m(女網高1.5m)(男網高1.6m)。如果要組織毽球比賽,場地上空6m以內(由地面計算)和場地四周2m以內不得有障礙。調查中的五所小學都滿足可上述條件,為中小學開展毽球運動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圖1毽球比賽場地圖
(4)教師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在不斷提升。
毽球運動目前在全國的各大學校中,已經有很多大學的體育學院開設毽球課程,且許多體育專業(yè)院校已經開始著手編寫毽球課程。越來越的畢業(yè)生學到了毽球的基本技術和基本理論。臨汾市小學體育教師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通過網絡課程以及國家去毽球培訓班進行技能和理論方面的學習,為毽球在小學體育課中的開展奠定師資力量。
(5)校園體育氛圍的大力支持。
2007年“陽光體育”開始實施,到現在已實施有十二年,每天鍛煉一小時已經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已經深深走進了億萬青少年的生活中。校園體育文化因此得以壯大。毽球運動不僅僅可以在體育課上開展教學活動,而且可以在其他時間段內開展競技比賽,從而進一步發(fā)展校園體育文化,增強班級凝聚力,增加社會正能量。
(1)有助于弘揚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
我國的民族體育文化在全球化時代的不斷沖擊下,部分項目已經消亡。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發(fā)展空間在不斷的邊緣化。多數人對傳統(tǒng)的民間體育缺乏正確的認識,對它們在當今時代的發(fā)展缺乏足夠的認識。毽球運動在小學體育課中的實施有助與緩解這一現狀,讓毽球在終身體育開始的時間段內就走進人們的視線,甚至是在人生的第一節(jié)體育課上就開始毽球運動,這對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發(fā)展和弘揚都是十分有意義的。毽球運動在中國,薪火相傳,代代相傳至今,應該也可以發(fā)展得更好,中小學校應該從傳承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大局出發(fā),承擔起弘揚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責任。
(2)有助于校本課程的開發(fā)。
校本課程位于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之下,但它是他們的重要補充。依據本省市的歷史文化及人文情懷,將毽球作文校本課程去授課,有助于學校體育課程的靈活性和特色性。開發(fā)利用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是實現學校辦學理念和培養(yǎng)目標,提升學校辦學水平,發(fā)展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為打造特色學校奠定文化基礎,為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基礎的提升提供發(fā)展的平臺。調查中的五所小學都滿足毽球教學課程的需求,為中小學開展毽球運動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完善的毽球場地、熟悉毽球教學的專業(yè)課體育教師,加上學校支持毽球運動發(fā)展的領導,毽球運動的普及與推廣,提高與完善工作,可以水到渠成的完成,每個學校都會因學情不同、師資不同、體育環(huán)境不同而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毽球課程。
(3)有助于激發(fā)學生體育興趣。
現階段互聯網將手機與信息僅僅的粘貼在一起。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閑暇時間段時時刻刻把手機拿在手中,互聯網似乎正在改變著他們的興趣愛好。毽球活動可以以一種新型的項目出現在小學生的視野中,讓毽球運動成為他們的喜好,將毽球運動培養(yǎng)成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激發(fā)他們的體育興趣,最終喜歡上這種運動。
(4)有助于豐富體育教學內容。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內容只要來源與競技項目的改編和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演變,其中出現在學生視野中的教學項目主要以競技項目的改編為主,民族民間體育項目在體育課中出現較少。毽球運動在小學體育課上的開展,為這一現象的改變提供了可能。毽球運動可以豐富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內容,增加學生的關注度,讓學生從喜歡毽球運動開始,逐步喜歡上體育課,最終喜歡上終身體育運動。
(5)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基本素質。
毽球運動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身心活動,它的優(yōu)點是消耗體力較少,能活動筋骨,讓身體動員起來,訓練學生的靈活性,增強小學生的反應能力,對改善學生身體狀況、發(fā)展身體素質,尤其是在學生的柔軟素質和彈跳素質以及下肢力量上有顯著特征,以及可以發(fā)展學生的基本活動能力和提高學生對各種自然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均有很大的益處。毽球運動集健身、教育、娛樂、趣味于一體,具有較強的健身功能和愉悅身心功能,非常適合青少年學生的身心特點。
(6)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凝聚力。
毽球運動在小學體育課上的實施,并不是單獨的開展技能教學,在后期的教學活動以及課余活動中,還可以進行體育競賽,根據現實情況開展二對二、三對三等比賽形式,在比賽過程中,學生可相互照應,相互照顧以及相互激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智慧與能力,使比賽更加融洽、激烈,最終使得班集體更加團結,更具有凝聚力。
毽球運動有著較強的健身功能和娛樂功能,在小學體育課中開設是十分適合的,并且是有現實意義的,不但能讓小學生了解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而且能夠向小學生普及一些民族傳統(tǒng)文化。課堂教學中開展毽球運動,對學生來說還可以增加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對學校來說可以深化開發(fā)校本課程,激活體育教學改革方略,順應體育教學進一步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