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中醫(yī)藥大學外語教學部
大學英語教學跟其他通識課教學有著其不同之處,就是期望通過在班級內(nèi)實現(xiàn)更多、更有效的師生、生生互動來達到學習的目的和效果。但在師資、教室及其他教學設備都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很難實現(xiàn)真正的小班教學。英語班級一般30人左右是最為理想,但現(xiàn)在的大學英語教學普遍是80-100人,甚至是100人以上。在如此龐大的班級下會出現(xiàn)諸多問題,比如很難關注到個體的發(fā)展,課堂互動缺乏,活動難以展開,以及作業(yè)批改量過大等。大班教學下教師也很難去開展比較有效的教學活動,通常就采取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教師就變成教學活動的中心,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昂献鲗W習”這個概念在上個世紀90年代由美國約翰遜大學的斯萊文教授提出:“合作學習是學生在小組中從事學習活動,并根據(jù)他們整個小組的成績獲取獎勵或認可的課題教學技術”
在這種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能夠克服自己的一部分學習焦慮,由于每一個學生都存在著不一樣的性格,感情色彩,智力水平以及學習動機和目標都各不相同,正是這種差異使得合作學習能夠順利展開,能夠讓每一位同學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點,規(guī)避自己的缺點,相互補充,相互借鑒,達到提高整體學習效果的目的。
表1 小組加分情況表
表2 自主學習分工表
表3 小組學習情況總結表
合作學習主要是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在小組中,小組組長作為核心來組織、分配、管理以及總結成員未完成或已完成的任務。利用成員間各種差異性,能夠讓部分成員克服焦慮,增強信心,同時也可以發(fā)揮一些成員的能力來幫助全組共同進步。最重要的一點是,在大班制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分身乏術,無法關注到個體的學習情況,這樣的組織方式能夠很大程度的監(jiān)督和督促每一位同學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并最終能實現(xiàn)自我管理。
具體的合作機制是教師利用形成性評價來激勵和鞭策學生完成任務,g本校形成性評價占學生總成績的40%,那么這40分就是由小組在綜合完成聽說讀寫任務的過程中自己可以得到的分數(shù),小組每兩周會上交一份表格,表格內(nèi)容如表1。
在每次完成表格中相關任務時,小組長會履行職責進行記錄,教師會不時地抽查組員完成情況(以防止有不公平現(xiàn)象),并且會要求部分同學上交紙質(zhì)版任務記錄(如聽寫本或電子資料(如完成自主學習后需上交PPT)。上交完表格后,教師會及時記錄,通過記錄時觀察和了解每組學生綜合及個體表現(xiàn),及時進行任務的調(diào)整,還有對于個別學生的提醒及及時表揚。
對于表1中“自主學習”部分要稍作講解,自主學習主要是每四節(jié)課進行一次的學生報告型的內(nèi)容學習。教師布置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內(nèi)容,借由小組分工合作的方式分配任務,組員領取不同任務但共同合作完成的一項作業(yè)。這項作業(yè)的得分由小組長上交的小組合作分工表格(表2),以及教師打分共同組成。
在傳統(tǒng)的大班英語教學中,學生個體學習情況很難得到關注,大多以教師授課為主,對學生也是整齊劃一的評價,很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在這種“自己掙分”的模式下,大部分學生能夠按時完成規(guī)定的任務,如單詞聽寫需要考查課下的準備,不然分數(shù)十分難看;自主學習中需要自己環(huán)節(jié)的準備才能奉獻一次讓人滿意的報告;口語任務中也需要貢獻自己的力量才能完成一次有效的口語練習。一學期的學習情況記錄中能看出來相當一部分同學能夠改變自己的被動學習態(tài)度,采取更合作更主動的高效學習方式參與學習過程。
在每一個月的學習后,教師會下發(fā)小組學習情況總結表(表3)請小組長帶領組員填寫。
在學生的總結中能夠看出大部分同學認為合作模式給他們提供的互相監(jiān)督學習的機會,以前不在意自己學習的同學在小組長的關注以及組員的關注下也從不在乎轉為“要挽回面子”的學習態(tài)度,慢慢地有了一定進步,再次轉變?yōu)椤霸敢庵鲃訉W習”的心態(tài)。這種合作學習模式通過過程性評價以及同學間的學習監(jiān)督,幫助一部分同學調(diào)整了自己的學習動機和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完成自我管理。在小組合作的任務中也增強了大家的合作意識,由于團隊合作的表現(xiàn)是有分數(shù)高低之分的,所以在每一個合作的環(huán)節(jié)組員都會不遺余力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幫助整個小組和自己獲得優(yōu)異的成績,這也是學習動機的顯著提高。
個別小組里的組長或部分組員能力較強,由于在分配任務到完成任務有時間限制,個別成員可能合作意識不強,較拖沓,導致組長或一些成員自己“大包大攬”完成了整個任務,但是長期下來的結果就是縱容了一部分同學的懶惰心理,導致在任務中并沒有真正的參與,而只是“坐享其成”,久而久之成員之間的成績和學習效果分化較嚴重。
小組合作學習時由各個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自主完成各項任務,但組長畢竟不具備教師的威嚴,部分成員會缺乏合作意識,甚至消極抵抗任務,所以在一些小組內(nèi)沒有特別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小組內(nèi)成員有可能是不同專業(yè)的同學,有時候任務在課堂上來不及充分討論的話,課下合作準備的部分也不夠的情況下合作起來效率會比較低,任務實施效果會較差。
小組合作學習機制的靈魂是小組長,一般第一學期的組長選拔方式為自薦或推選,組長在完成一學期的工作后會有鼓勵性加分(平時成績額外加分),組長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有監(jiān)督,合理分配任務,督促任務完成,積極總結的作用,一旦這名組長對于工作有任何的疏忽或者倦怠都會或多或少地影響整個小組一段時間內(nèi)的學習情況和效果。在這里建議教師即使是在盲選的情況下要定期請小組長來了解情況,通過談話及記錄等內(nèi)容評估小組長的能力和責任心,來保證整個小組學習的正常有序進行。
小組成員的差異性也是能夠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正常進行關鍵,教師最好能夠根據(jù)組員的能力來構建小組,能夠保證小組內(nèi)有能力和積極性較高的同學,也有一些相對能力較弱或較被動學習的成員,這樣能夠幫助和促進整個小組學習效果的提升。性別比例也是一個重要考量部分,英語學習中男生和女生的合理搭配可以確保學習任務的順利進行。
在龐大的大班制教學中,小組成員如果都由教師一一考查和監(jiān)督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所以在小組合作學習機制下,組長能夠幫助教師起到一定的監(jiān)督作用,但也不排除“渾水摸魚”的成員。所以在任務結束后或進行中需要適時進行抽查(如每個小組1-2名),讓成員不敢存在僥幸心理,必須認真準備和完成自己的任務才能拿到相應的分數(shù)。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的同學會比較認真,有的則想著只是得到分數(shù),并沒有很認真付出準備和努力。那么如果在任務中小組都是整齊劃一的評價規(guī)則,肯定不足以讓每個人得到相應的回報。因此在自主學習中,任務不同,完成質(zhì)量不同的同學會得到相應的分數(shù),小組長需填寫小組分工記錄表,以及上傳相應的電子資料(ppt);課上完成報告的講解員分數(shù)也會相應較高,但要看報告完成的情況,如果完成較差也會得到比較低的分數(shù)。在其他打分部分就完全按照學生的準備情況來打分,比如單詞聽寫和作業(yè)的部分。
在班級龐大的情況下教師安排的課堂任務一定要合理,比如知識性的內(nèi)容,如果需要大量的查閱資料需要小組成員課下進行的一定要安排好時間,現(xiàn)場討論的內(nèi)容一定也是可以在有限時間內(nèi)能夠得出有意義結論的,課上討論時間不夠要安排好小組長組織組員課下討論,課上再統(tǒng)一收集資料,形成成熟的想法。
再從學生的能力方面來看,有的教師想法很好,給了學生更高的要求,但學生能力達不到,做出來的東西不僅不夠好,反而還會因效果不夠而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師安排的任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能力,既要稍微有點難度,又要不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
在龐大的大班制下,合作學習模式能夠幫助教師實現(xiàn)更多的師生、生生互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在學習過程中利用小組長的監(jiān)督和管理,組員對于過程性評價的在意,最終能夠調(diào)整學習態(tài)度達到自我管理。
教師在布置課堂任務和自主學習的時候要考慮到完成的時間和可行性,并且要讓小組長在每一個準備階段安排好任務,并對完成情況和效果進行監(jiān)督。自主學習的內(nèi)容也要考慮難度,一些難度大的、超出學生能力的內(nèi)容還是教師統(tǒng)一進行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和消化,鞏固訓練可以課下完成,小組監(jiān)督。相信在兩種方法的結合下,大班制英語教學中的問題可以得到合理和順利解決,幫助每一個同學改進學習態(tài)度,改善學習方法,有更好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