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祥
(霍州煤電集團河津騰暉煤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河津 043302)
煤礦的開采改變了原巖地應力場與位移場,使得圍巖應力重新分布,應力密集區(qū)的高應力會造成煤炭開采巷道的變形破壞,圍巖應力場與位移場的分布規(guī)律研究對煤礦的安全開采至關重要[1-2]。隨著計算機體系的發(fā)展與成熟,數值模擬軟件逐漸應用于礦山數值分析中,通過FLAC3D數值模擬,不僅可以定量分析覆巖應力場[3],而且極大地提高了計算效率與精度,將模擬計算結果反饋于生產實踐,可為煤礦的安全開采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
霍煤騰暉煤礦2-105工作面位于井田南部,開采煤層屬山西組2#煤層,煤層結構簡單,賦存穩(wěn)定,平均厚度為5.0m。巷道圍巖與頂板以砂巖、砂質泥巖為主,基本頂為中粒砂巖,平均厚度 9.50m左右,鈣質膠結,富集云母碎片;直接頂為砂質泥巖,平均厚度11.8m左右,水平層理,植物化石碎片富存;直接底為粉砂巖,厚度13.3m,呈深灰色,粉質砂狀結構,致密,性脆,含碳化面,中部夾有灰?guī)r薄層,厚度約0.1m;基本底為細粒砂巖,平均厚度4.1m左右,交錯層理,鈣質膠結。主要含水層為K8砂巖含水層裂隙水及奧陶系灰?guī)r水,其富水性弱且易于疏干,2-105工作面運輸順槽掘進施工范圍內煤層賦存條件較好,無影響掘進施工的采空區(qū)與斷層構造,不受采空區(qū)積水威脅。
根據2-105工作面地質柱狀圖與鉆孔勘探報告,對煤層附近各巖性取樣并進行實驗參數測定。實測各巖性巖體力學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巖體力學參數表
沿底板垂直走向建立巷道莫爾一庫侖本構簡化模型,其中,x、y軸分別代表巷道走向方向與法線延伸方向,模型的邊界設定為底部與左右兩側約束,上部自由,初始應力場為自重應力場,整個模型由28021個節(jié)點數和 23166個單元數構成。巷道模型簡化如圖1所示。
圖1 巷道簡化模型圖
監(jiān)測點的選取直接影響到試驗的準確性,因此,對測點的擬定,不僅要滿足隨機性,還應考慮到在工程實踐中對該測點進行應力位移實時監(jiān)測的難度與可行性。鑒于以上各因素,擬在掘進工作面前方頂板上,沿工作面掘進方向布置3個測點作為試驗對象。各測點在沿工作面掘進的法線方向按隨機離散原則布置,相鄰測點的水平間距為30m。為便于試驗的研究,對測點進行編號,各測點的三維坐標分別為A(75,3.4,-322),B(105,2.1,-322),C(135,1.9,-322)(假定地面標高為0)。在自重應力的作用下,掘進引起的應力、位移變化量主要以沿x軸方向的水平位移與沿z軸方向的鉛直位移為主,故在現場監(jiān)測中,將各個測點的x方向上與z方向上的位移變化量作為主要監(jiān)測目標。
為得出霍煤騰暉煤礦2-105運輸順槽在不同開采進度條件下圍巖應力分布情況與位移的變化規(guī)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數值模擬計算:
(1)模擬、監(jiān)測各待測點在隨掘進工作面推進過程中頂板位移下沉量,分別記錄當掘進進度為15m、30m、45m時頂板位移變形情況,并繪制位移變化折線圖,與實測位移進行耦合,驗證數值模擬的可行性。
(2)模擬計算巷道在不同掘進進度下頂板主應力的變化情況,生成在掘進距離分別為15m、30m、45m時巷道圍巖及頂板的縱向應力云圖,分析在不同掘進進度下巷道圍巖體的應力變化趨勢與規(guī)律。
(1)位移模擬結果驗證
通過FLAC3D進行數值模擬,得出掘進工作面各測點在沿z軸方向的鉛直位移變化如圖2所示。
圖2 各測點位移變化折線圖
由各監(jiān)測點的縱向位移變化趨勢可知,頂板位移變化增量由高到低依次為測點A、測點B、測點C。根據各測點的分布情況,可以得出,隨掘進距離的增大,距離開切眼越遠的頂板,其變形量與下沉量越小,而開切眼附近的巖體位移變形量較大,若沒有及時的支護,極易引起劇烈下沉的現象,施工時,應做好頂板維護工作。
各測點位移實測數據與模擬數據對比見表2所示。
表2 各測點實測位移與模擬位移對比表
由各測點實測位移與模擬位移的對照可知,模擬數據與實測數據的平均誤差≤0.03cm,誤差較小,滿足試驗要求,故認為模擬結果符合實際情況,FLAC3D模擬軟件可用于掘進巷道中位移與應力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
(2)應力模擬結果分析
應用FLAC3D軟件建立數值分析模型,分別計算掘進工作面推進15m、30m、45m時巷道圍巖及頂板的應力變化??v向應力變化云圖如圖3、圖4、圖5所示。
圖3 掘進距離為15m時頂板縱向應力云圖
圖4 掘進距離為30m時頂板縱向應力云圖
圖5 掘進距離為45m時頂板縱向應力云圖
由各縱向應力云圖可知,運輸順槽推進至15m、30m、45m時,工作面巷道出現的最大主應力分別為0.859MPa、0.635MPa和0.628MPa,巷道出現的最小主應力分別為10.44kPa、16.56kPa和18.00kPa。當工作面推進至30m范圍區(qū)域時,巷道圍巖開始出現明顯的壓應力,壓應力值為15.2MPa。隨掘進工作面的推進,巷道圍巖壓力值也隨之增大,在工作面45m處,巷道圍巖壓力值達22.6MPa。
由數據分析可知,在運輸順槽初始掘進時,巷道主應力最大,說明在巷道初始掘進時,掘進工作面受到上覆巖層的擠壓現象嚴重,已掘進區(qū)域承擔著絕大部分上覆煤巖體的重力。隨著掘進工作的持續(xù)進行,巷道最大主應力逐漸遞減,巷道變形程度得到緩和,說明隨巷道掘進區(qū)域的增大,承擔上覆巖層重力的區(qū)域增加,減緩了“單區(qū)域”承重現象[4]。此外,在掘進距離不斷增大的過程中,巷道壓應力逐漸增大,此時,應做好圍巖加固措施,防止煤巖壁片幫的出現。
(1)將霍煤騰暉煤礦2-105運輸順槽的位移實測數據與通過FLAC3D模擬計算的位移結果進行耦合,二者位移平均誤差≤0.03cm,驗證了FLAC3D數值模擬軟件對于研究掘進巷道中位移與應力變化規(guī)律的可行性。
(2)基于FLAC3D的數值模擬結果,可得出在巷道初始掘進時,巷道主應力最大,隨著掘進工作的持續(xù)進行,巷道最大主應力逐漸遞減,巷道變形程度得到緩和。隨工作面掘進距離的增加,巷道最大壓應力逐漸增大,當掘進工作面推進至45m處時,圍巖壓力值可達22.6MPa,嚴重危害到巷道穩(wěn)定性,極易引起頂板破碎和煤壁片幫的情況,此時應做好巷道圍巖加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