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往往不是那些驟然而來的滅頂之災(zāi),而是日常生活中,看似不值一提的小小麻煩——它們突然一起涌了上來,帶出了無數(shù)已經(jīng)過去的委屈和憤怒。
現(xiàn)代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爆發(fā):不摔門也不砸東西,不流眼淚更不會歇斯底里,他看起來很正常,會說笑、會打鬧、會社交,但可能某一秒,突然積累到極致,也不太想活,也不太敢去死。
不過,大抵,成年人的崩潰,往往會以一句“沒事”結(jié)尾,因為大人們知道,一切的艱難險阻都要給出解決方案,別人的關(guān)切真的只是出于禮貌,自己的殘局,只能自己收拾——小孩子才隨便崩潰,成年人什么都講究“可控”——情緒要可控,生活要可控,自己要可控。
崩潰無用。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赫塔·米勒說:“對世間的一切事物抱以虛無的態(tài)度其實是最輕松的,真正困難的是如何勇敢地介入其中?!蔽覀儽е履炯ち饔逻M,只有先沉下去,才能更加懂得浮上來后的重獲新生。
痛苦或許會很漫長,或許不會,但還好我們擁有縮小痛苦的能力、還好我們心中還有夢想、還好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