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洪波,楊少華,任俊祺,盧晟
大型風電機組的關鍵部位大多采用高強度螺栓聯(lián)接,為保證聯(lián)接的質量,需采用可靠的緊固工藝。拉伸法是通過拉伸工具直接將螺栓(一般使用雙頭螺柱)拉長產(chǎn)生夾緊力,由于緊固過程中只有軸向拉伸,沒有扭轉運動并且不需要考慮摩擦的影響,拉伸力更容易得到控制。因此,拉伸法越來越多地應用于風電機組關鍵部位聯(lián)接。
根據(jù)拉伸工藝特點,為了獲得目標預緊力,螺栓拉伸時,需要有一定的“超拉”,即預拉力要大于螺栓的目標預緊力,才能保證卸壓后回彈到目標預緊力,但目前行業(yè)通常根據(jù)工程經(jīng)驗進行預拉力的確定,存在一定局限性。
工程經(jīng)驗認為,預拉力F和目標預緊力F0(在此定義預拉力F和目標預緊力F0的比值為“超拉系數(shù)”)需要滿足以下關系式:
式中,Lk為螺栓的有效拉伸長度,d為螺栓的公稱直徑??梢?,變量僅考慮了螺栓長度、直徑等因素,而拉伸法因其先拉伸后卸壓回彈的工藝特點,不同工況的螺栓目標預緊力及回彈量可能受到預拉力、拉伸次數(shù)、時效性等因素影響,因此,本文采用應變法定量測試某大型風電機組的螺栓拉伸工藝,為制定合理的螺栓拉伸緊固工藝提供依據(jù)。
設計螺栓拉伸試驗工裝模擬實際工況,通過拉伸器對20組螺栓施加載荷,采用應變法對某大型風電機組的高強度螺栓M36×345拉伸緊固時的應變量進行測量,記錄不同拉伸載荷下應變量的變化,圖1為拉伸應變測試示意圖。
圖1 拉伸測試示意圖
將應變片粘貼在試件表面,接入測量電路,隨著試件受力變形,應變片的敏感柵也隨之變形,致使其電阻值發(fā)生變化。此電阻值的變化與構件表面應變成比例,應變片電阻變化產(chǎn)生的信號經(jīng)電路放大后,由指示儀記錄。通過對電學量的分析,即可得出試件力學量的變化,如圖2所示。試驗所用儀器設備如表1所示。
圖2 應變測量原理
表1 儀器設備及型號
根據(jù)某大型風電機組的螺栓環(huán)形分布情況,本次試驗共設置20組(總量的1/4)螺栓拉伸試驗,具體步驟為:(1)在螺栓的1/2處粘貼應變片,打磨沿螺栓軸線45°方向交叉進行,打磨至粘貼面呈細密、均勻的交叉網(wǎng)紋狀,粗糙度滿足Ra6.4要求。(2)用502膠將應變片粘貼在螺栓試件表面,將應變片的兩根引線與外接導線焊接,并對螺栓試件進行編號。(3)連接應變片、靜態(tài)應變儀和計算機,輸入各測點的電阻值、靈敏系數(shù)。(4)采樣前對螺栓試件進行3次預加載,以消除初始加載時的誤差,預加載荷產(chǎn)生的應變約為1000μm/m。(5)開始采集數(shù)據(jù),加載過程分6級,從100kN開始,每級增加100kN,加載至600kN,記錄并保存不同載荷及時效下每個測點的數(shù)據(jù)。(6)測量完畢后,關閉電源。依次拆除應變片、靜態(tài)應變儀和計算機的數(shù)據(jù)線,清點儀器和配件。
采用行業(yè)認可的《VDI2230高強度螺栓連接系統(tǒng)計算》標準,計算拉伸工況下螺栓的應變,并與試驗值進行對比,以驗證試驗的準確性。
螺栓在拉伸緊固時發(fā)生彈性變形,根據(jù)胡克定律:
式中,F(xiàn)為預拉力,即拉伸器的拉伸載荷;K為螺栓剛度;ε為螺栓應變。
將式(2)進行變換可得:
模擬實際工況,螺栓安裝尺寸如圖3所示。
根據(jù)VDI2230標準5.1.1章的公式:
式中,δs為整個螺栓的柔度,δGM1為基體旋合段柔度,δ1為光桿段柔度,δGew為螺紋未旋段柔度,δGM2為拉伸器旋合段柔度。
上式第一項δGM1為δG1與δM1的加和。
公式(4)其他三項的計算結果:
圖3 螺栓安裝尺寸
表2 VDI2230標準計算應變與實測平均應變對比
拉伸器壓力由20MPa逐級加載至120MPa過程中計算的理論應變與20組螺栓實測的平均應變如表2所示。
由上述統(tǒng)計結果可知,與VDI2230標準計算應變相比,實測值平均應變量的最大相對誤差為9.7%,最小相對誤差為1.33%??紤]拉伸器精度誤差±3%、讀數(shù)精度誤差±3%等影響,采用應變法所測結果最大相對誤差約3.7%,試驗測量結果可靠。
對螺栓進行拉伸緊固時,施加的載荷不能超過螺栓材料的屈服強度(10.9級的M36×345螺栓保證載荷為678kN)。因此,對螺栓施加678kN拉伸載荷,測量螺栓在拉伸工步和泄壓工步下的應變量。將拉伸工步的應變命名為拉伸應變ε1,將泄壓工步的應變命名為剩余應變ε2,那么,超拉系數(shù)的計算如下式所示:
取20組螺栓的應變平均值,測量結果如表3所示。根據(jù)經(jīng)驗公式(1)計算超拉系數(shù),結果如表4所示。
由上述結果可知,超拉系數(shù)的經(jīng)驗值為1.170,相對實測值1.281小8.6%。因此,如按經(jīng)驗公式設置預拉力,將導致目標預緊力小8.6%,如再考慮拉伸器精度誤差±3%、讀數(shù)誤差±3%以及不同螺栓超拉回彈偏差等,累計誤差將超過VDI2230標準設計計算所給的拉伸法離散度要求±16%。因此,在制定螺栓拉伸緊固工藝時,應進行試驗測量,并以試驗測量值為準。
表3 超拉系數(shù)的試驗值
表4 超拉系數(shù)的經(jīng)驗值
表5 拉伸次數(shù)對載荷剩余比的影響
分析螺栓拉伸應變測試結果可知,螺栓拉伸-卸壓后的剩余載荷還受到拉伸力大小、拉伸次數(shù)和時效作用的影響,具體分析見下文。為便于表述,在此定義剩余應變ε2與拉伸應變ε1的比值為螺栓載荷剩余比:
式中,ω為螺栓載荷剩余比。
(一)拉伸力對螺栓載荷剩余比的影響
拉伸器拉力由100kN逐級加載至600kN的過程中,拉伸力與螺栓載荷剩余比關系如圖4所示。
由圖4可知,隨著拉伸力的逐漸增大,M36×345螺栓載荷剩余比逐漸增大并趨于穩(wěn)定值0.8,即相同工況條件下,隨著拉伸力的增大,螺栓超拉系數(shù)會隨預緊力的增加而逐漸變小。
圖4 拉伸力大小對載荷剩余比的影響
(二)拉伸次數(shù)對螺栓載荷剩余比的影響
對上述20組螺栓分別先后三次施加678kN的拉伸力,通過應變量測定,計算三次載荷剩余比,如表5所示。
由上述結果可知,載荷剩余比隨拉伸次數(shù)增加而增大,標準差隨拉伸次數(shù)增加而減小,說明螺栓拉伸-泄壓后的剩余載荷在增大,且越來越穩(wěn)定。而第二次拉伸和第三次拉伸結果基本相同,因此,施加螺栓目標預緊力時建議拉伸2次。
(三)時效作用對螺栓剩余載荷的影響
螺栓拉伸緊固完后,測量螺栓應變隨時間的變化,如圖5所示。
由圖5可知,螺栓應變隨時間增加而減小,最終在20h后趨于穩(wěn)定。統(tǒng)計20組螺栓試驗結果,平均應變值減小了70,對應的載荷減小1.68%。可知,螺栓載荷在螺栓緊固完成后會隨時間逐步減小,并在20h后趨于穩(wěn)定。
圖5 螺栓應變隨時間的變化
本文以某大型風電機組用M36×345螺栓拉伸測試為例,通過螺栓拉伸緊固應變測試,定量分析了螺栓拉伸工藝的超拉系數(shù)、拉伸力大小、拉伸次數(shù)、時效作用等影響因素,對有效控制拉伸工藝有一定指導意義。通過試驗研究發(fā)現(xiàn):
(1)螺栓拉伸緊固應變測試法可行,對不同規(guī)格螺栓拉伸緊固工藝的制定具有指導意義:通過設計螺栓拉伸試驗工裝,可實測得到不同螺栓預緊力下的應變量,且實測結果與按VDI2230標準理論計算結果相近,試驗結果可靠。
(2)根據(jù)螺栓拉伸工藝的經(jīng)驗公式計算所得超拉系數(shù)較應變法實測值小,存在螺栓預緊力不達標風險。通過試驗研究可知,M36×345(10.9)螺栓超拉系數(shù)的經(jīng)驗值1.170較試驗值1.281小了8.6%,綜合拉伸器精度、裝配精度等因素,存在預緊力超差風險。因此,制定拉伸工藝時有必要經(jīng)實測得出超拉系數(shù)。
(3)螺栓拉伸-卸壓后剩余載荷受拉伸大小、次數(shù)、時效作用影響,需要根據(jù)實測分析進行確認:螺栓載荷剩余比隨拉伸力和拉伸次數(shù)的增加而增大,并趨于穩(wěn)定;剩余載荷量隨時間增加而減小,并在20h后趨于穩(wěn)定。
攝影:孫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