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忠學
珍藏一份心動,感懷一路風景,那些激昂的奮斗歷程和記憶深處的美好故事,最終將描繪出明媚的畫卷。
我喜歡陪著媽媽,在夏日的庭院里,享受微風帶來的絲絲涼意和綠茶散發(fā)出的縷縷清香,話題總是會在回憶和現(xiàn)實之間交替。一會兒是1970年她來到遼寧盤錦參加石油大會戰(zhàn);一會兒是1976年她帶著“先鋒放線班”征戰(zhàn)沙嶺油區(qū),榮獲“三八紅旗手”稱號;一會兒是2012年我首次征戰(zhàn)陜北的黃土高原;一會兒是2019年高精度震源在遼河探區(qū)大面積應用……
我們是一對母女,也是兩名普通的石油勘探女工。我們的青春在石油勘探的征程上吐露芳華,而一直陪伴我們走南闖北的,是一根行軍繩。
這根行軍繩可不簡單——兩指寬,10米長,6600個針眼,綠色帆布裁剪、縫制而成。1950年,姥爺參加抗美援朝后勤隊,姥姥為了圖個吉利,連夜趕制出來,陪姥爺安全度過了近兩年的戰(zhàn)爭洗禮。1970年,媽媽初中畢業(yè)被抽調(diào)到673廠,姥姥就用這根行軍繩給媽媽捆扎行李包。2004年,我又從媽媽的手里接過行軍繩,繼續(xù)從事石油勘探工作。這根行軍繩陪著我們母女兩代人闖過林海雪原,趟過戈壁沙漠,爬過黃土高原……它的“足跡”就是我和媽媽的勘探歷程。
綁在身上是為了安全? 系在心里是為了進步
媽媽的老家在黑龍江哈爾濱市木蘭縣。1970年初中畢業(yè)后,媽媽因?qū)W習成績優(yōu)異,被大慶油田招工辦的人員抽調(diào)到遼寧盤錦參加石油大會戰(zhàn)。兒行千里母擔憂,自從收到了調(diào)令,姥姥就開始沒日沒夜地給媽媽做棉衣、被褥,臨行前又拿出那根代表“吉利”的行軍繩,給媽媽捆了一個結實、碩大的包裹,希望“好運氣”能保佑媽媽一切順利。
“使勁干、拼命干,寧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
“對黨忠誠,為國爭光,誓要建設大油田”……
這些鏗鏘有力的口號聲,伴隨著媽媽走進了673廠的大門。
673廠就是遼河油田的前身,廠領導大多是從全國各地抽調(diào)而來的技術專家。他們承擔了整個油田的初期規(guī)劃,媽媽這些年輕人負責實地建設。那時候的盤錦,繁茂的蘆葦匯聚成濕地里綠色的海洋,沼澤地里洋洋灑灑地長滿了半紅半綠的堿蓬草,遼河、大凌河、太子河的支流縱橫交錯,星星點點的幾個村就算是人們聚居的城市了。
媽媽每天的任務就是搬運炮線、制作采集大線和倒放排列。早上3:30起床,跟著大家一起學習語錄、寫心得體會;5點準時開飯,拿著餐具去食堂打飯;6點從庫房搬運定量的炮線,手工編成12股或24股的接收線,纏繞、捋順后,就準備出發(fā)去野外放線,直到晚上9點才能回到宿舍休息。連續(xù)17個小時的工作,對于本來就有些瘦弱的媽媽來說,是一場艱苦的磨礪。
力氣小,干不動,媽媽就想辦法加強鍛煉——她每天強迫自己多吃半個饅頭,別人扛兩串小線,她就扛4串,工作間隙就跳繩、跑步,體質(zhì)越來越好,干活也就越來越輕松。知識少,不明白,媽媽就主動跟著技術員學——她買來記錄本,從技術員的書里抄錄知識點,不會就問,不懂就學,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崗位工作也就越干越好,隨后她被選拔成為放線班長。可以說,地震隊改變了媽媽的人生方向,她不再是東北農(nóng)村的小姑娘,而是一名技術、能力都過硬的“勘探尖兵”。
自從當上了班長,媽媽的責任就更重了。那根幸運的行軍繩給了她不一樣的信心。施工生產(chǎn)的準備階段,由于鉆井設備、采集設備都極為珍貴,搬遷、裝卸都需要人拉肩扛。媽媽為了上下車輕便,就用行軍繩把自己和車廂架子連在一起,上車時拽著繩子借力,下車時把繩子當作安全帶。野外出工時,她就把行軍繩放在背包里,隨身攜帶——車輛顛簸時,把大家捆在防護架上防止摔傷;過河時,岸上的人拽繩子,其余的人逐一過河防止落水;上山時,把繩子的一端系在樹上,大家都拽著繩子往上爬,省時省力還安全……
媽媽的行軍繩成了野外施工的“安全保障設備”。
牽出凝聚力? 牽出堅定的信念
行軍繩的作用還不止于此。媽媽跟我說,1976年沙嶺探區(qū)施工的時候,這根小小的行軍繩還救了十幾個人的命。
那年冬天的氣溫特別低,10月底就開始零星下雪,飯車師傅用厚棉被裹著的包子,送到放線班就變成了凍包子,開水就凍成了冰。那天一早,北邊天空就開始積壓厚厚的黑云。由于工區(qū)里河流縱橫,車輛繞行的時間比較長,媽媽就帶著班組的人,乘最早的一輛車去了工地。
自重50多斤的大線,男組員一扛就是4根;帶著12個“紅蘿卜”檢波器的小線,女組員一背就是一麻袋。為了趕任務,大家誰也不說累不叫苦,一邊放線,一邊沿著測線向前走。不到中午,細沙一樣的小雪就開始紛紛落下。
“這天怕是要下大雪,大家快點干,干完了找個地方避雪?!眿寢尭蠹疑塘恐涌焖俣?。
“我們都要快點干,這天可不等人?!苯M員們都知道大雪的厲害,不約而同地一起加快速度。
好不容易趕在大雪落下之前完成了任務,媽媽連忙帶著大家找了個田間的泵房躲了進去。雪越下越大,地面已經(jīng)全部被大雪蓋住了,放眼望去全是白色。
“大家等一等。如果飯車來了,咱們就直接跟回去?!眿寢尶粗蠹冶粌龅弥笨s脖子,就安慰他們。
“班長,我咋感覺不對勁呢?按說飯車早就應該到了,是不是找不到咱們了?”
“對啊,你看外面都是雪,路都埋死了,飯車肯定過不來了。”顯然,組員們已對飯車不報太大希望。
“現(xiàn)在外面的雪正是最大的時候,我們再等等吧?!眿寢屢埠軣o奈。
眼看著天越來越黑,飯車沒來,接人的車也沒來。媽媽雖然心里特別著急,但臉上并沒有露出焦躁的神情?!安坏攘?,大家站起來活動活動,咱們自己往回家的方向走,可能半路就遇到隊里的車了?!毖劭粗焐兊闷岷?,媽媽準備帶著班組里的人出去找車。
風驟雪急,鵝毛大雪呼嘯而至。剛走出泵房,他們身上的灰色道道服立時變成了白色,地面上也完全分不清路面和水溝了。
媽媽讓大家排成一列沿著測線往回走,男隊員主動走在前面,為女隊員擋雪開路,女隊員排在后面緊緊跟隨。
夜幕里,他們只能看清腳下的測線,沒有燈,找車很難。眼看組員們又餓又累要堅持不住了,媽媽趕緊拿出行軍繩,一邊把所有組員綁在繩子上,一邊大聲喊:“大家一定別放棄,餓了就忍會兒,累了也要堅持,一起來的我們就一起回,一個都不能落下!”
話音未落,媽媽就跑到了最前面,拽著大家繼續(xù)往前走,很多男隊員跟她搶位置,媽媽也都沒有讓開。
就是在這種身心極為疲憊的情況下,他們十幾個人被行軍繩緊緊地牽在一起,堅定不移地走了2個多小時,直到與隊里派來的車相遇。雖然身上的工服已經(jīng)被雪水浸透,鞋面凍成了冰疙瘩,但是他們用堅忍的信念完成了任務,并成功自救。
交接的是行軍繩? 繼承的是不變的擔當
30年過去了,昔日的地震隊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車場里整齊??康母黝愜囕v,庫房里捆扎整齊的地震電纜,參與項目的人員在生產(chǎn)會上認真記錄自己的任務……
現(xiàn)代化的設施、井然有序的人員分工、緊密有序的管理,如今的地震隊緊隨石油勘探的需求,不斷完善隊伍的各項機能。我自豪的是,我也接過母親的接力棒,成了勘探隊員中的一員。
2012年夏,我跟隨地震隊的勘探腳步,第一次踏上了陜北的黃土高原,在這里經(jīng)歷了一場真正的“生死考驗”。
陜西環(huán)縣二維采集項目是長慶油田當年的重點項目,806公里測線,以垂直角度橫穿黃土塬的溝谷區(qū)域。施工車輛每天在蜿蜒崎嶇的羊腸小路上如履薄冰,一旦遇到陰雨天就寸步難行。為了不給項目進度拖后腿,我們前路班組只要能找到一個比較平坦的位置,就趕快下車,設置警戒區(qū),制作炸藥包。
一天中午,我正在記錄炸藥和雷管編號,遠遠聽見有人喊“救命”。班長動作靈敏,立馬放下工具順著聲音的方向跑。
“都別愣著啊,快去救人!”我也緊跟著班長跑過去。
跑到近處一看,炸藥散落一地。我們的一名背藥工從路的外緣摔了下去,被一個土疙瘩卡在了深溝的懸崖邊上,還好人的意識是清醒的,還能叫救命。
“別光看著??!小李、小張你們倆去拿炮線,系在旁邊的樹上?!?/p>
“小柳,你去把周圍的炸藥撿回來,一公斤都不能少?!?/p>
班長冷靜又有條不紊地指揮大家分工救人。他把炮線來回折成6股,一頭系在樹干上,一頭系在自己身上,準備借助炮線爬下去救人。雨后地面極為濕滑,炮線表面的塑料涂層也很滑,班長的腳下和手上都借不上力,才爬了3米左右就不敢再向下了。
“我的行軍繩能防滑。我們換一根繩子!”危急時刻,我想到了媽媽給我的行軍繩,它是帆布做的,既防滑又結實。
我馬上跑回車里拿出行軍繩,一邊往身上纏,一邊跑向班長。
“班長,讓我去吧。我體重輕,爬得快。一會兒我下去后,把人系在行軍繩上,他就能得救了?!?/p>
“這么多大老爺們,咋能讓你去救人?不行!”班長態(tài)度很堅決。
“班長,繩子撐不住你們,我比你們更合適。”沒等班長回答,我就把行軍繩的另一端系在了樹上。
班長一邊嘆氣,一邊囑咐我:“把炮線也系上,雙保險,再帶上手套,省得勒手。要是感覺不行,就馬上回來,咱們不能買一送一?!?/p>
我沖著班長笑了笑,嘗試著往下爬。組里的人都幫我拽繩子和炮線,臉上的表情比我還緊張,汗水滴下來都顧不得擦。
2米,5米,8米……“能拉到人了!”我高興地喊。
“小柳,你先把落腳點找好,再用繩子繞他的前胸綁好?!蔽野凑瞻嚅L的要求綁好了繩子,他們幾個人一起用力把傷員拽了上去。我也緊跟其后一點一點往回爬。
快到山頂時,班長一把把我拉了上去,一邊幫我拍掉身上的土,一邊心疼地叨咕:“有沒有擦傷?手疼不疼?”他臉上的汗水順著脖子往下趟,工服前胸的位置已經(jīng)完全被汗水浸透了。
“您別急,我學過攀巖,這些都不是問題?!蔽抑腊嚅L一定很生氣,也很著急,所以騙他我學過攀巖。
“你太莽撞了,萬一出現(xiàn)問題,我怎么跟你家里人交代?”班長慢慢放松下來,開始狠狠地批評我。我非但沒生氣,反而嘿嘿地笑了起來??粗嚅L被我氣得直跺腳,大家也都忍不住笑了出來,一場“生死考驗”轉(zhuǎn)危為安。
這就是我的班組,這就是我的地震隊!
一根行軍繩,沉淀了一對母女對石油勘探事業(yè)的執(zhí)著,見證了百萬石油人雄壯的創(chuàng)業(yè)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