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睢縣人民醫(yī)院(476900)魏秀梅
產后出血是孕婦分娩期間最嚴重的并發(fā)癥,該病癥病情危重,是導致產婦死亡的關鍵因素[1]。因此本文對子宮動脈栓塞治療產后出血的應用與臨床護理進行了研究與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產后出血患者100例為對象進行研究,通過電腦將其隨機分組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年齡為22~38歲,平均(25.12±3.18)歲。觀察組患者年齡為23~39歲,平均(26.13±4.07)歲。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均采用子宮動脈栓塞術進行治療?;颊咝g前均實施局部麻醉,然后通過右側股動脈進行穿刺,將Cobra導管置入之后,先對患者下腹部進行動脈造影,以便對子宮動脈供血情況以及雙側髂動脈所在的部位進行了解和掌握。然后在雙側子宮動脈腔內超選入導管,并在子宮動脈主干內將一定量的彈簧栓以及明膠海綿顆粒等注入實現栓塞。
1.2.2 護理方法 在此基礎上,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實施臨床護理措施。具體為:①術前護理。首先需對患者的生命體征以及狀態(tài)變化進行密切的關注和監(jiān)測。然后創(chuàng)建靜脈通路。同時對患者提供吸氧以及保暖等護理,準備好患者的各項檢查報告。同時采取適當的措施對患者實施心理疏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②術中護理。手術中需對患者的各項體征進行嚴密的監(jiān)測,且需對患者的呼吸、脈搏、心率以及血壓變化情況等進行密切注意。手術期間,護理人員需叮囑患者注意放松情緒,同時對造影中患者的反應進行密切注意。如果患者出現血壓下降或者嘔吐等情況,則護理人員需立即通知主治醫(yī)生加以應對和處理。③術后護理。手術后,需將患者妥善送回至病房,取平臥體位,護理人員還需對患者的心率、脈搏、血壓等指標進行密切監(jiān)測,同時間隔30~60min對患者進行一次監(jiān)測記錄。術后護理人員還需對患者的穿刺部位是否發(fā)生紅腫、出血、滲液等進行密切關注,并對患者的陰道流血量以及性狀的進行密切的觀察,同時也可通過按摩下腹部幫助患者將子宮內的積血排出。術后注意預防患者發(fā)生栓塞術綜合征,一旦患者發(fā)生此癥狀就必須采取措施進行對癥處理。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以及并發(fā)癥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處理數據??ǚ接靡詸z驗計數資料,t值用以檢驗計量資料,P<0.05時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的失血量、手術時間、輸血量、術后出血量等均顯著少于對照組,且組間對比差異十分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附表。
附表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s)
附表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s)
組別(n=50)術后出血量(mL)觀察組 2080±1070103±17 1220±980 130±45對照組 2860±1650142±131830±1040 168±80 t 2.3127 10.6260 2.4890 2.4140 P 0.023 0.000 0.015 0.018失血量(mL)手術時間(min)輸血量(mL)
2.2 兩組并發(fā)癥對比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0.0%(5/50),明顯低于的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6.0%(13/50)。組間對比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近年來通過對產后出血患者實施子宮動脈栓塞術,由于該手術能將子宮動脈血供直接阻斷,因此能夠快速止血。且產婦的子宮能完整保留,同時還不會引發(fā)各種并發(fā)癥,所以安全性高。同時護理人員通過在術中高度配合手術操作者,能促使手術完成的更加高效、快速[2]。本文的研究中,觀察組的失血量、手術時間、輸血量、術后出血量等均顯著少于對照組,而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0.0%,其中,2例惡心、1例子宮疼痛、2例低熱;而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6.0%,其中4例惡心、3例子宮疼痛、4例低熱、2例臀部疼痛。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少,且組間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可以看出,子宮動脈栓塞治療產后出血聯合臨床護理措施,對于提升患者臨床療效以及預后具有積極的臨床價值和意義。
綜上所述,采用子宮動脈栓塞治療產后出血并加以臨床護理,既能顯著提升患者的臨床療效,同時還能避免患者發(fā)生各種并發(fā)癥,因此值得推廣于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