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亭
摘 要:閱讀教學需關注文本獨特的言語現象和表達形式。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推進,應關注言語實踐的點, 從而構建豐富的語言運用平臺,提升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真正打造扎實有效的課堂。
關鍵詞:言語實踐; 閱讀教學; 指向寫作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8-069-001
潘新和教授在《語文:表現與存在》一書中提出了對語文教學本位的思考:以“言語生命”作為語文教育的核心概念。其實就是提倡閱讀教學要實現從單純的內容理解向關注言語表達形式轉變。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教師課堂實踐的時候必須引領導學生去發(fā)現不同文本獨特的言語表達形式,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去關注文章“怎么寫”的思維。
以《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課時教學為例,怎樣才能使閱讀教學指向學生的言語實踐和寫作?下面我結合兩個教學片段來談談。
教學片段一
出示句子:“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4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句話,再輕輕讀讀,思考一下,這到底是一部怎樣的書呢?你從哪里體會出來的?
生1:這是一部凝聚談遷大半生心血的書。因為書上說他花了20年寫完了這部書,20年時間非常長了,可以說是凝聚了他大半生心血的書。
生2:對,而且他在50歲時候才完成了這部書,他把青春都獻給這部書了。
師:是呀,20多年,一年365天,20年相當于7300多個日夜,談遷每天都在為了編寫史書而奮斗,從一個27歲的青壯年寫到了白發(fā)蒼蒼的垂暮老者,他為了自己的信念簡直付出了一生??!
生3:還可以從400多萬字看出。我們平時作文才400多字,已經寫得很痛苦了,更何況400萬字。
師:你體會得真好。這么多字,我們的語文書才2萬字,400萬字相當于200本語文書,更何況這400萬字都是談遷用毛筆一筆一劃寫出來的,多么不容易啊。還可以從哪里看出來?
生4: 6次修改,這么多字改一次已經很了不起了,6次簡直不敢想象。
師:是呀,這么厚的一本書,光看一遍都已經很累了,談遷卻要修改6次,那會是什么感覺呢?
生5:眼睛都看花了。
生6:毛筆都要寫壞無數支。
是的,所以書上還有個詞語來形容這本國榷,那就是“鴻篇巨制”。
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國榷是一部鴻篇巨制,是一部凝聚了談遷大半生心血的書。我們平時讀書不僅要關注內容,也就是寫了什么,還要關注作者是怎么寫的。請同學們再讀一讀這句話,來感受一下這句話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生7:生:我發(fā)現這句話中有很多數字。
師:作者為什么要使用這么多數字呢?
生8:這些數字更直觀形象,而且還有說服力,讓我們感受到國榷的來之不易。
師:真好,你已經讀懂了這些數字在表達上的效果。
上述片段的教學意在提高學生的言語實踐能力,而課文只是一個例子,一個載體。每一篇課文,作者在表達的時候,都有其獨特的表述特點,從中可以窺探到許多言語表達的技巧。尋找不同課文言語表達的不同點,就是課文獨特教學價值的發(fā)現。從上面的教學片段來看,教師在教學時重點不光是放在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上,而是關注文本的語言表達形式,這一教學片段實際上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學生初讀談體會,知道這句話寫了什么;第二個層次是關注語言表達形式,學生不僅通過數字對文本內涵體會更深了,而且知道了是怎么寫的,為什么要這么寫。這樣的教學層層推進,讓學生在接受語文訓練的同時,也掌握了學習方法,這樣的閱讀教學才是扎實有效的。
教學片段二
學習第三自然段,品悟談遷二寫《國榷》的艱辛以及他的不垮之志。
1.這次,談遷為了撰寫更加完備、準確的國榷,他又做了些什么呢?快速瀏覽第三小節(jié),找到相關語句讀一讀,并說說你的體會。(生自讀后匯報)
2.師:剛才大家初步談了對這段話的體會。前面我們說要關注文章的語言表達特點,大家再細細讀讀這段話,看看能不能發(fā)現這段話在語言表達上的特點。
生1:我發(fā)現這段話中有很多四字詞語。比如四處尋訪,搜集考察。
生2:還有一襲破衫,終日奔波,奮筆疾書。
師:你們讀的可真仔細。這段話運用了很多四字詞語,雖然文章沒有具體詳細地寫出談遷重寫《國榷》的艱辛,但卻可以讓我們自由發(fā)揮想象。請大家讀讀這幾個詞語,眼前會浮現怎樣的畫面?能不能選擇其中一個寫一寫。(PPT出示“四處尋訪、終日奔波、奮筆疾書”,配樂寫)
(生寫畫面)
生1: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談遷在他的小茅屋里整理他白天搜集來的資料,窗戶縫隙里不斷吹進來呼呼的寒風,他凍得瑟瑟發(fā)抖。他搓了搓被凍紅的雙手,哈了一口熱氣,重又攤開竹簡,開始奮筆疾書……
指向寫作的閱讀教學應該將靜態(tài)的文本還原為動態(tài)的寫作行為過程,從閱讀中逆向領悟寫作構思的奧秘。第二個教學片段中,文本在描繪談遷二次撰寫國榷時候采取了較為概括性的語言,如不細讀體會,學生就有可能忽略談遷不屈不撓的精神。但是教者找到了一個突破點——讓學生抓住四字詞語想象畫面,并進行寫作訓練。從這里學生也進一步開始關注課文的語言表達,揣摩作者的寫作技法。
關注言語表達策略,打造扎實語文課堂,提高學生閱讀素養(yǎng),重在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