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473000)田珂
1.1 基線資料 本研究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隨機選定本院收治的88例新生兒缺氧性肺動脈高壓患兒,2016年2月~2018年2月為研究時段,隨機分為試驗組、對照組,每組44例。對照組女性20例,男性24例,孕周在38~42周,平均孕周為(40.06±0.25)周。試驗組女性21例,男性23例,孕周在37~42周,平均孕周為(39.63±0.37)周。兩組基線資料相比,P>0.05,不具統計學差異,可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采納常規(guī)管理,包括監(jiān)測病情、生命體征,嚴格按照醫(yī)囑治療等。試驗組:①成立預案管理小組:由臨床經驗豐富的護士以及護士長組成預案管理小組,對所有組員進行風險意識培訓,指導其掌握識別、判斷以及防范風險的措施和技巧。②分析風險:疼痛會增加患兒的應激反應,其次靜脈炎、感染以及低體溫均是風險因素。③預案管理措施:a.侵入性操作之后,可用潤膚油按摩患兒頭部、四肢、背部以及腹部等,反復按摩,必要時可進行音樂干預,調節(jié)患兒情緒,使其全身心放松。b.復蘇之前擦干體表,避免機體喪失熱量。c.協助患兒采取側臥位,并將頭部偏向一側,抬高頭、胸15°~20°,目的是改善患兒的肺循環(huán)。d.護理人員一切操作均要嚴格按照無菌原則進行,定期消毒搶救室,加強對環(huán)境管理。e.護理人員一切操作均要輕柔,避免靜脈壁受損,留置針要定期更換。④完善工作流程:科室要結合具體情況制定風險應急預案,強化消毒隔離制度,降低護理風險發(fā)生率,對于出現的護理差錯要及時上報。⑤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科室要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法律知識以及護理風險的培訓,提高護理人員風險意識,定期考核,切實激發(fā)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心。
附表 兩組體循環(huán)平均壓、肺動脈平均壓、阿氏評分對比( ±s)
附表 兩組體循環(huán)平均壓、肺動脈平均壓、阿氏評分對比( ±s)
組別 體循環(huán)平均壓(mmHg) 肺動脈平均壓(mmHg) 阿氏評分(分)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試驗組(n=44) 88.26±2.28 93.26±3.05 38.26±2.08 22.12±0.96 5.06±0.21 8.36±0.42對照組(n=44) 88.28±2.61 89.26±2.28 38.28±2.11 28.69±1.04 5.07±0.22 7.01±0.31 t 0.0383 6.9677 0.0448 30.7914 0.2181 17.1545 P 0.9696 0.0000 0.9644 0.0000 0.8279 0.0000
1.3 觀察指標 包括所有研究對象管理前后的體循環(huán)平均壓、肺動脈平均壓、阿氏評分。家屬滿意度:采用科室自制的問卷調查表評定家屬滿意度,分為很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前兩者之和,除以總例數,即為家屬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用SPSS24.0軟件統計,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X2檢驗,P<0.05,具統計學差異。
2.1 兩組體循環(huán)平均壓、肺動脈平均壓、阿氏評分對比 體循環(huán)平均壓、肺動脈平均壓、阿氏評分:管理前兩組不具統計學差異,P>0.05;管理后試驗組的體循環(huán)平均壓、阿氏評分顯著較對照組的高,肺動脈平均壓顯著較對照組的低,P<0.05,具統計學差異,見附表1。
2.2 兩組家屬滿意度對比 試驗組家屬的滿意度95.45%顯著較對照組的72.73%高,P<0.05,具統計學差異。
預案管理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根據現存或者潛在的護理隱患、風險,為病情制定針對性的風險防范方案,采用系統化、標準化的邏輯形式,重組護理流程,為病人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及時評估,提高護理人員對各種風險事件的預見性,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此外預案管理納入了細節(jié)管理要點,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促使其有序、快速的開展復蘇工作,最大限度降低風險時間發(fā)生率[1]。本文研究示:試驗組的體循環(huán)平均壓、阿氏評分、家屬滿意度顯著較對照組的高,肺動脈平均壓顯著較對照組的低,P<0.05,具統計學差異。在杜小群[2]研究中,家屬滿意度觀察組(預案管理)、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的分別是95.08%、76.67%,觀察組的顯著較高,P<0.05,與本文研究結果不謀而合,證實了預案管理在新生兒缺氧性肺動脈高壓患者治療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值得作為首選管理方法,在臨床中借鑒、參考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新生兒缺氧性肺動脈高壓患者采納預案管理,可明顯改善體循環(huán)平均壓、肺動脈平均壓,安全可行,臨床值得信賴并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