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464000)李秀麗
本次研究通過對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不同的藥物治療方案,觀察患者的心功能及炎癥因子水平,分析不同藥物治療方案的療效差異,以探討適合用于臨床推廣的治療方案。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8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為觀察對象,將其隨機分為A、B組,每組44例。A組:男25例,女19例;年齡62~76歲,平均(69.5±4.3)歲;病程1~10年,平均(7.2±1.4)年;NYHA分級:Ⅱ級11例,Ⅲ級19例,Ⅳ級14例。B組:男26例,女18例;年齡62~78歲,平均(69.8±4.2)歲;病程1~11年,平均(7.6±1.3)年;NYHA分級:Ⅱ級12例,Ⅲ級20例,Ⅳ級12例。所有患者都符合相關的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簽有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A組采用常規(guī)的抗心衰治療,治療藥物主要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強心劑、利尿劑、抗凝藥、β受體阻滯劑與硝酸酯類藥物。具體的治療可根據(jù)患者的病情狀況,選擇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同時β受體阻滯劑用量不宜過大。B組患者在A組治療基礎上采用曲美他嗪(施維雅天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5465)治療,每次20mg,1天3次;連續(xù)治療3個月。
附表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對比(n,±s)
附表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對比(n,±s)
組別(n=44)IL-6(ng/L) hs-CRP(mg/L) TNF-α(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組 31.3±8.2 18.8±5.6 8.2±1.7 4.3±0.9 12.1±2.3 8.2±1.3 B組 30.8±8.3 10.3±3.7 8.1±1.6 2.6±0.7 11.8±2.2 4.3±0.9 t 0.28 8.40 0.28 9.89 0.63 16.36 P 0.78 0.00 0.78 0.00 0.53 0.00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LVEF(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DD(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hs-CRP(超敏C反應蛋白)、IL-6(白介素-6)、TNF-α(腫瘤因子-α)水平,以判斷患者用藥后的心功能與炎癥因子水平變化狀況。
1.4統(tǒng)計學分析 研究數(shù)據(jù)用SPSS22.0處理,計數(shù)數(shù)據(jù)用例數(shù)(%)表示,計量數(shù)據(jù)用(±s)表示,組間差異分別用X2和t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IL-6、TNF-α、hs-CRP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B組患者治療后上述炎癥因子水平明顯低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附表。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LVEF、LVEDD指標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B組患者治療后LVEF指標為(46.8±4.3)%,明顯高于A組的(40.8±5.2)%;LVEDD指標為(45.8±3.7)mm,明顯低于A組的(51.4±4.3)mm,組間對比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臨床上常用的慢性心力衰竭藥物多以改善心肌代謝的藥物為主。本次研究中,給予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不同的藥物治療,結果顯示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曲美他嗪的B組患者LVEF指標明顯高于采用常規(guī)治療的A組,LVEDD指標、IL-6、hs-CRP、TNF-α水平明顯低于A組,該結果表明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常規(guī)抗心衰治療的同時,采用曲美他嗪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其炎癥因子水平。曲美他嗪作為新型的長鏈3-酮酰輔酶A硫解酶抑制劑,能有效拮抗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加壓素等激素,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升冠脈有效血流循環(huán),增強線粒體活性,并改善其能量代謝[1]。同時,在保證心肌氧耗不增加的同時,還能提升對葡萄糖的利用率,改善心肌收縮功能。此外,曲美他嗪能抑制心肌組織攝取脂肪酸,并促使缺血導致的無機磷蓄積,并減少酸中毒,減輕細胞內(nèi)鈣、鈉聚集;減少缺血部位白細胞數(shù)量,降低內(nèi)皮素與氧自由基水平[2]。
綜上所述,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采用曲美他嗪治療,能顯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減輕患者的炎癥反應,降低其炎癥因子水平,適合在臨床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