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潔,楊紅霞,王梅
(四川省腫瘤醫(yī)院 腫瘤內科臨床標準化病區(qū),四川 成都 610000)
肺癌是臨床中最為常見的惡性疾病,而非小細胞肺癌占據(jù)所有肺癌的80%,具有預后差、死亡率等特點,對人們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嚴重危害[1-2]。近年來,隨著臨床診療水平的不斷提升,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長,而如何改善該類患者的生存質量已經成為臨床中重點關注的問題[3-4]。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規(guī)范化、標準化的護理模式,在大量臨床研究中表明對于提升患者護理質量有著良好效果,而本次探討分析中醫(yī)臨床護理路徑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特對我院收治的80 例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研究?,F(xiàn)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將2016 年10 月至2018 年11 月間我院收治的80 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列入研究,并按隨機法平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40 例中,男性25 例,女性15 例,年齡從48-69 歲,平均(58.5±5.3)歲,病理類型分布:鱗癌12 例,腺癌18 例,大細胞癌10 例;病理分期分布:IIIA 期24 例,IIIB 期16 例。觀察組40 例中,男性26 例,女性14 例,年齡從47-70 歲,平均(58.5±5.6)歲,病理類型分布:鱗癌11 例,腺癌20 例,大細胞癌9 例;病理分期分布:IIIA 期23 例,IIIB 期17 例。本次研究病例納入標準:①入院后經體格、胸部X 線片、CT 或MRI 及病理活檢等綜合檢查確診,符合《中國原發(fā)性肺癌診療規(guī)范(2015 版)》中非小細胞癌診斷標準及分期標準;②患者或其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并于知情同意書上簽字確認。排除標準:①非原發(fā)性肺癌;②臨床分期處于終末期;③合并其他嚴重內科疾病或惡性腫瘤;④合并精神疾病。將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理分期等一般資料納入分析,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的差異(P>0.05),適于本次研究。
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模式,即按臨床中肺癌患者護理常規(guī)進行。而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中醫(yī)臨床護理路徑,具體方法如為:首先成立中醫(yī)臨床護理路徑小組,由小組成員共同分析總結非小細胞肺癌治療過程中不同階段患者所存在的健康問題,并以臨床護理路徑為基礎,以中醫(yī)理論與觀念為指導,以辯證論治為依據(jù),制定出非小細胞肺癌中醫(yī)臨床護理路徑表,路徑表內容包括患者的個體基線資料及病情變化情況、適宜患者個體的中醫(yī)護理技術與方法、根據(jù)患者中醫(yī)辨證分型所制定的具有針對性的中醫(yī)護理方案與流程,主要護理方法有:①中醫(yī)情志護理:護理人員應在患者入院治療與護理的全程中,及時準確評估患者心理狀況,并對患者心理異常情況進行準確的中醫(yī)辨證分型,采取說理開導、移情相制、疏泄療法等措施對患者進行調護,令患者能夠舒暢情志、增強信心、積極配合;②中醫(yī)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應根據(jù)患者具體癥候類型為患者制定合理且個體化的藥膳食譜,如氣虛證者給予山藥、白果健脾益氣類食物,陰虛證者給予蜂蜜、銀耳、蘿卜等滋陰潤肺類食物,氣滯血瘀證者給予桃仁、芹菜等行氣活血、化瘀解毒類食物,痰熱阻肺證者給予梨、藕、枇杷等清淡涼潤類食物,氣陰兩虛證者給予蓮子、百合、芡實、山藥等補氣養(yǎng)陰類食物;另外,由枸杞、紅棗、紅皮花生、紅糖、紅豆制成的五紅湯因具有良好的補氣養(yǎng)血潤肺作用,同時可有效減輕化療副反應,可指導患者長期飲用,每日早晚各一杯。③中醫(yī)對癥護理:護理人員應根據(jù)患者不同癥狀體征給予中醫(yī)對癥護理措施,如中藥外敷、耳穴壓貼、中藥霧化吸入、艾灸等,以緩解患者癥狀,另外,護理人員可教會患者中醫(yī)導引術八段錦并指導其每日早晚各練習1 次以改善患者機體狀態(tài)。在實施護理過程中,采取責任制護理策略,將每位患者的中醫(yī)護理臨床路徑表表懸掛于床頭,由責任護士按照具體方法及流程開展護理,并對已實施的護理措施做好標注、簽字。同時,責任護士要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及對路徑表中相關護理措施的適應情況,做好動態(tài)評估,及時根據(jù)患者情況對相關護理方案進行優(yōu)化與完善。兩組患者均于護理8 周后對護理效果進行評價。
①生存質量:分別于護理前后采用肺癌患者生存質量量表(FACT-L)評價兩組患者生存質量,F(xiàn)ACT-L 分為心理、生理、社會/家庭、功能及附加項五個維度,總評分范圍為0-144 分,評分越高,生存質量越高;②治療依從率與護理滿意率。
護理前,兩組患者FACT-L 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FACT-L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FACT-L 評分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FACT-L 評分對比(±s)
注:*表示與對照組護理后對比,P<0.05。
觀察組治療依從率、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率、護理滿意率對比[n(%)]
非小細胞肺癌是臨床中最為常見的肺部惡性疾病,并且患者大多預后較差,具有惡性程度高、死亡率高的特點[5-6]。由于非小細胞肺癌早期多無明顯特異性癥狀,大多數(shù)患者一經確診便已處于中晚期,5 年生存率較低,而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模式的轉變,臨床中除了在現(xiàn)有醫(yī)療水平下盡量延長患者生存期外,患者的生存質量也愈發(fā)受到重視,并且經大量臨床實踐表明,有效的護理對于改善患者預后有著重要作用[7-8]。既往,臨床中所采取的常規(guī)護理模式大多僅局限于患者疾病治療方面,并且存在較大的片段性、被動性,甚至會因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而令護理的實施流于形式,而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是針對特定的病人群體,以治療時間為橫軸,以患者教育、心理、用藥、飲食、活動等理想護理手段為縱軸,制成路徑表,并對護理過程、病情變化進行說明與記錄以及時對護理措施進行優(yōu)化完善,將患者的護理工作流程化、標準化、合理化、規(guī)范化,進而可有效提高護理效果,而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醫(yī)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是以上述理念為基礎、以中醫(yī)學辨證論治為依據(jù)轉變而來,在護理過程中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注重中醫(yī)辨證施護與整體觀念,充分發(fā)揮中醫(yī)護理在非小細胞肺癌護理中的優(yōu)勢,進而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9-11]。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中醫(yī)臨床護理路徑的觀察組生存質量、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度等指標在護理實施后均要明顯優(yōu)于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的對照組,具有明顯優(yōu)勢。
綜上所述,中醫(yī)臨床護理路徑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明顯提高護理質量,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可在臨床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