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梅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南沙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1400)
重癥監(jiān)護室(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指的是病人在接受氣管插管或者置管通氣48h 之后肺部出現(xiàn)感染的情況,或是病人原本已經發(fā)生肺部感染,在進行呼吸機治療之后又出現(xiàn)了新的感染情況[1]。因ICU 收治的病人病情一般比較嚴重,發(fā)生醫(yī)院感染的概率也相對比較高,且多數病人需要接受呼吸機治療,所以加強VAP 預防及護理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對此,本文對在對ICU 病人發(fā)生VAP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探討有效護理干預措施,現(xiàn)總結如下。
對2017 年2 月 至2018 年10 月 收 治 的118 例ICU 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性62 例,女性56 例;年齡46-69 歲,平均(54.64±3.11)歲。診斷標準:①發(fā)熱、體溫>38℃或者比基礎體溫高1℃;②外周靜脈白細胞<4.0×109/L 或>10×109/L;③上呼吸道有膿性分泌物或者明顯增加;④氣管引流物經實驗室培養(yǎng)呈陽性。納入標準:①符合VAP診斷標準;②呼吸機通氣時間在3-15 d 內;③無心、肝、腎等嚴重合并癥。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的器質性疾病合并癥;②中途退出或死亡者;③病人家屬不同意參與本組研究者[2]。本組研究參與者均對本研究的目的、方法等了解,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經醫(yī)院的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后開展。
(1)環(huán)境護理。護理人員需加強病房清潔衛(wèi)生,室內溫濕度要時刻保持適宜,每日通風3-5 次,每次通風時間30 min,做好消毒工作,采用紫外線消毒方法每日消毒,還要注意空氣和物品表面的動態(tài)消毒。對于急危重癥病人或機體免疫力比較差的老年病人,需采取保護性隔離措施,盡可能設施單間看護。嚴格控制探視人流量,凡進入病室探視的護理人員或家屬都需要穿戴無菌衣帽和戴手套鞋套。
(2)人工氣道護理。首先要確保人工氣道濕化性處于最佳狀態(tài),即37℃和100%濕化,以保證呼吸道的通暢,準確把握病人的吸痰時機,進行密閉性吸痰,操作動作需輕柔,對試脫呼吸機病人可使用微量泵將濕化液泵入病人氣道內,根據病人的病情和痰液的粘稠度調整泵入的量,并確保氣囊的壓力維持在25-30 cmH2O 左右。
(3)吸痰護理。在吸痰前對病人進行翻身和扣背,接著在氣道處滴注3-5 mL生理鹽水,使痰液稀釋,促進痰液的排出。在吸痰過程中必須根據病人的氣道阻力和SpO2等判斷是否需要吸痰,吸痰時以密閉式吸痰為主。
(4)口腔護理。為了有效減少病人發(fā)生肺部感染情況,做好口腔的護理十分關鍵,使病人口腔內菌群水平下降至最低,防止過度增生,從而提高其口腔黏膜的防御能力。每日給予病人使用漱口液護理口腔兩次,對長時間使用呼吸機者還要定時培養(yǎng)口腔細菌,再根據口腔pH 值選取適當漱口液,若pH值偏高者可選擇2%-3%硼酸液,若pH值偏高可選擇2%碳酸氫鈉液,若pH 值為中性可選擇1%-2%雙氧水。
(5)氣管護理。對病人氣道通暢性要密切關注,保證其氣管插管位置沒有偏移,輪班護理人員需做好相關記錄,并嚴格落實好交接班制度,對病人切口紗布要做到及時更換,使切口處保持干燥和清潔。
回顧分析病人的基本資料,統(tǒng)計引發(fā)ICU 病人發(fā)生VAP 的危險因素,如年齡、昏迷、氣管切開、機械通氣時間、抗生素使用及基礎病癥等。觀察經過護理后病人VAP 改善情況。分完全改善,部分改善及未改善,其中,完全改善為病人的VAP 癥狀經過積極治療和護理后得以完全康復;部分改善為康復不完全,但有明顯好轉;未改善為和護理前相比無明顯區(qū)別或加重[3]。
本研究所有數據都錄入SPSS 21.0 軟件中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以P<0.05 表差異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本組研究收集的118 例病人中,有23 例發(fā)生了VAP,發(fā)生的危險因素主要有年齡、昏迷、氣管切開、機械通氣時間、抗生素使用及基礎病癥影響等,且差異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對所有病人采取護理干預,經過積極的治療和護理后,大部分病人的癥狀都得到改善,其中,完全改善12 例,占52.17%,部分改善9 例,占39.13%,未改善2 例,占8.70%。
表1 ICU 病人VAP 危險因素分析
機械通氣是對急危重癥病人進行搶救的重要手段,可大大提高搶救的成功率,但因各種因素的影響,ICU 病人發(fā)生VAP 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究其原因,影響VAP 發(fā)生的因素主要包括病人的年齡、昏迷、氣管切開、機械通氣時間、抗生素使用及基礎病癥等[4-6]。多因醫(yī)護人員未嚴格落實無菌操作原則或在建立人工氣道時破壞病人正常鼻咽防御屏障等所致,因此,為了更有效預防VAP 發(fā)生,要求醫(yī)護人員需做到:①嚴格落實無菌操作:在病人進入到ICU 前,需嚴格消毒室內環(huán)境和儀器設備,根據滅菌要求做好嚴格滅菌操作,給病人安裝呼吸機前做好自身的嚴格消毒,防止細菌攜帶增加病人細菌感染的概率;②在接通呼吸機前,需處理好病人的管道,如在呼吸管的前端涂復方利多卡因乳膏,起保護病人氣道黏膜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減少新細菌的滋生。
綜上所述,病人年齡、昏迷、氣管切開、機械通氣時間、抗生素使用及基礎病癥等是影響病人發(fā)生VAP 的主要危險因素,臨床加強護理干預可以減少VAP 發(fā)生的風險,提高病人治療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