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玉兵
例[蘇科版八(上)第一章第31頁習題1.3第8題]已知:如圖1,在△ABC中,AB=AC,BD、CE為高,求證:BD=CE。
圖1
【分析一】由三角形面積的兩種不同表示方法可以得到:當三角形的面積和底邊分別相等時,高一定相等。
【分析二】把BD、CE分別放到兩個三角形中,證明三角形全等,再由全等三角形的對應(yīng)邊相等推出BD=CE。
【小結(jié)】在幾何學習中,由于慣性思維,很多同學不易想到分析一,其實面積法往往更簡潔、高效。分析二關(guān)鍵在于把BD、CE分別放到哪兩個全等的三角形中去,選擇何種全等三角形的證明方法,這里要注意公共角∠A的作用。
【追問一】如圖2,在例題的基礎(chǔ)上,試問△BDC和△CEB是否全等?
【分析】要證△BDC和△CEB全等,首先要判斷這是兩個直角三角形,其次看它是否可以用特殊方法(HL)來證明,最后再看一般方法是否也可以證明。
解法1:用“HL”證明Rt△BDC≌Rt△CEB。
解法2:用“SAS”證明△BDC≌△CEB。
解法3:用“AAS”證明△BDC≌△CEB。
【追問二】如圖2,在例題的基礎(chǔ)上,試證明△BOE≌△COD。
圖2
圖 3
解法說明:在例題已證明結(jié)論的基礎(chǔ)上,可用“AAS”證明△BOE≌△COD。
【追問三】如圖3,在例題的基礎(chǔ)上,試證明AO平分∠BAC。
【分析】要證明AO平分∠BAC,就是要證明∠BAO=∠CAO。我們既可以把這兩個角放在△EAO、△DAO中,也可以放在△BAO、△CAO中。
證法1:用“HL”證明Rt△EAO≌Rt△DAO,推出AO平分∠BAC。
證法2:用“SSS”證明△BOA≌△COA,推出AO平分∠BAC。
【追問四】如圖4,在例題的基礎(chǔ)上,試證明AF⊥BC。
圖4
圖5
證明:在△BAF和△CAF中,
【變式一】如圖5,在△ABC中,AB=AC,BD、CE是中線,請問圖中有幾對全等三角形?如何證明?
【分析】本題應(yīng)先用“SAS”證明△AEC≌△ADB,再去證明其他三角形全等。
答:七對。
【變式二】如圖6,在△ABC中,AD、CE是高,AD、CE交于點O,AE=CE,試證明:AO=BC。
圖6
圖7
【分析】要證明結(jié)論,我們需要把問題“AO=BC”和條件“AE=CE”結(jié)合起來看,由此可以判斷應(yīng)該證明△AEO≌△CEB。
解法說明:應(yīng)該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先證出∠EAO=∠ECB,然后用“ASA”證明△AEO≌△CEB,最后推出AO=BC。
【小結(jié)】本題在形式上與前面幾題有所區(qū)別。我們運用“分析法”把結(jié)論和條件結(jié)合起來找出全等的兩個三角形,進而運用“綜合法”證明。
【變式三】如圖7,∠A=∠D=90°,AB=DC,AC、BD相交于點E,找出圖中相等的銳角,并加以證明。
【分析】此題是教材P36復習鞏固中的第9題。從形狀看,本題似乎與例題關(guān)系不大,但當延長BA、CD時,“形”就相同了。(解略)
【小結(jié)】針對一個圖形,條件相同時,問題可能不同;改變條件后,結(jié)論也有可能不會改變。不同的問題起初圖形不盡相同,當把它補充完整時,就會給人“神似形也似”的感覺。方法上,此題與變式一又是相同的。
【變式四】如圖8,AC=BC,∠ACB=90°,D是AC上一點,AE⊥BD交BD的延長線于E,且求證:BD是∠ABC的角平分線。
圖8
【分析】所給圖形有點“殘缺”,若延長BC、AE相交于點F,問題就變得明晰起來。
證明:在△BCD與△ACF中,
∵∠DCB=∠ACF=90°,∠F=∠BDC,AC=BC,
∴△BCD≌△ACF,∴BD=AF。
再由BE=BE,∠AEB=∠FEB,
∴△AEB≌△FEB,
∴BD平分∠ABC。
【小結(jié)】解答本題的關(guān)鍵是把“殘缺”圖形進行“完善”,使圖形又與例題相類似,問題轉(zhuǎn)化為尋找全等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