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姣
一、“紅綠燈的產(chǎn)生”
最開始騎行區(qū)只是提供了車輛,幼兒在生成了交警的角色后,總是能看到小交警站在場地里一動不動,發(fā)呆的神情。在老師的詢問下,小交警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因為無聊”?!盀槭裁磿X得無聊呢?”老師問。小交警說“因為沒有事兒做”。老師追問到“那你覺得交警可以做哪些事情呢?”。小交警立即說:“交警有警察的衣服,還有警棍,交警要指揮交通,要有紅綠燈?!崩蠋熡謫柕剑骸澳悄阌X得小交警還需要哪些工具,要做哪些事情呢?”小交警楞了一會說:“我一下忘了”。
二、“好玩的紅綠燈”
紅綠燈每天都在告訴司機們,什么時候可以走,什么時候必須停下。不過還是遭到了來自司機的投訴:“老師,下次讓豪豪不要選交警了吧,每次我們騎到這里的時候都是紅燈?!?/p>
(可以看出幼兒遇到問題就找老師,缺乏相互交流,主動解決問題的意識)
老師便問到:“為什么每次騎到這里都是紅燈呢?”交警說:“因為每次他們騎到這的時候,我就拿了紅燈?!彼緳C繼續(xù)投訴說:“對啊,他每次都是紅燈亮很久,綠燈只亮一下”老師問到:“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經(jīng)過討論,大家得出的結論是:“因為交警和司機都不知道每種燈應該停留多久”。于是,老師便留了自己想辦法去尋找答案的任務。有的小朋友通過去看馬路上紅綠燈的方式,發(fā)現(xiàn)綠燈亮的時間好長,有幾十下,紅燈也是從十開始倒數(shù)的;有的小朋友通過問爸爸,說黃燈只有3秒。小朋友還發(fā)現(xiàn):有的路口紅燈亮得久,有的綠燈亮得久。并且還總結出:原來,每個路口的紅綠燈亮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并且小朋友最后統(tǒng)一了自己游戲中紅綠燈的時間。后來,交警每次換了一個顏色后,就開始大聲的10、9、8......的倒數(shù)??墒怯械乃緳C都聽不見,而且交警每次都覺得好累。那怎么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有的小朋友說:“拿個大喇叭來喊吧”,有的小朋友說:“像馬路上的紅綠燈那樣,閃數(shù)字就好了”。后來,老師便建議制作數(shù)字卡片。當然,因為老師藏了小心思。一來響應黨政號召降噪音;二來融合適用于大、中、小班年齡段的數(shù)學核心經(jīng)驗知識。
三、“堅守紅綠燈”
選擇了控制紅綠燈的交警,每天的工作是單一的。交警的興趣會隨著單調(diào)的行為,逐步減弱。而在觀察中,我發(fā)現(xiàn),交警堅持工作時間的長短與觀察老師在此區(qū)域觀察的時間、是否有同伴的陪伴、與司機的互動次數(shù)、有無同伴的模仿成比例。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有個小班的小朋友對交警的工作很感興趣,模仿著交警的動作。盡管交警給小班的弟弟講了很多遍規(guī)則:這個是交警的工作,其他人不能來換的。但小班的弟弟還是搶著換紅綠燈。并且在交警發(fā)現(xiàn)有人闖紅燈時,伴隨著交警的一聲大喊:“1號你闖紅燈了”,一個小小的身影,便飛快地追著1號車跑了大半個場地。并且還不停地在收費處、加油處等地奔走,讓人人皆知有人闖紅燈了。
四、“紅綠燈下的處罰”
交警也有遇到麻煩的時候,交警生氣的告訴老師:“有一個大班的小朋友每次騎車速度都很快,我都給他開了好幾次罰單了,他還是每次都闖紅燈還撞到別人的車?!苯?jīng)過討論孩子們給出了:“讓他到旁邊去等一會,觀察別人是怎么遵守規(guī)則的”(禁行區(qū))“讓他們坐到別人車后面,學習一下別人怎么騎車的”“多給他開點罰單”“把他們的車收了”
(幼兒討論出的辦法,都有一定的可行性。也有對他人活動有較大阻礙的,如“把車收了”。于是我將自己作為幼兒中的一份子,加入自己的經(jīng)驗,幫助幼兒解決問題。)
我便問到:那他沒有車了又可以干什么呢?三組的幼兒說:那就讓他站著吧。我故作同情的樣子說:那樣他就好無聊啊。然后我便建議到:你們看有什么事情,可以讓他們做嗎?交警說:“要不請‘被罰了很多次的司機去收費站,幫忙工作吧,那里的交警每次都跑得不見了”我又問:你們怎么知道哪些人被罰了很多次呢?交警說:“每次開了罰單就記一下,哪些人被罰了多少次”。孩子們用他們的辦法進行了游戲,可是他們自己也發(fā)現(xiàn)了問題:零散的記錄,每次統(tǒng)計都要花很長的時間,一點兒都不方便。
我用平時和他們交流的方式進行建議:“要不我們想想,你們記錄盛飯問題是怎么記的呢?”這句話引起了幼兒的共同回憶,大聲回答道:“記錄表”。我用贊許的眼神看著孩子們說:“對呀,我們一起來想一想怎樣制作記錄表吧”最后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違規(guī)統(tǒng)計表”誕生了!
五、“黃燈亮時可不可以行駛”
雖然有了專門記錄違章的記錄表,但是,交通還是出現(xiàn)了問題。一場關于“黃燈”的爭議開始了。交警說:“你闖黃燈啦,黃燈不可以走的”司機反駁道:“黃燈可以走,那為什么路上的車就在黃燈走了的呢?”。黃燈亮的時候,到底可不可以繼續(xù)行駛呢?拋出這個問題后,有的幼兒和家長一起再去馬路上進行了觀察,有的幼兒是通過回家上網(wǎng)搜索。有的幼兒去問了路上的交警叔叔。最后得到的結論是:黃燈亮時,已越過停止線的車輛可以繼續(xù)通行,沒有過停止線的就不能夠繼續(xù)行駛,不然就會被扣分,但是司機要注意,不能夠為了趕時間,故意去搶著黃燈亮的時候通過,那是不安全的。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部分幼兒用了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那么同樣,我們沒有把“問題解決了”作為僅有的目標。那么怎樣促進幼兒形成、固化良好的學習品質(zhì)呢?我們采用將這個案例,放到各個年齡段進行班級分享,將有效經(jīng)驗進行傳播,同時引發(fā)更多幼兒的討論,想出更多辦法。最重要的是,觸發(fā)更多幼兒對“尋找辦法”的新思考,由此達到品質(zhì)培養(yǎng)的目標。
“交警與紅綠燈”的故事還在繼續(xù),老師和孩子們共同的學習也還在繼續(xù)。將孩子放在主位,以孩子遇到的問題為導向,以孩子的需求為目標,給予適宜的支持,相信老師便能夠在過程中成為“有科學思想的老師”,孩子也能成為“得到科學發(fā)展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