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翻譯不僅僅是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涉及到文化、倫理、傳統(tǒng)等多個要素,而落實到具體的翻譯實踐中,長難句則是比較讓譯者撓頭的,本文擬從長難句出現(xiàn)原因、英語和漢語兩種句式差異以及翻譯策略三個方面進行探討,希望能夠將翻譯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化解。
關鍵詞:長難句;翻譯;翻譯策略
翻譯是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但翻譯不僅僅是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涉及到很多要素,比如文化、表達方式、譯者采取的翻譯策略等。從事翻譯工作的人都知道翻譯是件苦差事,是“戴著鐐銬在跳舞”,而在具體的翻譯過程中譯者會遇到很多難題,比如文化禁忌、沒有對應詞匯、誤解、誤讀,甚至譯者還要考慮贊助者的態(tài)度,有的翻譯甚至還關乎國體主權,這種種困難使得翻譯成為一個十分具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而長難句的翻譯則是每個譯者成長所必須跨越的關鍵。
一、英語和漢語句式的差異
英語是形合語言,其思維方式是線性思維;漢語是意和語言,其思維方式是螺旋性思維。所謂“形合語言”就是其邏輯關系是顯性的,其意義的產生和延續(xù)依靠的是其形式邏輯的延展,換句話說只要讀者掌握了語法標記詞,那么從形式上就能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信息焦點的位置。英語當中有五大基本句型:主語+不及物動詞,主語+及物動詞+賓語,主語+及物動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主語+及物動詞+賓語+補足語,主語+系動詞+表語,這是所有英語句子的基礎,也就是說所有的英語長句子經過刪減掉修飾成分后就會是這五種句型當中的一種,這五個基本句型是作者表意的根本所在。而為了將信息交代清楚,就需要在這五大句型的基礎上添加修飾成分:介詞詞組、非謂語動詞、三大從句(定語從句、名詞從句、狀語從句)、形容詞、副詞、插入語和并列結構,添加完這些成分后英語的句子一下子就變得很長了,也成為讀者頭疼的一個難題,也有專家說英語是一種樹形語言,主謂結構是樹干,其它的修飾成分是樹枝和葉片,英語的長句確實像一顆顆大樹一樣,既有主干,又有分枝,分枝上還有樹葉,形成枝干挺拔,風姿偉岸的形象。
而漢語和英語正好相反。按照語言界泰斗呂叔湘所說,漢語屬于意和語言,句子特點是短小的流水句居多。漢語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是依靠意義驅動的,它沒有能夠標明句子之間邏輯關系的顯性的語法標記詞,因而無法通過形式來判定作者的表達意圖,只能去追尋意義的流動,去把握作者意義的走向。語言大師王力曾經說過,英語是法治語言,漢語是人治語言。著名科學家楊振寧也說過,英語比較精確,適合寫科學論文,而漢語則比較模糊,不夠嚴謹,適合寫比較朦朧的詩歌散文。因此,只有透徹地掌握英漢兩種句式之間的差異,是做好翻譯的第一步,也是確定翻譯策略的前提。
二、翻譯策略
(一)找出語法標記詞
所謂語法標記詞,就是標記句子中邏輯關系的詞。以賓語從句為例,that就是語法標記詞。這有個前提就是要掌握句子成分間的邏輯關系,如果是并列關系的并列句,那就得借助并列連詞,如FANBOYS(for、and、nor、but、 or、 yet、 so),有人把其稱為“粉絲男孩”;英語中的因果、遞進、并列、選擇、轉折等邏輯關系都算是并列關系;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并列關系還可以通過并列結構來表達,例如名詞并列、動詞并列、形容詞并列、副詞并列、句子并列、非謂語并列等。例如下面這句話:①It wasnt until 1900 that the Diamond Match Company bought a French patent for safety matches--②but the formula did not work properly in the different climatic conditions prevailing in America ③and it was another 11 years ④before scientists finally adapted the French patent for the US.這句話一共47個單詞,可算得上是長難句,那么首先就要尋找語法標記詞。首先看到的就是①It wasnt until ---that,這是一個強調句,強調的是時間狀語;然后有個表示轉折關系的詞but可知破折號前后是轉折關系,也就是②,它是個簡單句;然后看到并列連詞and,后有③+④,這是個主從復合句,其中③是主句,④是由before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這樣分析之后,就為下一步進行斷句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斷句拆解長難句
長難句的翻譯要遵循化整為零的原則,即分清主次,就是要把主句、從句以及其他修飾成分提取出來,弄清楚句子的內部結構,弄清楚修飾成分與中心詞之間的邏輯關系和語法關系,把立體結構變成線性結構。弄清楚之后就要進行斷句了,那么要如何斷句呢?如果是主從復合句,就要在關系代詞/副詞處切斷;如果有短語則在短語處切斷;如果是并列轉折等關系,則需要在連詞處切斷。據此,這句話可以斷成下面這樣(用斜杠表示切斷位置):It wasnt until 1900 that/ the Diamond Match Company bought a French patent for safety matches/--but the formula did not work properly in the different climatic conditions prevailing in America /and it was another 11 years /before scientists finally adapted the French patent for the US.這就為下一步翻譯做好了準備工作。
(三)重組語法成分進行翻譯
重組語法成分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重組,不能憑借主觀感覺,具體可以按照時間順序、邏輯順序進行重組,復雜一點就需要把時間和邏輯這兩個要素結合起來考慮重組。具體來說,必須要按照目標語言的表達習慣進行調整,就需要考慮漢語民族的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并適當添加一些關聯(lián)詞語串聯(lián)起來,才能譯出好的譯文。那么這句話中涉及到了兩個時間點,一個是1900年,一個是another 11 years,這兩個時間正好有明顯的前后關系,因此直接翻譯就可以了,據此,可以得出下面的譯文:直到1900年,鉆石火柴公司為安全火柴購買了法國專利,但由于美國的氣候條件不同于法國,該專利不能在美國很好地發(fā)揮作用,又經過11年,科學家最終使得法國的專利為美國所接受。
參考文獻:
[1]李秋,雅思9天突破9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7月
[2]王憲生,英語句法翻譯技巧【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2月
[3]鄒妍洵,英譯漢分解之一二【J】沙洋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第5期
[4]朱健平,英語長句翻譯“五步法”--對比語言學關照下的英語長句翻譯思維和教學模式【J】,大學教育科學,2007年第2期
作者簡介:
陳顯波,佳木斯師范學校高級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