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穎
關鍵詞: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策略
一、分析高校網絡輿情的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互聯(lián)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zhàn)場……在互聯(lián)網這個戰(zhàn)場上,我們能否頂?shù)米 ⒋虻泌A,直接關系到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和政權安全?!彪S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飛速發(fā)展,大學生網絡用戶也在日益增加,網絡網絡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逐漸成為也是大學生重要的社交方式。與此同時,網絡輿情形成迅速,網絡輿情的發(fā)展給高校的和諧穩(wěn)定與大學生健康成長帶來較大影響,也對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挑戰(zhàn)。高校網絡輿情是網絡輿情中的一種特殊表現(xiàn)形式,主要是指高校在校生通過網絡傳播自己對關心的或與自身利益有關的公共事務(或社會事件)的態(tài)度、意見、建議、觀念等總和。分析高校網絡輿情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二、高校網絡輿情的功能
1、為高校思政教育賦予了新的內容。
傳統(tǒng)的高校思政教育內容重理論,常常是以“說教”的形式,而現(xiàn)代網絡的豐富資源有助于克服這種單調的內容和枯燥的形式,也彌補了以往知識傳遞載體的局限性。網絡上出現(xiàn)的政治理想、經濟格局,文化思潮等輿論會迅速傳播,學生可以自由的接受海量信息,還可以主動的進行交互式參與,與不同地區(qū)、甚至不同國家、地域的人溝通交流,可以接觸多元世界、感受多元文化,這些信息通過潛移默化的教化、因勢時宜的導向對學生價值觀的養(yǎng)成和行為方式的發(fā)展有著引導作用,并使學生逐漸接受這些文化價值觀。
2、擴展了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溝通平臺。
首先,網絡輿論突破了時空局限,提升了文化傳播的影響力,使得信息獲取變得更加迅速有效且可以自主的選擇網絡信息。其次,網絡的自由屬性加強了教育者和教育對象之間的平等互動和有效溝通,自由發(fā)表觀點和看法,思政教育也不再局限于課堂上,而是延伸到以網絡為載體的各類媒介上,通過各類媒介獲取學生的最新思想動態(tài)和輿隋導向,并與之進行有效溝通,對及時發(fā)現(xiàn)的大學生不良網絡輿情思想,立即進行介入和干預,加以正確的教育引導,實行情感共鳴,提出可行性的建議,必要時給與心理支持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三、高校網絡輿情引導過程中遇到的困境
1、網絡輿情的多元化沖擊著大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
互聯(lián)網的飛速發(fā)展促、網絡的虛擬性、匿名性等特點使得網絡世界比現(xiàn)實世界更為自由和開放,但同時也加劇了思想文化的交融碰撞,網絡上充斥著各種不同觀點,且世界各國的多種文化思想和意識形態(tài)相互滲透也使得網絡輿論缺乏規(guī)制、內容良莠不齊,網絡多元文化導致高校網絡空間中既有弘揚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的正能量,也會有形形色色的負面思潮和觀念充斥其間,甚至一些反動言論,嚴重扭曲大學生思想意識和價值取向,沖擊著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tài),使得他們的責任感以及道德標準下降。
2、網絡主體的自由行為和自律危機導致行為失控。
互聯(lián)網時代提供給大學生人際交往新模式,在步入信息社會的今天,大學生利用新媒體媒介交流早已成為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網絡的自主性特點,使網絡主體的行為得到充分自由的實現(xiàn),他們可以不受時間、地域限制,即時發(fā)布各種信息、和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的觀點,并由此產生一系列有效的網絡行動。與此同時,虛擬的網絡主體,由于不受傳統(tǒng)社會中諸如社會角色、社會地位和社會責任的約束和控制,其自由的行為很容易滑向絕對自由的陷阱,導致網絡主體行為失控、網絡道德行為失范。
四、高校網絡輿情的引導策略
1、加強高校網絡陣地建設,把好網絡輿論監(jiān)管關。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指出,“要落實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由于在網絡上發(fā)表言論比較自由,易忽視道德的評判和法律的制約,一些偏激、非理性的言論就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而且互聯(lián)網中的大數(shù)據信息量巨大且繁雜,這就需要高校牢牢守住網絡文化陣地的意識形態(tài)底線,加強對互聯(lián)網中網絡輿情的管理,及時地識別輿情信息真?zhèn)尾⑻岢龇治雠c對策,采取多項有效措施,提高對網絡輿情信息的監(jiān)督、監(jiān)控與預警手段,及時發(fā)現(xiàn)某些突發(fā)情況并有效采取相應措施最大限度地規(guī)避網絡群體輿情的消極影響。
2、強化校園官方網絡的輿論引導力。
要進一步加強推進諸如校園門戶網站、官方微博、微信、易班等官方網絡建設,把這些網絡平臺打造成貼近同學們生活的,同學們喜歡用的,并能在學生中產生廣泛影響力的傳播平臺,以提升主流輿論的正面引導力,從而增強高校網絡主流意識形態(tài)影響力。那么如何能梳理出貼近學生實際、符合學生需求的內容呢?比如,可以通過對學生校園卡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了解學生消費、閱讀、作息時間等學習狀況、生活方式和作息習慣,進一步挖掘到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和興趣點,從而提升教育引導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思政教育者還可以有效發(fā)揮學生黨員、學生骨干的作用,讓他們參與高校網絡輿情的管理中來,在廣大學生群體中發(fā)揮作用,帶動身邊同學自覺地抵制有害垃圾信息,提高網絡信息鑒別能力,讓大學生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因為在網絡思政教育中學生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他們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眭,才能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