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廷瓊
關鍵詞:《東方主義》;后殖民主義;文化差異
1.引言
每一種語言中的成語都是該民族文化在發(fā)展提煉出來的文化結晶,濃縮了該民族的文化典故或文化故事,呈現出該民族的文化特色。英語習語具有言簡意賅但內涵豐富的特點,加之中西文化差異巨大,這就給翻譯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如果在翻譯成語或習語時,只是一味地追求中英文詞句上的絕對對等,那結果無疑會讓人觸目驚心,不知其所以然。
后殖民主義強調的是被殖民主義國家在爭奪西方殖民主義國家的話語權問題,讓那些失去話語權的弱勢文化國家在與強勢文化國家交鋒中發(fā)聲。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以強調文化話語權的后殖民主義理論視角下,具有濃烈文化色彩的成語的翻譯策略,以期有利于被殖民地國家擺脫宗主國的文化束縛,增強被殖民地國家的文化自信。
1.1歸化
歸化的翻譯策略是指譯文為減少原文的異質性而采用的向讀者靠攏的翻譯策略。請看下例:
例1:Wewant to leave on the train in themorning,but it doesnt go untilafternoon,so we must go then.Beggars must not be choosers.
譯文:我們本想上午就搭火車走,但火車到下午才開,我們只好下午走。時間不能由我們來確定。
以上是兩個英語習語Beggars must not be choosers翻譯的不同譯本。根據Merriam-Websters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解釋,這個習語的意思是people who need something must be satisfied with whatever theyget even if it is not exacflv what they wanted.即有需要的人無論得到什么東西,即使根本不是他想要的,也要必須對他所得到的感到滿足。這主要強調的是選擇的被迫性或者說無法選擇性。譯文將此譯為“時間不能有我們來確定”,這個翻譯采用了歸化的翻譯策略,貼合語境的譯文,也表達出了原文的深層含義,增強了譯文的可讀性。還有些詞典上將此句翻譯為“饑不擇食”,這樣的譯文未免有些過度歸化之嫌,使譯文失去原語本身的特色,也沒有很好的實現文化傳遞的功能,放在此處晦澀難懂,稍微欠佳。根據后殖民主義理論,在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的對壘模式中,要尋求平等的對話與滲透,避免極端民族主義,因此過度歸化是不可取的。在合理采用歸化策略的同時,也要避免強勢文化以消除文化差異為由,采用歸化翻譯的策略,將殖民文化國家的文本譯為它們自己國家的話語的文化霸權傾向。
1.2異化
異化的翻譯策略是指保留原語的異國情調,主張讀者向作者靠攏。試例:
例2:The weasel goes to pay his respects to the hen-not with the best ofintentions.
譯文: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這句翻譯貼近原文的形象、風格和文化色彩,漢語中恰好也有意義相當的固有的漢語習語,這樣的翻譯自然尊重了作者的文化特色,同時也考慮了讀者便于理解的需要,可謂一舉兩得。異化的翻譯策略其實是主張?zhí)幱谶吘壩幕膰覍χ行奈幕囊环N抵抗式翻譯,不能在被動地接受強勢文化不斷地滲透,而是弱勢文化主動尋求自己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對西方殖民國家處于中心地位和主導地位的文化進行解構。例如,中國在搶奪自己話語權方面的例子還有如:具有中國哲學智慧的詞語,如陰陽,氣等,現在已經直接翻譯為ymand yang,qi;具有中國文化色彩的餃子,豆腐等,不再譯為dumpling,bean curd,而是直接譯為jiaozi,tofu,這種譯法已經被世界廣泛接受和認可。異化翻譯的策略是把弱勢文化譯入強勢文化的過程,是對強勢文化的一種挑戰(zhàn)。
1.3直譯加解釋
長期以來,成語的翻譯大多采用歸化、異化或歸化異化相結合的方式,這樣的翻譯是譯文讀者對成語的意義一目了然。但是,英語和漢語存在的差異性如此之大,尤其是英語成語中蘊含了豐富的翻譯,采用這樣的翻譯策略往往也會使原語的內涵喪失很多。在中西文化交流不斷交流和加深的背景下,中國人要實現思維方式的更新與進步,中國要爭取在文化領域占得一席之地,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運用直譯加注的方法進行翻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直譯加注能夠盡量保留原文的風格和內容,同時也能兼顧目標語的文化特色。請看下面的例子:
例3:Everylifehasits roses andthorns.
譯文:人人都有苦和樂。
“rose”本意是玫瑰花,“thorn”指荊棘,如果按照原文本直譯就是“人人都有玫瑰和荊棘”,這樣雖然忠實于原文,但會使譯文晦澀難懂。因此,這里采用直譯加解釋的方法,“roses”指代人生中的快樂,而“thorns”指代的是痛苦,故將此句譯為“人人都有苦和樂”更佳。
2.結語
后殖民主義理論促進了被殖民地國家的文化覺醒,讓邊緣文化開始發(fā)聲,爭奪自己的話語權地位。在中國不斷強調文化自信的今天,后殖民主義理論為成語的翻譯提供了一些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