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銘
摘要:在新媒體時代,黨報為達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必須要遵從時代趨勢去做好黨報創(chuàng)新,對黨報的取材與編輯進行改革,確保黨報在新時代的思想指導意義得以體現(xiàn),影響更多民眾,產生正面的觀念,接受黨報,關注黨報,為此要明確新媒體時代黨報記者的工作要點,為其指出工作方向。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黨報記者;工作改革
黨報是我黨重要的宣傳刊物,其主要作用,是對于我黨政策綱領、戰(zhàn)略發(fā)展路線進行傳達的載體,也是民眾及黨員干部了解時事、了解政治、提升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徑。隨著時代不斷發(fā)展,社會大眾的刊物閱讀方式也在產生變化,但是就黨報當前的發(fā)展概況來看,黨報傳播范圍依然并未得到大幅度拓展,這顯然因脫離了當前的時代背景。
在當前的新媒體時代環(huán)境下,黨報的內容與傳播形式都必須要結合時代趨勢進行改革,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但是黨報記者顯然并沒有真正深刻理解當前趨勢,進而導致黨報的質量與在社會當中的認可度因此受到影響。簡而言之必須要從黨報記者的工作思想與工作方式革新入手,幫助記者群體明確新媒體環(huán)境下黨報制作的需求,才能做好黨報,確保黨報的重要意義得以體現(xiàn),這在目前的趨勢下,是必要的任務。
(一)轉變工作思想
黨報記者的工作思想決定著其工作的方向與質量,在新媒體時代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信息傳播形式向著多樣化發(fā)展,黨報記者的思想也必須要隨之更新,體現(xiàn)出先進性,否則很難確保黨報內容以及傳播形式得到創(chuàng)新。但是就黨報的社會認知度來看,黨報記者的工作思想依然存在問題,綜合素養(yǎng)不足,進而導致黨報的傳播受到局限。
所以,為了保證黨報的質量,保證其在新媒體時代得到更廣泛的傳播與認可,必須要從黨報記者的意識與能力培養(yǎng)入手。首先要強化黨報記者的信息意識,使其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渠道,融合更多媒體去進行黨報傳播,包括在微信公眾號、微博以及各大網絡新聞平臺、電子圖書平臺上進行刊登宣傳,黨報必須要擺脫內部傳播的形式,才能更廣泛地傳播我黨的政策與發(fā)展思想。除此之外必須要強化黨報記者的社會責任感,使其真正著眼于社會大眾的利益,追求客觀現(xiàn)實,才能得到更多民眾的關注。
(二)拓展傳播廣度
新媒體時代下,傳播媒介得到拓展,網絡開始以不同的形式搭接到不同的終端設備上,包括電腦、電視、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等,而且傳統(tǒng)媒體平臺也在與網絡平臺達成聯(lián)動,包括紙媒及廣播媒體,隨著信息傳播空間的擴大,黨報的記者也要隨之拓展黨報傳播的平臺,使黨報的傳播擺脫時間與空間等各個方面的局限。除此之外,通過不同的平臺,黨報的形式也可以更加多樣化,體現(xiàn)更多功能。
包括可以加入記者采訪的視頻片段,可以針對某項政策設立投票環(huán)節(jié),這都是在單純的紙媒形勢下所無法體現(xiàn)的功能。為了可持續(xù)發(fā)展,黨報不可故步自封,要融入民眾生活,向著全媒體鋪設的方向進行傳播規(guī)劃,否則是無法進步的,因為如果不面向社會大眾,不從多個渠道去獲取并傳播信息,內容便始終得不到革新,脫離實際,變得空洞,不利于體現(xiàn)國情,無法為未來的社會發(fā)展提出任何有利的參考,所以必須要隨時代趨勢而改革。
(三)貼近民眾生活
我黨是以民眾的支持為基礎而建立起的組織,發(fā)展的目標是更好地引導社會發(fā)展,服務社會與民眾,因此黨報的制作也必須要以民眾的生產與生活入手去思考,要想民眾之所想,急民眾所急,全心全意為民眾著想,才能讓民眾認識到黨報的重要價值,建立起群眾基礎。因此黨報記者必須要走進民眾的生活,了解社會各個領域的發(fā)展現(xiàn)狀,了解民眾的生活與生產需求,進而根據民眾的訴求去明確黨政改革的方向,提出政策改革的意見。
在不同的媒體渠道,都應當給社會民眾留出信息反饋的空間,可以加入民眾采訪的環(huán)節(jié),保留視頻或是音頻,作為黨報的內容填充,同時可以開放記者熱線,開放網絡評論,向群眾廣泛收集信息,這能夠讓黨報的內容得到進一步充實,這是優(yōu)化黨報質量,并且保證黨報受到關注的前提條件,黨報脫離群眾,內容會過于空洞,只有真正從群眾當中獲取信息,才能保證黨報的優(yōu)勢得到體現(xiàn)。
新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的方式與渠道增加,給黨報的改革指明了方向,為了確保黨報的傳播擺脫局限,受到社會更廣泛的認可,文中針對黨報記者的工作改革要點進行了思考,進而為黨報的改革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