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申胤
摘要:對于新聞記者來說,扎實的文字功底是其需要具備的基礎(chǔ)性條件。同時,在當前的媒體環(huán)境中,新聞記者們不僅要具備這一條件,同時也要注重提升自身的采訪能力以及溝通技巧,能夠在與受訪者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挖掘出更多有價值的新聞信息,以此提升新聞質(zhì)量。
關(guān)鍵詞:新聞采訪;溝通技巧;技巧應用;應用分析
俗話說,知彼知己方能百戰(zhàn)百勝。在開展新聞采訪工作之前,對受訪者的職業(yè)、背景以及經(jīng)歷等信息進行全面的了解以及掌握是記者需要開展的第一項工作。當新聞記者能夠?qū)κ茉L者形成全面的了解時,其才能夠?qū)Σ稍L的形式以及特點進行合理掌控,并能夠在采訪的過程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新聞素材。
雖然說在新聞采訪的過程中,能夠衡量新聞記者采訪能力的主要標準是其是否能夠?qū)π侣劕F(xiàn)場所產(chǎn)生的變化進行合理應對,但做好新聞的采訪準備工作也是決定新聞采訪效果的關(guān)鍵因素之一。此外,針對一些背景比較特殊、不會輕易參與到新聞采訪中的受訪對象來說,新聞記者們更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使得對方能夠看到自己的誠心,從而提升接受采訪的可能性。
比如,在對商業(yè)精英進行采訪時,記者們就可以對該名人的發(fā)展經(jīng)歷、工作情況進行了解,并需要對對方的喜好、性格特點以及為人處世等方面的信息進行掌控,以此合理地進行詢問,在不觸碰對方底線的基礎(chǔ)上進行采訪,保證采訪工作的有效進行。此外,在訪問完一些基礎(chǔ)性的問題后,記者們也可以詢問一些比較有深度的問題,使得受訪者能夠感受到記者對這次采訪的重視,從而更愿意多多地分享一些新聞內(nèi)容,強化新聞的整體質(zhì)量。
在與受訪者進行溝通的過程中,記者們經(jīng)常會接觸到一些拒絕接受采訪的人。這一類人通常具有較為特殊的身份背景,或者具備較為鮮明的性格特點。此外,還存在部分有生理缺陷的人,也不會輕易地接受記者的采訪,影響采訪工作的開展。在面對這部分群眾時,記者們應該注意,一定不能強硬地對其進行采訪,引起對方的強烈抵觸以及厭惡。正確的做法是,記者應尊重對方的意見,并合理采納。
比如針對一些身份特殊的人,在采訪時,記者可以為其提供一些能夠遮擋自己面部的工具,也可以許諾對方在進行新聞編輯時對聲音進行處理,保護對方的身份以及隱私;針對于一些性格較為特殊的人,記者一定不能過于急躁,而是可以與對方進行頻繁交流,以普通人的身份與對方進行接觸,緩解對方的情緒,使之能夠主動地接受采訪,以此獲取有價值的新聞信息。
在開展采訪工作的過程中,記者們會面對形形色色的人,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職業(yè)、階層、性格以及背景。所以針對不同的采訪對象,記者就需要應用不同的采訪形式。
通常情況下,記者可以應用的采訪形式主要有兩種:開放性采訪以及封閉性采訪。開放性采訪指的是在采訪過程中,記者拋出一個主題,然后受訪者進行自由地闡述;封閉性采訪指的是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與受訪者會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進行溝通。一般來說,前者可以應用于領(lǐng)導采訪以及專業(yè)采訪,后者主要應用于群眾采訪。
比如,當記者在對一家企業(yè)的領(lǐng)導進行采訪時,就需要將采訪的主體轉(zhuǎn)化為受訪者,給予其一定的話語權(quán)以及表達空間,獲取更多的新聞內(nèi)容;當記者在對一個小孩子進行采訪時,則需要對采訪的流程以及問題進行掌控,選擇一問一答的形式與之進行溝通交流,降低孩子的受訪壓力以及回答難度。同時,在與孩子進行溝通時,記者應注意要蹲下,保證自己與孩子的身高相等,以此降低小孩子的緊張心理,提升新聞的價值。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時代中,若想要成為優(yōu)秀的記者,單靠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是不夠的,還需要注重強化自己的采訪方式以及采訪理念。同時,在與受訪者進行溝通的過程中,記者們還應該注重調(diào)整溝通的方式以及形式,對溝通的節(jié)奏以及重點進行合理掌控,以此有效地提升整體的采訪效果。此外,在進行采訪工作時,記者應注重平復受訪者的情緒,將受訪者看做自己的朋友,與之進行親密交談,以此獲取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從而推動新聞行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