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3-6歲的幼兒好奇心強,不管見到什么、摸到什么都喜歡往嘴里、鼻子、耳朵里塞,于是往往就造成了耳鼻喉的異物堵塞。鼻腔異物雖然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存在安全隱患。結合我園實例,通過對案例進行深入分析,研究預防處置幼兒鼻腔異物的有效策略。
一、三起案例回顧
案例一:黃豆入鼻事件
2017年5月某日下午就餐期間,前來小一班巡班的保教主任發(fā)現(xiàn)幼兒薛某有些異常,便上前詢問,幼兒告訴老師自己將玉米粒塞進了鼻孔。經保健醫(yī)確定無法取出異物的情況下幼兒園立即將幼兒送往醫(yī)院。事后調查得知,幼兒趁教師不注意時從教室墻上的植物籽粒作品上摳下一顆黃豆玩耍而不慎塞入了鼻子。
案例二:你不讓,我偏要——橡皮泥入鼻事件。
本已離園的小二班王某(男)在媽媽的帶領下再次返回到教室,媽媽與班主任交談起來,幼兒獨自玩耍過程中將橡皮泥放到鼻孔處,被班主任尚老師看到后立即阻止,王某的媽媽還拍了一下孩子的手,并阻止。沒料到,調皮的王某再次將橡皮泥放到鼻孔處,大家沒來得及阻止,橡皮泥已經進入了幼兒的鼻孔。媽媽立馬用手去摳,沒有摳出來,準備使用鑷子夾出來,誰知橡皮泥被吸到了鼻腔更深處,幼兒園立刻送幼兒去醫(yī)院取出了異物。
案例三:我就是不告訴老師——彩色毛球入鼻腔事件。
在2018年9月某日午睡時段,小二班剛入園新生黃某(女)將手中的一個彩色毛球塞進了鼻孔,自己沒有摳出來,也沒有告訴老師,直到離園,值班教師也未發(fā)現(xiàn)幼兒有異樣?;丶彝局杏變焊嬖V奶奶,奶奶以為孩子在撒謊沒有在意。直到第二天下午奶奶才打電話向班主任了解??紤]到幼兒的安全,園方建議家長立即帶幼兒到醫(yī)院進行確診。家長連夜帶幼兒到兒童醫(yī)院就診,鼻腔鏡顯示是一塊彩色毛球。如果幼兒沒有得到及時救助,那么后果將不堪設想。
二、實例分析
三起案例都發(fā)生在幼兒園,小班年齡段,幼兒平均年齡三歲左右,因發(fā)現(xiàn)及時、癥狀輕、未造成嚴重后果。
(一)幼兒園管理方面:
1.制度、預案不完善。
幼兒園安全事故制度、應急處置預案不完善,教師對應急處置預案不知曉,事故報告流程,處置對策都是盲點。發(fā)生事故后,幼兒園無相關責任認定制度、獎懲制度,導致事故責任認定無制度可依。
獎罰不分明。
教師因擔心受到園領導批評、受到處罰、扣掉分數(shù),發(fā)生事故時沒有在第一時間逐級上報,隱瞞事件,存在僥幸心理,給事故后期的處置帶來不利因素。
教師自身問題。
1.責任心不強。
按照制度,午睡前教師要對幼兒睡眠區(qū)域進行衛(wèi)生清潔,幼兒入睡時,檢查幼兒衣服口袋是否有小刀子、小石子、小紐扣等物品。同時要將女孩的發(fā)卡、皮筋、頭花等物品統(tǒng)一收納。幼兒午睡時值班教師必須來回檢查,做到“一聽”、“二看”、“三摸”、“四做”,尤其是對特異體質幼兒的關注。
2.班級安全管理有待提高。
按照班級管理規(guī)范,教師應關注到全體幼兒,三名教師分工明確,確保幼兒要在自己的視線范圍之內。
3.教師安全風險預知能力差。
制作貼植物籽粒作品時,教師應慎重選擇,把作品外再加上一層塑料薄膜,防止小朋友將東西摳下來,并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讓幼兒知道小豆子、小米粒不能塞入我們的口中、鼻子里、耳朵里、眼睛里等身體器官。
4.教師經驗不足,與家長溝通方法欠缺。
許多幼兒家長喜歡在入離園時間找教師了解幼兒的情況,入離園時間短暫,事情多,場面比較亂,不宜進行家長談話工作。與家長談話可以采取事先預約的方式,提前協(xié)商好時間,而不是無準備地聽家長閑聊。
(三)專項安全培訓不足。
針對預防幼兒安全事故的安全培訓太少,未對幼兒進行鼻腔異物安全教育,保健醫(yī)也未對教師進行相關急癥處置措施培訓。教師在遇到幼兒傷害事故時不知所措。錯誤的方法極易造成幼兒二次傷害。
(四)幼兒安全理論知識掌握較好,但生活實踐中存在理解偏差。
通過調研得出,孩子們在安全常識的掌握上較好,但是生活經驗不足安全意識欠缺,在發(fā)生不安全突發(fā)事件時,有24%幼兒選擇不告訴任何人自己解決。由于孩子年齡小,自律意識不夠,他們只關注到好玩的事物本身,學習的安全教育知識,早都拋到腦后。同時,新生和教師還沒有完全建立信任。
(五)家長安全意識不足。
1.隔輩教育在農村較為普遍,爺爺奶奶自身安全意識比較淡薄。父母也缺乏足夠的安全防護常識及處置對策。
2.幼兒離園后,監(jiān)護權轉移給家長,家長未盡到監(jiān)護職責。
三、完善預防處置對策
(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教育教師要熱愛本職崗位,履行崗位職責,愛護幼兒,處事誠懇。通過師德師風學習,建立良好的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以案為例,引以為戒。教學中注意觀察幼兒的言行,培養(yǎng)安全預見性,能夠有效避免事故的發(fā)生。掌握正確的應急處置能力,遇到突發(fā)事件能夠沉著冷靜處理,避免二次傷害的發(fā)生。同事之間,團結協(xié)作,始終將幼兒的安全放到首要位置。
(二)建立三級聯(lián)防機制。
幼兒園行政領導、教師、校衛(wèi)隊員一級一級明確崗位職責,嚴格履行職責。加強日常巡查、重點時段行政巡查、安檢力度。加強特異體質幼兒的監(jiān)管、關注,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與家長溝通,共同糾正幼兒的不良習慣,減少事故的發(fā)生。開學初教師開展認識區(qū)域玩具及游戲前安全規(guī)則教育的活動、進行防止異物進身體器官的安全教育,學習如何自護與求助。同時,建立幼兒與教師之間的信任。
完善制度、預案。
定期學習、修訂安全制度、預案,確保人人熟悉幼兒園的制度、預案。
(四)建立安全事故考核方案、獎罰制度。
做到有章可循、有規(guī)可依、獎罰分明。根據(jù)實際情況,一學期考核領導小組對考核方案做一次調整,查漏補遺。安全事故與年終績效考核相掛鉤。重大安全事故一票否決,一般無責任安全事故酌情扣除月考核相應分值,有責安全事故除扣除月考核分值外,還需承擔一定的醫(yī)療費用。
(五)加強專題安全教育。
1.在教師、家長、學生中開展有針對性地安全教育活動,以專題安全教育為主。嘗試體驗疼痛教學法。通過觀看圖片、視頻、幼兒口述、模擬演示的形式讓幼兒直觀地了解到異物進入器官對人體造成的傷害。
2.掌握處理意外傷害事故的急救方法。
對教師進行急救方法的培訓。要求教師必須掌握幼兒常見意外傷害事故的已經處置方法。
加大對家長的宣教力度,幼兒園必須向家長大力宣傳育兒常識,提高家長的安全意識。
安全事故不可預測,但安全教育可以有效地降低安全事故,減少二次傷害,安全無小事,將小事做到極致,讓事故遠離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