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民哲
【摘要】:作為中共一大代表的李達,是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李達一生致力于研究并傳播馬克思主義,并取得了重要的貢獻。李達的一生同樣也是曲折多變的一生,其后來又脫離了自己親手參與創(chuàng)立的中國共產共產黨,令人唏噓。通過探究李達在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中所起到的作用,給讀者展現(xiàn)一個全面真實的李達。
【關鍵詞】:李達 傳播 馬克思主義
一 李達生平
李達(1890—1966)又名庭芳,字永錫,號鶴鳴,湖南零陵人。李達從小生活在一個農村家庭。1905年考入永州中學,畢業(yè)之后,考入北平優(yōu)級師范(北京師范大學前身)。1912年因學校停辦,轉入湖南工科專門學校;1913年,李達考取湖南留日官費生,后因病歸國,做了三年藥商。1917年再次赴日,考入東京帝國大學,學習采礦冶金,立“實業(yè)救國”之志。俄國十月革命以后,李達開始閱讀學習馬列相關書籍,1919年五四運動之后,李達思想開始轉變,把精力更多的放在了政治活動上,同時傾向社會思想,開始大量學習研究馬列主義,慢慢由一個“愛國主義者”轉變?yōu)橐粋€“馬列主義者”。1920年8月,李達回到上海,擔任《新青年》編輯。1921年擔任中共上海早期組織代理書記,籌備并作為代表參加中共一大。1923年夏,因與陳獨秀在國共合作問題上意見分歧而負氣脫黨。李達雖然離開了自己參與創(chuàng)建的中國共產黨,但并未放棄馬克思主義信仰,積極從事教育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1935年發(fā)表《社會學大綱》。1949年12月,經劉少奇同志介紹,毛澤東和李維漢、張慶孚諸同志作歷史見證人,黨中央特別批準李達為中共正式黨員。 新中國成立之后,主要從事教育工作,先后擔任湖南大學和武漢大學校長一職。1966年8月24日,李達去世。
二 中共一大展頭角
時間回溯到1921年7月23日晚,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今興業(yè)路76號)開幕。國內各地的黨組織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大會。他們代表著全國的50名黨員。李達作為上海的代表,毛澤東作為長沙的代表,他們倆都在這13名代表之中。作為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的中共一大,作為代表的他們已經在我們黨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重墨的一筆。雖然當時會議的氣氛低沉,代表們并沒有感覺到自己是在親歷一重大歷史事件。這其實也可以理解,有多少人能夠想到當時全國只有50多人的政黨會在短短28年之后奪取全國政權呢。雖然當時大多數(shù)的年輕人所信奉的馬克思主義仍然是非常表面的。但在當時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下,他們所作出的前進和努力已經是歷史的巨大進步了。在俄國顧問的幫助下,在陳獨秀的領導下(他沒有出席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當時明確為一個政治團體。政黨本質上是特定階級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階級政治力量中的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革命政黨,從此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為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代表,雖然當時中國共產黨的力量還很弱小,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為中國革命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此,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的凝聚力量,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的發(fā)展前景。大會選舉產生了由陳獨秀等3人組成的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李達、張國燾分管宣傳和組織工作。李達因為他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負責我們黨的宣傳工作。李達也是我們黨內早期的理論家和宣傳家。而對于當時的毛澤東而言,一直渴望著大會的召開,但這個令人激動的大會卻沒有給青年的毛澤東過多的發(fā)揮空間。毛澤東在此次大會上表現(xiàn)的并不活躍。毛澤東后來在斯諾的采訪中說:“在上海這次有歷史意義的會議上,除了我以外,只有一個湖南人。”這另外一個湖南人就是李達。無論二者在中共一大有如何的境遇和心路歷程,中共一大無疑成為了李達和毛澤東的第一次正式交集。后來,二人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與交流。1922年,李達應毛澤東之邀,到長沙擔任何叔衡、毛澤東創(chuàng)辦的湖南自修大學校長職務,與毛澤東一家一起住在長沙的清水塘。1923年秋,李達脫離中共后,在湖南大學擔任教授,主講馬克思主義社會學。1927年3月李達又受毛澤東之聘,在毛澤東主辦的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任教。二人也因此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情誼。
三 致力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傳播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不是一帆風順的,也不是一夜之間,紅旗漫卷全國。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在馬克思主義傳播過程中遭到了資產階級自由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中國基爾特社會主義者等的反對和批評,早期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與其展開了激烈的論戰(zhàn)。如:“問題與主義”、社會主義與基爾特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與無政府主義的論爭。正是這是論戰(zhàn)使得馬克思主義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播。傳播過程中的這種曲折,我們才能對馬克思主義初期的傳播過程有一個更加清晰、全面的了解;正是這種略顯幼稚的探索,才有了我們實踐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真理。
李大釗、陳獨秀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傳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陳獨秀、李大釗作為中國最早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對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初步傳播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他們不僅是中國共產黨真正的建立者,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發(fā)起人,而且也是完全西方化的知識分子中僅有的幾個無可爭議的領袖之一”
李大釗于五四運動之后在北京大學組織成立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研究會不僅承擔著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基本任務,同時也是中共北京最早一批黨員的搖籃。其成員有:鄧中夏、張國燾、高君宇、劉仁靜、羅章龍等。其中張國燾、劉仁靜作為北京的代表參加了中共一大。
陳獨秀1920年抵達上海之后,把《新青年》出版地也從北京搬到了上海。自此,上海的《新青年》的編輯部也成為了上海的新青年——具有共產主義傾向的激進分子的聚集地。其中有李漢俊、邵力子、戴季陶、沈玄廬等人。他們經常談論的議題就有在中國成立一個新的政黨。
李達在馬克思主義傳播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就是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系統(tǒng)化。這里講的系統(tǒng)化,是指馬克思哲學在中國傳播的系統(tǒng)化,當然這種系統(tǒng)化也是相對的。但是李達對于馬克思主義傳播過程中的催生之功是不可磨滅的。李達有兩部代表性的著作,一部是與雷仲堅合譯的《辯證法唯物論教程》?!掇q證法唯物論教程》是蘇聯(lián)西洛可夫、愛森堡等6人合寫的著作,他們都是批判德波林的積極分子,時稱“少壯派哲學家”。這部哲學著作在當時的蘇聯(lián)有一定的影響。正如李達在“譯者例言”中稱,這本書是蘇聯(lián)“最近哲學大論戰(zhàn)的總清算,是辯證法唯物論的現(xiàn)階段,是辯證法唯物論的系統(tǒng)說明”。這是譯成中文的第一部蘇聯(lián)哲學教科書,在中國頗有影響,受到中國理論界、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其中這本《辯證法唯物論教程》是毛澤東在延安時期精讀過的一本哲學教科書。另外一部是《社會學大綱》,這本著作是李達在國立北平大學任教的時候所寫,1937年正式出版。出版之后,李達將此書寄給了在延安的毛澤東。這本著作被毛澤東譽為中國人寫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并作為抗日軍政大學的必學書目。據(jù)說《社會學大綱》毛澤東讀了十遍。全書約43萬字,共五篇,分別是:唯物辯證法;當作科學看的歷史唯物論;社會的經濟構造;社會的政治建筑和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此書描述了當時中國社會其特殊的形態(tài)和特征,并把當時的社會定義為帝國主義殖民地化過程的社會。正如李達在其第一版序中所說,全國人民,要一致團結起來,集中一切力量,準備民族奮斗,以求中國之自由平等。
李達對于當時馬克思主義傳播比較大的貢獻在于運用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研究方法來看待當時的中國問題,進行偉大斗爭,完成民族解放就必須用科學的宇宙觀和歷史觀作為指導,把精神武裝起來,用科學的方法去認識新生的社會現(xiàn)象,去解決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這種科學就是馬克思主義。
郭湛波在其著作《近五十年中國思想史》(1935年出版)一書中,對李達及其思想有專門的描述?!爸袊芯狂R克思學說最有心得,介紹最早的就算陳獨秀,李大釗,李達?!薄爸袊迨晁枷胧返谌A段,除馮芝生、張申府、郭沫若之外,影響最深,貢獻最大的,就算李達先生?!贝嗽u價雖有夸大之嫌,也不失是一種對于李達一生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寫照。
【參考文獻】:
【1】《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初期傳播史(1918-1922)》,學習出版社2012年版,第42頁。
【2】《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黨史出版社2016年版,第36頁。
【3】《毛澤東傳》,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56頁。
【4】《中國的共產主義與毛澤東的崛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30頁。
【5】《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2016年版,第41頁。
【6】《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30頁。
【7】《毛澤東傳》,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56頁。
【8】《西行漫記》,東方出版社2016年版,第149頁
【9】《中國的共產主義與毛澤東的崛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2頁。
【10】《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