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宗建
【摘 ?要】舞蹈藝術具有極強的技巧性和豐富情感性,于是賦予了舞蹈教學以舞蹈基礎教學和情感塑造兩方面的使命。本文以此切入,就提高幼兒高專學生舞蹈教學效益,從“強化舞蹈基礎,以扎實的舞蹈基本功訓練帶動舞蹈學習”和“加強藝術素養(yǎng)提升,以扎實的藝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強化舞蹈的表現(xiàn)性”兩方面做了較為全面的闡述,對幼專舞蹈教師提高舞蹈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有一定的借鑒性意義與價值。
【關鍵詞】幼專學生 ?舞蹈基礎 ?藝術素養(yǎng) 培養(yǎng)與提高
舞蹈是一種表演藝術,它使用身體來完成各種優(yōu)雅或高難度的動作,一般有音樂伴奏,以有節(jié)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的藝術形式。它一般借助音樂,同時還會借助其它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會意義和作用,包括運動、社交、求偶、祭祀和禮儀等。在人類文明起源前,舞蹈在舉行儀式、社交禮儀、慶典活動和娛樂等方面都十分重要的作用。
《毛詩序》有云:“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边@,說的就是人在非常激動、而內心情感用語言以致唱歌都難以充分表達的時候,就會情不自禁地通過手舞足蹈的形式來抒發(fā),這強調了舞蹈表達的感情沖動源自心底,是形與神的高度結合。所以,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舞蹈的藝術魅力,在于能更好地表達內心情感。
舞蹈教學,作為幼兒高專學生學習的重要課程環(huán)節(jié)之一,它要在把握幼兒教育的兒童化、整體化與生活化的同時,敏銳地抓住和努力地突出藝術教育最根本的特點——“感受美、表現(xiàn)美及創(chuàng)造美”的藝術教育觀,以舞蹈教育教學為基礎,促進學生感受與欣賞對美的魅力,最終從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導向實現(xiàn)健全人格與個性發(fā)展,既需要我們針對情感體驗進行講述和分析,更需要學生對幼兒舞蹈情感的深入感悟和準確把握。引導學生更好地把握幼兒舞蹈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內涵,是幼教專業(yè)舞蹈課堂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作為幼兒高專院校從事舞蹈教學的一員,長期浸潤其間,對舞蹈教學實踐有感有悟,現(xiàn)粗淺闡述如下,以就教各位專家和同行:
一、強化舞蹈基礎,以扎實的舞蹈基本功訓練帶動舞蹈學習。大部分的幼專學生,都屬于專業(yè)舞蹈的初學者,需要強化舞蹈基本功訓練,來促進舞蹈學習。
1.把握好舞蹈訓練的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一是要訓練律動:舞蹈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律動,初學者必須要具備,律動主要來自胸和腿,當腿彎曲時,胸部向后凹;腿打直時,胸部向上凸,然后一直上下的練習即可;二是要訓練關節(jié)的靈活性:關節(jié)靈活性是舞蹈的基本要義,初學者需要強化各關節(jié)的靈活性,可以嘗試多轉動頭部和髖部來加強關節(jié)靈活性;三是需要訓練身體的控制力:這里的控制力,多指對下半身的控制,可以多練習蹲馬步來加強下半身的控制;四是要訓練放松能力:這是初學者必須把握的技巧,因為跳舞時身體各部位都高度緊張,會出現(xiàn)忘記動作之類的問題,也會影響舞蹈后身體的休息,因此舞蹈訓練學會放松身心顯得十分重要。
2.做好舞蹈基本功訓練。舞蹈基本功訓練,是提升舞蹈技能的必經之路,每個教師必須帶動學生主動投入地訓練。
一是壓腿。這是舞蹈基礎訓練最基本的內容,分別為壓前、旁、后腿,目的在于打開訓練者腿部關節(jié)的韌帶。壓腿時,要注意腿部關節(jié)的直立,腳背向外打開繃直,并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壓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間的沒有縫隙。對個別韌帶過緊的學生,不必苛求要壓下去,但要保持正確的姿態(tài),強調日積月累之功。壓旁腿和后腿時,對出胯和斜胯的學生,要及時矯正。在壓后腿時,要注意肩膀端平,頸部不要縮,撐住頭部別掉下去,并向后伸展。
二是壓肩。這是打開肩部韌帶的重要練習。壓肩時,應雙手臂伸直放在把桿上。兩腿之間的距離略等于肩寬。頭部和脊柱都要放松,向下壓時能夠感覺到肩部韌帶被拉長。
三是推腳背組合。腳背的好壞因人而異,大部分取決于先天因素,但也絕不能忽視后天的訓練。在訓練之前,從腳尖到整個大腳背都要活動開;訓練時,雙手扶把桿,挺胸抬頭、收腹提臀,雙腳并攏站好,先從單腳背訓練開始。在做此類訓練中,部分學生容易低頭去看自己和他人的動作,在做推腳背時,雙腳容易打開,腳背推不起來,需要時刻提醒和規(guī)范動作。
四是把桿訓練組合。在做把桿上的動作組合時,對強度和難度的把握要適時適量,循序漸進??尚纬蓭讉€基本的把桿動作組合,比如:采用雙手或者單手扶把,一位腳擦地的組合;采用雙手或者單手扶把,一位腳蹲的組合;采用雙手或者單手扶把,一位腳劃圈的組合;五位腳,單手扶把 小踢腿的組合;五位腳,單手扶把 移重心的組合;采用雙手或者單手的轉腰的組合……慢慢地,在此基礎上加大難度,變換花樣,最終達到舞蹈訓練的要求。
還有,諸如踢后腿、劈腿跳、大踢腿、下腰、劈腿、小跳組合等一系列基本功,教師都要有計劃地帶著學生循序漸進和持之以恒地訓練,以滴水之功強化他們的舞蹈能力,讓學生具備更好更強的舞蹈基本功。
二、加強藝術素養(yǎng)提升,以扎實的藝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強化舞蹈的表現(xiàn)性。表現(xiàn)力是舞蹈的靈現(xiàn),只有豐富的舞蹈知識和嫻熟的舞蹈技能,而沒有舞蹈表現(xiàn)力,最多只是一個匠人,永遠成為不了真正的舞者。只有具備豐富的藝術素養(yǎng),通過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和對作品的充分理解,能夠將作品創(chuàng)編者的感悟和情思,與自身的情感產生共鳴,并且完美地展現(xiàn)出來,這樣的舞培蹈才是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才能打動自己,并進而打動觀眾。
先說舞蹈訓練中舞蹈表現(xiàn)力的重要性。舞蹈表現(xiàn)力是對舞蹈表演水平進行衡量的標準,舞蹈是動作的藝術,但不能為動作而動作,舞蹈表演需要做到情感的傳遞。莊子的《庖丁解?!分校瑢τ阝叶 昂嫌谏A种枘酥薪浭字畷钡慕馀?,文惠君最初的理解是“技藝”——“善哉!技盍至此乎?”這顯然有悖于庖丁所達到的高度于境界——“道也,進乎技矣!”文惠君的理解,其實也是許多舞蹈者對舞蹈的理解程度,這種舞蹈表現(xiàn)力的缺失是現(xiàn)階段幼專類學校舞蹈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對技巧的培養(yǎng),卻往往忽視學生對舞蹈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這種教學方法往往導致學生跳出的舞蹈具有機械化的特點,卻難以充分展示舞蹈所蘊含的情感,更無法讓觀眾產生情感上強烈的共鳴。動作僅僅是舞蹈的表現(xiàn)手段,并不是舞蹈全部意義的集合體。真正的舞蹈,是內心與肢體的狀態(tài)和諧統(tǒng)一,身心結合,將內心感受到的、蘊含的情感通過動作表現(xiàn)出來,震撼人們的眼睛與心靈。學習舞蹈,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支撐,但是舞蹈的理論知識過于枯燥難懂,多數(shù)教師難以運用合適的方式將其合適的表達給學生,因此,大專院校中大部分的舞蹈教學都是流于表面,重視舞蹈技巧的教學,輕視甚至忽視對學生舞蹈理論知識的培養(yǎng),導致輸送出來的舞蹈人才空具舞蹈的“形”,形似而神非,無法用舞蹈來表達出自己感受到的情感。沒有足夠文化支撐的舞蹈人員無法跳出優(yōu)秀的舞蹈,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跳舞跳得沒有生命和靈魂。只有有對舞蹈情感和思想的深層次把握,才能有發(fā)乎真情的舞蹈魅力的表現(xiàn)與傳達。
再說強化舞蹈表現(xiàn)力的方法與途徑。只有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舞蹈素養(yǎng),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對舞蹈的理解與表達。
1.注重節(jié)奏感的培養(yǎng)。音樂和舞蹈通常是以結合的形式出現(xiàn),想要對學生的舞蹈表現(xiàn)力進行培養(yǎng)就應該注重音樂的渲染:舞蹈作品是與音樂共同呈現(xiàn)出來的,如果沒有音樂。那們,那舞蹈也就只是單一的動作而已,由此,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節(jié)奏感是提高學生舞蹈表現(xiàn)力的重要途徑,讓學生通過對音樂旋律的感知來提升舞蹈的整體效果,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舞蹈表現(xiàn)能力。想要提高學生的音樂節(jié)奏感就依賴于教師對學生的舞蹈訓練,在訓練中注重對音樂的選擇,通過規(guī)律的音樂來提高學生的感悟效果。同時,在舞蹈的中心階段進行詳細的講解,讓學生體會音樂所蘊含的情感,將其與節(jié)奏有效結合起來,教師可以對舞蹈進行那不同的配樂來讓學生體會不同的效果,進而培養(yǎng)舞蹈表現(xiàn)能力。在實際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通過分組學習的方式,采用不同舞蹈編排的方式來讓小組進行測試,并由同學互相評判來加強學生的理解與互相學習,這種良性競爭的方式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2.注重對學生藝術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舞蹈,是以動作為載體,對情感進行抒發(fā)與表達的,縱觀我國舞蹈發(fā)展的歷程可以發(fā)現(xiàn),舞蹈也是文化歷史的一部分,不同田階段與區(qū)域的特 點直接影響到舞蹈的表現(xiàn)形式,這也是舞蹈表現(xiàn)力的一種體現(xiàn)舞蹈藝術受到音樂、文學等方面的影響,但部分幼兒高專學生自身的文化水平較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她們對舞蹈情感的表現(xiàn)與抒發(fā),難以理解舞蹈作品所蘊含的結感與意義。有鑒于此 教師需要對相關知識與影響因素重視,并不斷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比如,《長征組歌》舞蹈的學習之前,最好給學生講清創(chuàng)作背景:它是在紀念長征勝利30周年時創(chuàng)作的一部史詩性聲樂套曲,是我國合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作品。它的十個樂章,以恢宏的氣勢、精湛的音樂語言和深刻的思想內涵,再現(xiàn)了長征這一中國革命與人類歷史上的艱難壯舉與奇跡。以舞蹈表現(xiàn),就首先要有一種肅穆的莊嚴感,將紅軍戰(zhàn)士面對各種險阻所爆發(fā)的豪情與壯志浸潤于胸,才能在一舉手、一投足和一揚眉之間予以最飽滿深刻的表現(xiàn)。
3.加強舞蹈與生活的結合。藝術來源于生活,藝術最強大的源泉是生活,所以生活也是學生體驗藝術的重要途徑。舞蹈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活最本質的特點,這就要求舞蹈表演者與創(chuàng)作者深入了解生活,通過對生活、情感以及人物的觀察來將其表現(xiàn)出來,通過全身心的感受來增加對舞蹈的理解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表演。由此,舞蹈教學需要與生活體驗結合,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想家能力。同時,舞蹈訓練并不單一地要求學生對相關的技巧技能的訓練與把握,更是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充分挖掘舞蹈的內面,讓學生更好地表現(xiàn)舞蹈。此外,教師在實際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貫徹落實因材施救的方式也是對學生舞蹈表現(xiàn)力培養(yǎng)的重要方式。同時,對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科學運用,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結合學生的特點與存在的問題來制定教學策略,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幫助學生主動提高表演能力與舞蹈的表現(xiàn)力。就幼兒高專的學生而言,她們今后面臨的學生大都為幼兒,所以在具體的舞蹈教學中,強化她們的童心,要她們把舞蹈學習與幼兒的生活、習性甚至小動物、小花小草和符合兒童習性的游戲等結合起來,為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顯得十分必要。
舞蹈藝術,其本質是通過動作的形式來展示情感的;舞蹈訓練中的表現(xiàn)力培養(yǎng),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生活、感悟情感、提升藝術素養(yǎng),并以舞蹈為載體予以富于個性與情感的展示。就幼專學生而言,教師應該重視哈強化對學生舞蹈表現(xiàn)力的正確認識,采取適應的教學方式,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與表現(xiàn)能力,就一定會在學生的不斷進步中獲得作為教師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李文琦.淺談對幼師專業(yè)學生的舞蹈教學.江西教育,2008,9;
2.黎琴.芻議提高幼師學生舞蹈素質的途徑.中學課程輔導,2012,12;
3.彭傳浩.基于幼師專業(yè)技能課教學的情意培養(yǎng)——以幼兒舞蹈課程為例,當代音樂,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