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穎
摘要:隨著我國建筑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為了順應現(xiàn)代國家蓬勃發(fā)展的形勢,同時提高城市土地資源的使用效率,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相較于低層建筑,高層建筑對施工技術的要求更高,對建筑的安全性要求也更高,比如對高層連體建筑結構的抗震性、剛強度等予以嚴格控制,做好參數(shù)測量、澆筑與轉換層的合理化施工,是保證工程施工質量的重要前提。本文就高層連體建筑結構的施工技術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高層建筑;連體結構;施工技術
為滿足社會各個領域的發(fā)展需求,必須重視高層建筑項目建設,且此類建筑的規(guī)模在不斷擴大,旨在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趨勢。為提高高層建筑施工質量,連體結構施工技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該結構對高層建筑整體結構的穩(wěn)定性、安全性等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新時期,為滿足高層建筑對質量的嚴格要求,必須重視連體建筑結構施工技術,通過對技術要素的管控,來不斷提升連體結構的剛強度與抗震性能等,還要做好各項技術參數(shù)的測量、混凝土澆筑與轉換層施工,這是提高高層建筑結構施工質量的重要條件。
一、高層建筑物連體結構常見方式
高層建筑物連體結構常見方式主要有:一是塔樓。在高層建筑物中,塔樓是非常重要的連體結構形式之一,它與單體建筑結構基本相同,一般為剪力墻結構、框架結構、框筒結構等。塔樓的對稱程度、單體差別,直接影響著連體結構的安全性,在施工過程中必須高度關注。二是連體。連體一般跨越于兩個塔樓間,與橋梁相類似。從靜態(tài)來看,連體主要承載水平風向荷載或豎向荷載,從動態(tài)來看,連體主要承擔著塔樓兩端的振動。三是連體與塔樓相連,主要有三種連接方式:第一種,一端與塔樓進行滑移連接,另一端則是剛性連接。第二種,兩端均與塔樓進行剛性連接;第三種,兩端均與塔樓進行鉸接。
二、高層連體建筑結構的施工技術要求
(一)抗震要求
對于高層建筑物來說,連體建筑結構施工技術的應用必須保證安全性與穩(wěn)定性,連體結構操作主要是限于兩棟以上的建筑,采用架空連接的方式而形成的,在連接跨度上的設計必須以高層建筑連體結構的基本用途與設計方案為前提。在連體結構施工過程中,應剛柔并濟,選擇剛與柔兩種連接方式相互結合的方式,強化主體與連接體的合理化連接。對于高層建筑而言,其在連體結構上,豎向上的剛度設計極易發(fā)生改變,使得整個連接結構變得更為復雜。因此,為了保證高層建筑物的建設質量,應增強建筑物的整體抗震效果,是保證建筑安全的重要條件。為了達到抗震的效果,必須及時強化建筑物的整體剛度,及時將施工過程中常見的屈曲問題予以處理,做好節(jié)點剛度的控制。
(二)整體結構的剛度要求
在設置連體以后,塔樓在連接處很容易出現(xiàn)剛度巨變。如果連體剛度比較大,這個部位就會出現(xiàn)比較明顯的剛度突變。如果連體結構剛度較小,可將雙塔連體進行簡化處理。如果連體剛度較大,把連體看作剛性樓層,也不會出現(xiàn)較大的計算誤差。在非對稱結構施工中,作為管理人員應通過技術方式將連體剛度降到最低,從而減小高塔位移的影響,增大低塔的位移,最終達到整體剛度要求。
(三)鋼框架結構強度方面的要求
在進行高層連體結構施工過程中,鋼框架結構必須切實注意強度要求。如果是現(xiàn)澆的連體結構梁板,其強度可以按照T形斷面進行計算。在對框架梁跨中配筋量進行計算時,可以按照T形去考慮跨中截面。在對框架梁支座的配筋量進行計算時,如果也是按T形考慮,這樣計算的強度是不對的。因為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鋼框架結構梁支座處是負彎矩,此時梁翼緣處在受拉區(qū),而梁底則在受壓區(qū),主要為倒T形截面。所以,只能按照矩形截面計算。
三、淺談高層連體建筑結構的施工技術要點
(一)高層連體建筑結構施工測量技術要點
實施高層建筑施工時,要積極開展施工測量,掌握科學的測量方法與測量標準,結合高層建筑的具體結構系統(tǒng),對連體結構進行科學性施工。連體建筑結構施工的開展,整個過程中所涉及到的要素比較多,為從根本上實現(xiàn)對連體建筑結構質量的控制,前期必須做好測量工作,保證測量數(shù)據(jù)的精準性。測量工作的實施,要深度結合結構外形,以達到設定內控點的效果。實施連體建筑結構施工時,要預留一定的孔洞,進而為測量、放線等奠定基礎。測量時,應預留好內控點的具體位置,避免材料、物品等堆放在孔洞周邊,這是提高測量精度的前提。測量時,要選擇精準的垂準儀,以達到控制內控點的效果??稍谕饵c區(qū)域水平放置一塊有機玻璃,且在激光的重要作用下及時將內控點進行引測,將其引測到有機玻璃之上,保證激光點與十字區(qū)予以對準。對準后,應及時將有機玻璃予以撤除,并將內控點引到放線孔的模板上,還要及時彈出標志線。
(二)高層連體建筑結構澆筑施工技術要點
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時,應按照標號從高到低的順序進行澆筑,先對高標號的進行澆筑,再對低標號的進行澆筑。先完成墻柱的澆筑,再完成梁板的澆筑。在進行澆筑過程中,應選好一個點,當達到標高后,使混凝土向前流動,然后再在坡面進行澆筑,逐漸推進。要嚴格控制每層混凝土澆筑的間隔時間,其時間要控制在初凝時間之內。在采用地泵泵送時,應盡可能地少用彎管作為輸送管道,要高度重視施工安全問題,便于施工、清洗、維修和拆卸。輸送管道應盡可能地采用管徑相同的輸送管,保證輸送管接頭的嚴密性,并能滿足強度要求,以便快速裝拆,確保管段不出現(xiàn)龜裂、損傷、彎折等問題。應該對模板支撐的縱橫間距處采用加密處理,并做好剪刀撐的布設。對布料機進行架空,不能將其支撐在鋼筋骨架之上。在進行梁板混凝土澆筑時,不能在相同位置連續(xù)布料,而應采用水平移動的方式實施布料。
(三)高層連體建筑結構的轉換層施工技術要點
連體結構施工,從本質上來講,其是一種高空作業(yè),對模板穩(wěn)定性控制時,難度較大,操作起來相對繁瑣,僅僅運用常規(guī)的連接方式是無法保證模板穩(wěn)定性的,為不斷提高模板穩(wěn)定性,必須重視轉換層施工技術,強化對技術要素的把控,進而提高施工質量。鋼梁施工前,要在連體結構的兩端樓層上安裝2臺起重機,將鋼梁吊掛到連體基礎結構層內。在樓面之內應設置一個臨時性滑移載體,借助卷揚機和滑車來制定動力系統(tǒng),等到起吊操作之前,要先進行試吊,等到試吊符合標準后才可正式應用到施工之中。
四、結語:
綜上所述,伴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應全面推進高層建筑項目建設工作,意識到高層建筑工程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與價值意義。而今,從長遠角度出發(fā),為保證人們的生命安全與社會和諧,必須重視高層建筑工程連體結構施工技術的應用,通過對各項技術要素的把控,能有效降低施工風險,避免由于技術錯誤而引發(fā)的高層建筑結構質量問題。因此,我們應該高度重視連體建筑結構的研究工作,切實掌握施工技術要點,有效把握和攻克轉換層施工施工重點難點。作為施工技術人員,必須不斷更新施工理念,積極引進先進的施工技術,不斷提高專業(yè)施工技術水平,才能更好地為現(xiàn)代建筑事業(yè)服務。
參考文獻:
[1]曹宇.淺談高層連體建筑結構的施工技術[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4(35):253.
[2]楊向華.高層連體建筑結構的施工技術探討[J].科技風,2011,9:150.
[3]王艷.高層建筑連體結構施工技術要點分析[J].山西建筑,2015,04:37-38.
[4]徐芝鎖.高層連體建筑結構的施工技術[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5,01:111-112.
[5]余曉陽.高層連體建筑結構的施工技術探討[J].科技信息,2009,36:627.
作者身份證號:33020319840518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