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小娜
【摘? 要】目的:研究對小兒腦性癱瘓患者實施家庭康復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小兒腦性癱瘓患者68例為研究樣本,時間跨度為2018年3月-2019年3月,按照干預模式不同分為對照(常規(guī))和觀察組(家庭);對比護理前后兩組患者運動和生活情況。結果:觀察組運動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評分顯著較對照組高,P<0.05。結論:對小兒腦性癱瘓患者實施家庭康復護理效果較佳,值得推廣。
【關鍵詞】小兒腦性癱瘓;家庭康復護理;康復作用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4-0205-02
臨床調查證明:新生兒為小兒腦性癱瘓發(fā)病主要人群,該病屬于一種智力發(fā)育障礙性疾病;加之新生兒腦部發(fā)育尚未完善,一旦出現腦損傷現象,則會致使其各種功能出現障礙,例如運動功能、智力障礙、語言表達、癲癇、感知覺障礙等;大腦為主要病變部位,病情較嚴重者還會累及四肢,對患者日常生活和學習造成嚴重影響,并加重家庭負擔,由此可見對患者實施一定的康復護理至關重要[1]。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內的小兒腦性癱瘓患者68例分為2組;其中觀察組(n=33):男/女(15:18),年齡1-7歲,平均(4.02±2.14)歲。對照組(n=35):男/女(16:19),年齡2-7歲,平均(4.31±1.15)歲。對比分析68例患者基線資料,P>0.05。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在患者住院期間對其展開康復護理措施,指導其每日進行被動肢體鍛煉,并根據患者實際并且發(fā)展情況時候時低頻電療、腦電放射等常規(guī)治療措施。
觀察組:家庭康復護理:(1)患者出院前對家長展開健康宣教,將家庭康復護理具體措施詳細告知家長。叮囑家長指導患者進行獨立洗手和洗臉,切勿替代患者完成動作;亦可手扶物體做支撐和站立。(2)更衣:指導家長按步驟對患者展開更衣訓練們日常穿著盡量選擇方便穿脫的衣褲,并且盡量衣領寬大且為拉鏈式;選用松緊帶式褲子,褲腿寬大且后面標記明顯。穿脫衣前指導患者活動肢體,可以是家屬幫助患者活動,確保肌肉和關節(jié)充分放松后再穿脫衣。一般情況下坐位穿衣,并且手臂呈屈曲,握肘關節(jié)并拉直后再套衣服,分開雙腿并膝關節(jié)屈曲,確?;颊哂凶銐虻目臻g。(3)飲食:桌椅高度盡量和患者身高保持同一水平線,可以確?;颊咴谙リP節(jié)屈曲時雙足可以自然落于地面;餐具選用鈍性餐具,避免餐具較銳或較鋒利對患者造成傷害。(4)肢體訓練:①坐位:指導患者做雙下肢運動,選用適宜高度的靠背椅,扶坐時雙手扶住患者兩側腋下,使其雙腿自然分開,前屈脊柱。②站立:扶住患者雙膝給予支撐,指導身體前屈,確?;颊哂凶銐虻囊苿幽芰?。
1.3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種模式下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生活和運動情況;其中生活自理能力評價采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進行,分值0-100分,輕度受損(總分≥60分),中度受損(分值41-60),重度受損(分值≤40),分值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運動功能恢復評價采用粗大運動功能評定(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量表,分別從坐位、爬跪、站位、行走四方面對比,分值為0-3分,順利完成記3分,僅完成一部分記2分,僅開始但不能堅持全程記1分,不能完成記0分[2]。
1.4統計學
此次研究所有數據均用SPSS22.0軟件實施計算,其中計量資料使用“t”值實施計算和檢驗,平方差用“”表示。計數資料使用卡方“
”檢驗,百分數(%)表示,兩組研究對象產生的數據資料,以P值在0.05區(qū)間(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對比分析兩種模式下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生活和運動情況
數據顯示觀察組經護理后GMFM、ADL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臨床研究證明:家長酗酒、吸煙、孕期糖尿病、陰道出血等因素均會引起小兒腦性癱瘓,該病屬于小兒時期嚴重疾病;并且近年來在各種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使該病臨床發(fā)病率逐年攀升。腦部為小兒腦性癱瘓疾病主要病變部位,隨病情發(fā)展,常會對患者四肢造成影響,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和生長發(fā)育。目前臨床尚無特效藥治療該病,僅能通過康復干預來治療疾病,在緩解患者臨床癥狀的同時改善其預后情況。
近年來隨著我國臨床醫(yī)學和護理學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致使家庭康復護理被臨床廣泛用于治療小兒腦性癱瘓疾病;調查發(fā)現家庭康復護理可明顯減低并減輕患者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并且在非醫(yī)院條件下可以更好的幫助患者進行康復。
家庭康復護理旨在從心理、生理、社會3方面展開護理措施,極大程度上可以幫助患者恢復上述三方面的適應情況[3-4]。此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GMFM(78.15±9.36)分,ADL(78.35±3.28)分,評分均明顯較常規(guī)護理高,由此可見此研究所得結論與前人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對小兒腦性癱瘓患者實施家庭康復護理效果顯著,建議在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任青.系統康復護理對痙攣型小兒腦性癱瘓治療效果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7,20(1):131-132.
[2]????? 何偉,李倩.早期康復護理應用在小兒腦性癱瘓護理中的臨床效果研究[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23(31):220.
[3]????? 張紅梅,馬彩云.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性癱瘓患兒上肢功能的影響[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8,27(1):39-40.
[4]????? 劉冬芝,尚清.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配合綜合康復在小兒腦性癱瘓康復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17,9(3):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