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琦妙
從長沙沿湘江北去30公里,便是爸爸媽媽出生的地方,一個有著古老傳說的小鎮(zhèn)——銅官。從記事起,每年過年,必定是要回銅官過的。
去年冬天,長沙在寒潮中迎來了大雪,常說瑞雪兆豐年,紛揚(yáng)的雪花勾起了人們對新年的期待。我站在二樓的窗前,看著陽光傾瀉在鄰居家的琉璃瓦上,疊影重重,與那片片金黃色的亮光糅合在了一起。百米開外的兩棵老樟樹上,幾只鳥雀在飛來跳去,不時傳來輕喚同伴的鳴叫,周遭一片寧靜,閑適而安逸。在銅官這個興盛于漢唐、不知?dú)v經(jīng)了多少滄桑的古老陶都,那場大雪也如夢一般,醒時,一切已全然消散。
老家的除夕,即便天氣晴朗,路上也沒有往日的喧鬧,偶爾傳來陣陣鞭炮的響聲,襯得古鎮(zhèn)格外安靜。對于這種寧靜,小鎮(zhèn)的人們已然習(xí)以為常。過年啦,家家戶戶都已團(tuán)聚,暖酒煲菜,貼掛起燈籠與對聯(lián),一幅幅火紅的春聯(lián),勾兌著對過去的懷念和對新年的諸多憧憬。
男人們隨意地坐著打牌,不論輸贏,每個人臉上都會掛著笑臉。女人們已忙活了一整天,坐在沙發(fā)上烤火,磕瓜子,嘮家常。媽媽承接了外婆的手藝,用陶罐烹一罐姜鹽豆子芝麻茶,還配上一碟自制的辣椒蘿卜做茶食。這年月已經(jīng)不再時興拜年,但偶爾會有三兩個年紀(jì)大一點(diǎn)的外地漢子,舞著一條兩米不到的小龍,送來財神,家中一定會客客氣氣開煙,笑呵呵地遞上一個準(zhǔn)備好了的紅包。
年夜飯的準(zhǔn)備早已就緒,只等離人歸來,熱騰騰的飯菜便可出鍋。桌上冒著騰騰熱氣的茶杯里,是母親剛剛泡好的芝麻茶,香醇的氣味,也卷攜著關(guān)心與愛護(hù)。家的意義在過年的時候顯得突出起來,不管今年過的是好是壞,過年了,便可以回家,回到一個不會以地位看待你的地方。一縷熱氣里隱藏著的對一切的釋懷與安慰,就是每個人所追求的“家”。
待到暮色降臨,一時間鞭炮齊鳴,無數(shù)的禮花在天空綻放,整個古鎮(zhèn)仿佛成為了絢麗的煙花世界,這才是除夕迎來的最盛大的時刻。家人們圍在堂屋的大圓桌旁,滿桌子的美味菜肴,滿屋子的歡笑,大人們舉起酒杯,共賀新年,娃娃們忙著接收長輩們的紅包。一大家子真真正正歡歡喜喜過大年。
這么多年過去,一家子十幾號人,很少在城里過年,大都會不約而同地回銅官,也許是大家只會在這個古老的小鎮(zhèn)上,找到那個叫做“年味兒”的東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