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的年到了,這是盼望已久的家鄉(xiāng)味道,是千里之外的鄉(xiāng)愁。
在我的記憶中,兒時十分盼過年。
一盼是過年能解饞?!靶『?,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別哭,過年給你殺肥豬……”那個時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過年殺的豬也都不大,百八十斤,這可是一家人一年的油水。過了臘八,家家要淘米蒸豆包、做豆腐,過年的夜里要吃頓肉餡餃子。
二盼能有新衣穿。當時的布很難買,而且很貴,只有白、藍、黑三色。新買的布先給大人做,小孩子也只能穿用大人舊衣服改做而成的。那時穿衣服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大人淘汰的給大孩子,大孩子的給二孩子。這期間通過媽媽的一雙巧手,破上衣可改成馬夾,馬夾可改成背心,實在不能用的舊衣服,還要拆成布角打袼褙用來做鞋。
三盼過年喜慶。過年了,在外地工作的家人回家團聚,有說不完的話。年晚上,兒孫們要給老人磕頭,老人們總是滿臉堆笑從上衣口袋里掏出幾個面額不大的鈔幣。
如今過年好像較幾十年前年味淡了。吃過團圓飯,我會挽著母親的手在村外的小道上散步,遠離城市的喧囂,遠離厚重的霧霾,在大自然中跟母親聊過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