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騰
【摘 要】目的:研究術前CT、MRI對浸潤性宮頸癌的診斷價值。方法:選我院80例浸潤性宮頸癌患者,行CT與MRI檢查。結果:MRI診斷與病理結果診斷符合率、靈敏度、特異度顯著高于CT診斷結果(P<0.05)。結論:浸潤性宮頸癌患者術前行MRI檢查效果好,能夠有效提高檢查的準確率、靈敏度。
【關鍵詞】浸潤性宮頸癌;CT;MRI
【中圖分類號】R737.33【文獻識別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19)11-0015-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preoperative CT and MRI in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CT and MRI were performed. Results: The coincidence rat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MRI diagnosis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T diagnosis results (P<0.05). Conclusion: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have good MRI examination before opera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of the examination.
【Key words】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CT; MRI
據有關調查顯示,每年全球宮頸癌新增患者可達到46.5萬人,其中我國就占13.15萬人[1],且我國宮頸癌的發(fā)病率遠遠高于發(fā)達國家,死亡率也遠超發(fā)達國家。早期確診宮頸癌并進行治療對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義[2],但是由于其治療方案與病變臨床分期有一定關系,而臨床分期在判斷宮旁浸潤診斷方面存在局限性,這時就需要借助影像學檢查來反映宮旁浸潤和遠處淋巴結轉移情況。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80例浸潤性宮頸癌患者,探討CT和MRI對浸潤性宮頸癌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4月到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浸潤性宮頸癌患者,年齡26~73歲,平均(46.3±13.8)歲,其中鱗癌56例,腺癌16例,腺鱗癌8例,所有患者經手術病理證實、影像學檢查均確診為浸潤性宮頸癌,臨床表現為陰道流血、陰道排液、疼痛等,所有患者肝腎功能正常,資料完整,排除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受損者,對造影劑過敏者,所有患者均同意參加本次研究,且都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經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1.2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均行CT和MRI檢查,具體檢查方法如下:CT檢查,檢查儀器為ge的64排螺旋CT機,先平掃然后再增強掃描。指導患者檢查前先憋尿,以使膀胱充盈,患者取仰臥位,螺旋的距離為1.2mm,層厚5mm[3],從恥骨聯(lián)合下緣掃至髂棘,增強對比劑選擇碘佛醇,經肘靜脈注射,劑量為300mg/ml,速率為3~4ml/s,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控制造影劑的用量,一般為60~100ml,增強掃描時矩陣為256×256,層間距為3mm,當腹主動脈CT值到達170~180HU后行動脈期掃描,然后延遲65秒進行實質期掃描,確保子宮體、宮頸密度是最大強化,然后延遲3~4min,觀察輸尿管和膀胱成像,同時記錄宮頸腫瘤的形態(tài)、大小、部位及其與周圍組織、臟腑的關系,是否存在腎積水及其積水程度,掃描后將圖像上傳到工作站。MRI檢查:檢查儀器為GE Signa? HDx 1.5T,檢查前指導患者充盈膀胱,檢查時患者取仰臥位,于肘靜脈注入20mlGd-DTPA,然后立即行矢狀位、冠狀位、軸位T1W1增強掃描,層厚為4mm,TE為15 ms,矢狀面自旋回波脈沖序列(SE)T1W1TR為364ms,矢狀面快速SE(TSE)T2W1TR為2890ms,TE為106ms,矢狀面脂肪抑制T2W1TR為38040ms,TE為102ms,和子宮軸垂直斜橫面T2W1TR為4890ms,TE為85ms。本研究均由2名經驗豐富的臨床工作醫(yī)師進行查閱圖像,同時記錄腫瘤的位置、大小、是否浸潤陰道、是否存在遠處淋巴轉移等情況。
1.3觀察指標
以手術病理結果為標準,比較CT與MRI檢查對浸潤性宮頸癌的診斷符合率,對比兩種檢查方法的準確率、靈敏度和特異度。本次研究以臨床病理診斷作為金標準。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2 結果
2.1比較兩種檢查方法對浸潤性宮頸癌的診斷符合率
50例患者病理分期結果顯示,CT診斷總符合率為64.00%,MRI檢查總符合率為84.00%,MRI診斷符合率明顯高于CT,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CT、MRI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
結果顯示,MRI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均顯著高于CT診斷結果,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3。
3 討論
宮頸癌又稱子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位居女性生殖器官首位,嚴重威脅女性的生命安全,且越來越呈年輕化趨勢,雖然近幾年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和宮頸癌細胞學篩查的廣泛應用,使宮頸癌和癌前病變能夠及早發(fā)現和治療,宮頸癌患者的生存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對于浸潤性宮頸癌來說其死亡率仍舊很高。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提高宮頸癌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義,雖然疾病的臨床分期可以幫助醫(yī)師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但對于浸潤性宮頸癌診斷率卻并不高,大多數宮頸癌患者早期可無任何癥狀,少數會出現陰道流血。
近年來隨著影像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CT和MRI被應用于輔助診斷宮頸癌當中,CT和MRI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兩種檢查手段,CT即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是通過X線束對人體某一部位一定厚度的層面進行掃描,最后轉變?yōu)閳D像,通過對宮頸癌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掃描,可清晰的顯示出腫瘤周圍的環(huán)境和浸潤范圍,具有掃描時間快、圖像清晰等特點。MRI也就是磁共振成像,是利用磁共振現象從人體中獲得電磁信號,并重建出人體信息,可對癌變部位和浸潤深度進行準確的顯示和評估,同時MRI沒有輻射,且安全性高,MRI診斷的宮頸癌大多呈類圓形,同時邊界模糊,在信號方面,T1W1、T2W2分別是等信號、稍高信號,然而正常的子宮頸組織在T2W1上肌外層為低信號、肌內層為顯著低信號,粘膜層為明顯高信號[8],
兩者相比差異顯著,CT能夠準確的提供原發(fā)性宮頸癌的臨床分期,但是CT的分辨率較低,可檢出5mm以上的腫瘤,對于超過5mm以上的腫瘤則檢出率低,比不上MRI,因此需要借助其他的輔助工具。本研究結果顯示,MRI診斷符合率明顯高于CT,檢查準確率和靈敏度均明顯高于CT,這說明浸潤性宮頸癌患者術前行MRI檢查效果好,能夠有效提高檢查的準確率、靈敏度,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沈玉忠,和朝生,多層螺旋CT和MRI在浸潤性宮頸癌術前分期中的應用[J].技術方法,2017(1):125-126.
[2] 孫冬梅,CT及MRI在宮頸癌診斷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5,12(31):146-149.
[3] 李留燦,研究浸潤性宮頸癌術前CT及MRI診斷的臨床價值[J].罕少疾病雜志,2018,25(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