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創(chuàng)新不斷刷新建筑高度
容柏生的一生,與廣東緊緊相連。1929年出生于廣州的他,從小受詹天佑的事跡影響,癡迷于建筑工程的圖書、模型。
1949年,容柏生考入嶺南大學土木工程系,為了維持學業(yè),曾一度當過打字員、助教、抄寫員等臨時工。后嶺南大學的工科并入剛成立的華南工學院(即現在的華南理工大學),容柏生成了華南工學院的第一屆畢業(yè)生。
畢業(yè)后,容柏生沒有接受親戚朋友給他在香港安排的職位,而是服從分配,到廣東省建筑設計公司(后改為“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任職。在此后的半個多世紀,容柏生將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傾注在廣東的工程設計事業(yè)上。
1972年,嶄露頭角的容柏生,接到了一項艱巨的任務:進行15層高海運大廈的結構設計,并要達到三級人防和抗震設防的要求。由于國內缺乏可供參考的設計方法與規(guī)范,容柏生只能自己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一套設計方法與規(guī)范。
在手搖計算機的輔助下,他不僅將設計方案所需要的各項數據“搖”了出來,還根據這次經驗,成功研制出一套高層建筑結構計算的完整計算方法和程序,這一創(chuàng)新走在了全國前列。
其后的容柏生,用他精湛的設計技術不斷刷新著建筑的高度。
深圳亞洲大酒店(即現在的深圳香格里拉大酒店)是容柏生的代表作之一。在這座38層、高達114米的“Y”形建筑中,容柏生再次創(chuàng)新,設計了一個鋼筋混凝土巨型構架結構體系,將高達114米的建筑分成6大層的鋼筋混凝土巨框,每個巨框都成為受力單元。這一方式,不僅方便建筑,也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
建成之后的深圳香格里拉大酒店,不僅是當時國內唯一的全巨型框架結構建筑,也成為深圳當時的地標性建筑之一,容柏生因此獲得了國家建設部頒發(fā)的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1985年,被老廣們親切稱為“63層”的中國第一高樓——廣東國際大廈準備興建,容柏生擔綱負責這座200米高大樓的設計。
據后來擔任過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的何錦超回憶,20世紀80年代,節(jié)省層高成為當時的主流趨勢。容柏生提出了采用筒中筒結構和無粘結部分預應力平板結構,將樓板厚度降至22厘米,不僅節(jié)省混凝土7000多立方米,同時爭取到了更大的凈高,這在當時國內超高層建筑中屬于首創(chuàng),也把我國的高層建筑技術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同時,這棟大廈還成功刷新了一項世界紀錄,成為世界上采用無粘結預應力樓板層數最多的建筑?!焙五\超說。
這一次的創(chuàng)新讓容柏生“名動天下”,廣東國際大廈先后榮獲國家優(yōu)秀設計金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首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大獎。
容柏生在高層結構設計方面的突出成就,贏得了國家和社會的認可。1989年,他被建設部授予“中國工程設計大師”稱號。1995年,容柏生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