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國
“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發(fā)展的方向和目標,但我校每年都會接收一部分從普校轉來的視障或聽障學生,我們稱這種現(xiàn)象為“反向融合教育”。
一、反向融合教育中視聽障礙學生心理案例
孟某,女,2001年出生,患有先天性視網(wǎng)膜色素變性,治療后矯正視力為0.1。2016年9月前她一直在普校就讀,由于每天都要承受自己和別人的“不一樣”,其心理問題表現(xiàn)為自卑、敏感、孤僻、焦慮。2016年9月,孟某進入我校八年級學習。在學習上她是班里的佼佼者,課下很多同學找她請教問題。從此,自卑的陰霾逐漸散去,取而代之的是自信、樂觀、陽光的心態(tài)。孟某本是一個非常內向的女孩,不善言談,不善交際。來到我校以后,她參加了學?!懊钜魪V播社團”“英語社團”“管樂社團”,這些活動使她變得健談、開朗,她的學習目標是考上大學。
我校高二學生趙某,男,小時候因藥物致聾,聽力殘疾程度為二級。他曾經(jīng)接受過5年語言康復訓練,配有助聽器,義務教育階段都在普校上學。初中時,他聽力急劇下降,學習壓力加大,無法進行正常的學習,只好休學就醫(yī)。高一的時候,趙某來到我校,選擇了職業(yè)班。心理輔導老師首先給他進行了心理量表的測試,并針對他孤僻、易怒、焦慮等心理表現(xiàn),定期給他做心理輔導,了解他的心理變化,并把這些變化及時回饋給班主任和家長。班主任老師每天找他談話,與他一起暢談未來,幫助他樹立自信心。面點課上,面點老師在分配任務時,會不定期把他分到各個小組,讓他學會和其他同學配合完成任務,樹立自信。最近的心理量表測試表明,他已經(jīng)能夠正視自己,變得開朗、自信、活潑,學習成績也令人滿意。
二、反向融合教育中學生心理問題疏導手段
我們認為,因材施教、一生一案是反向融合教育中疏導學生心理問題的有效手段。
依據(jù)學生特點進行課程設置。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習都是以缺陷補償?shù)姆绞絹磉M行的。學校應以特殊教育學校課程標準為依據(jù),根據(jù)學校視障和聽障學生的特征,有的放矢地進行課程設置,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依據(jù)學生特點開展豐富活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夠有效疏導視障和聽障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每年定期開展傳統(tǒng)教育活動,適時組織一些特色活動。在這些活動中,特別要重視那些“倒流”的視障和聽障學生的心理變化。
加強家校溝通,調動家長積極性。學校開展了各種“家校聯(lián)系”的活動,針對聽障學生開設“家長手語課堂”,針對視障學生配備了專門的語音電話。住校生家長要做到經(jīng)常與老師溝通,讓學生感受到父母的呵護。
我們最終的愿望是,讓每個殘疾學生都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通過自己的努力學到一技之長,最終融入社會,擁有幸福人生。
(責 編 佳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