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飛鴻專線 孫飛揚
客戶的需求是復雜的,是個性化、差異化的,但是物流真正地執(zhí)行處理一定要標準化,這樣才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需求的差異化和執(zhí)行的標準化之間的鴻溝是巨大的,必須要建立一套流程的處理機制,把客戶復雜的需求轉(zhuǎn)換為標準化的輸出。針對案例中的快運科技平臺的升級我提以下幾點建議:
1.平臺建立一個框架體系,雖然這個框架里面仍然存在一些不標準化的地方,但是適時和適度從中調(diào)和,所以影響有限。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先入為主。2.把多年來的客戶個性化的需求進行匯總切割,當切割足夠精細的時候,便形成了“個性化”中的“標準化”。在我看來,客戶的需求無論多么個性化,運輸中的轉(zhuǎn)、運、配都是肯定存在的,把這一塊進行了標準的定價。針對報表、貼標、打碼、配送等內(nèi)容做成增值的物流服務。最后形成一系列的客戶“服務包”,既包括標準化的部分,也包括個性化的增值服務。與此同時對于干線運輸以及配送環(huán)節(jié)等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可以采取不同的模式,可以自己把控,也可以交給承運商,這由飛鵬物流的企業(yè)的實力來決定,當然實力可以也可以都由自己來做。
對于合同物流來說,舒服的日子已經(jīng)越來越遠了。合同物流的演變之路到底是什么?曾有人說,透明和大數(shù)據(jù)是合同物流破局的催化劑。也有人給出合同物流的三條道路:擁抱平臺、走向4PL、切入細分領(lǐng)域。但是無論如何演變,線上化和開放的服務能力都是必須具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