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家
2019年8月27日夜里,四川巴中城區(qū)的一幢居民樓,一名女子從14層墜落,摔在二樓遮雨平臺上,結束了年僅26歲的生命。
小區(qū)監(jiān)控視頻顯示,事發(fā)前該女子與一名男子在電梯內發(fā)生激烈打斗,男子揮舞拳頭暴打該女子,女子牙齒被打掉。后據(jù)男子交代,女子這次被打掉的牙齒是以前被打掉后植入的新牙。
墜樓女子小何是巴中市某國際學校音樂教師,打人男子正是她的丈夫——某中學音樂教師陳某。小何生前經常遭到丈夫家暴,第一次被丈夫打掉牙齒后,她用口罩遮住臉上班。同事問起來,她就說騎摩托車摔掉的。小何與閨蜜的微信語音聊天記錄里,曾多次透露輕生的想法。有一次,小何為逃避家暴以跳樓相威脅,陳某竟掏出手機說:“你跳吧,我給你錄視頻?!?/p>
小何漂亮活潑,與陳某是自由戀愛,結婚僅1年零3個月。小何的父母并不喜歡陳某,甚至極力反對這門親事。小何卻說,為了陳某甘愿付出。然而,婚后陳某對小何的態(tài)度很冷漠,她沒有享受到一點來自丈夫的關心與溫暖,使她“快要崩潰了”。但為了面子,也不愿意讓父母為她生氣,小何只能一個人悄悄承受。
事發(fā)當夜,陳某打電話讓小何去KTV陪他的朋友喝酒。從KTV回來的路上,兩人在電梯口發(fā)生口角,陳某就對小何大打出手。陳某一開始聲稱老婆要跳樓他沒看見,后來又改口說自己去拉沒拉住。目前,巴中市警方已介入調查。
人們?yōu)樾『蔚碾x世感到震驚和惋惜。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音樂教師,是什么壓垮了她對生命的最后一絲希望?遭遇家暴,人們的第一反應大多是逃離??稍诂F(xiàn)實生活中,很多女性卻因為種種原因,并未及時離開那個對自己施暴的人。如果面臨家暴,你能做到果斷地離開嗎?
網媒互動:
微信調查
不能,人不能忍受的往往不是身體的痛,而是愛人的疏離 13%
離開,個人安危遭到對方威脅,無論有多愛也要趕緊逃走 60%
難下決斷,道理誰都懂,真正做選擇的時候又會猶豫不決 26%
王世民安徽省唯一中國家庭教育專家組專家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會 副會長安徽省婚姻家庭研究會 理事
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而婚姻至少是兩個家庭的事情?;橐鲋挥袗矍檫€不行,需要考慮在這樣的婚姻中,雙方能否平等尊重、琴瑟和諧。
當婚姻遇到父母的阻礙,確實讓許多年輕人很是難受與不解,“日子是我過的,不用你們操心”的想法經常讓年輕人選擇沖動結婚。父母對待自己的婚姻有不同看法,需要和父母好好溝通。假如父母反對的是易變的事情,比如財產和相貌等,可以不予考慮。假如父母提出反對的是對方的人品,比如沒有基本的禮儀修養(yǎng),沒有對等的受教育的機會等,那就需要當事人仔細斟酌,綜合考慮相關因素。相對而言,兩情相悅,又得到父母祝福的婚姻,持久和穩(wěn)定程度都會好一些。
一旦婚姻中遇到暴力,我們該如何處理?婚姻是一個人成熟的開始,是分離個體化實現(xiàn)的階段。也就是說,一個人離開父母和家庭獨立生活于社會,在精神上和物質上真正地實現(xiàn)獨立與自立。那么在婚姻中,兩個人親密關系的處理以及應對矛盾的方式,多數(shù)來源于男女雙方各自早年生活中的經驗和模仿,以及學習父母的應對方式。當婚姻中遇到暴力,我們要學會以下應對方式。
首先,要在第一次出現(xiàn)暴力行為之后,找原因,認真分析。讓親密關系中的暴力行為不再出現(xiàn),學會一旦夫妻間出現(xiàn)矛盾,除了用暴力行為發(fā)泄情緒以外的其他處理方式。因為暴力行為之下,會讓人產生極大的無價值感、屈辱感以及滿滿的憤怒,暴力行為會對人產生極大的傷害。所以一定要在第一次暴力行為出現(xiàn)之后,與暴力行為之人進行深度溝通,努力改變以保證今后不再出現(xiàn)暴力行為。
其次,當暴力行為頻繁出現(xiàn)后,要學會尋求社會支持系統(tǒng)和主動求助。社會支持系統(tǒng)就是暴力受害人的家人、朋友等強有力的情感支持與陪伴。女性尤其不能失去向父母求助的最佳機會。遭遇暴力后,特別是如果父母之前對自己的婚姻不滿意,當事人就容易心生害怕,擔心父母會怪自己。這也是很大一部分女性在遇到丈夫暴力毆打之后不敢向父母求助的原因之一。在此奉勸所有的父母,不要因為孩子一時有考慮不周到的地方就揪住錯誤不放。戀愛是戀愛,婚姻是婚姻,如果在女兒遇到危機之后,能勇敢地和女兒站在一起,事態(tài)就有緩和的機會,而非進一步惡化。
作為一個成年人,往往不敢向父母說出自己過得不好,不敢把自己最弱小最無助的部分呈現(xiàn)給父母,這是一個大問題。有些人選擇向閨蜜求助,而閨蜜如果缺乏相關經驗,就無法真正幫助到當事人,只能一味安慰,雖然對穩(wěn)定情緒有幫助,可終究于事無補,無法改變暴力行為的現(xiàn)實。所以說,要面子使得部分女性在遇到暴力之后,沒有強大的親屬支持,也使其丈夫的暴力行為有恃無恐。
如果我們擔心會給年邁的父母增加負擔,那就更要學會以使用法律保護自己。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學會守護自己的生命為主,有了健康的身體,什么事情都有解決的可能和機會。一旦被暴力剝奪了生命,不但之前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白費了,而且,一切也沒有了轉機和可能。法律對于家庭暴力有一定的規(guī)定,只要當事人投訴,各級政府、婦聯(lián)以及法院都有權對遭受家暴的一方實施相關的保護,這樣也會給施暴人以一定的打擊,起到震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