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本文在分析高校英語跨文化教學研究基礎上探索了高校英語跨文化教學結構和實踐模式,旨在增強高校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擴大高校英語教學文化影響力。
1 引言
在這個信息發(fā)展非??焖俚臅r代,文化也變得越來越多元化,為了使不同文化相互交融,促進不同文化的相互溝通,跨國際交流真正實現“地球村”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同的語言是不同文化的載體,而不同文化又是不同語言的本質。高校英語教學的主題和根本目標在于幫助學生掌握語言技能,提高文化素質。高校英語教學是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主要途徑,要讓學生把握中外文化的差異,避免文化沖突,就必須使他們具備熟練的語言技能和良好的文化素質。在英語教學上,可以通過描述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文化起到豐富課堂的效果,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英語,探索英語這種語言的本質和內涵,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成效。雖然對于英語語言知識與不同文化之間的學習是相輔相成的,但是目前我國各高校英語教學卻在加強學生對文化的理解,探尋文化內涵,培養(yǎng)文化鑒賞能力等方面遇到了些許難題。
隨著全球跨文化交流趨勢越來越明顯以及高校英語相關考試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高校英語教學不僅要重視豐富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更需要要加強對學生的文化交流能力的進一步培養(yǎng),使英語文化和英語語言能夠相互協調,從多方面提升學生對英語文化學習的綜合素質。
2 主要策略
2.1 加強跨文化能力師資隊伍建設
高校英語教學中,學生作為課堂上的主體部分,負責學習任務的完成。而老師在課堂中作為主導者,需要應引導學生、組織學生并且配合學生的學習。夏紀梅的調查結果顯示,在高校英語教學中,90%的教師認為自己充當的是“示范者”和“講解者”的角色,而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實現跨文化目標,先導因素和基礎環(huán)節(jié)是要對教師的跨文化素質進行培養(yǎng)。而要開展對高校英語教師跨文化能力的培訓,中心任務是提高教師的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教學能力。在跨文化教學中,貫徹跨文化教學思想,開展跨文化教學活動尤為重要。1971年5月,在美國召開的主題為“邁向文化多元的教育和師范教育”的高校教育會議明確的提出高校應該組建一支具有豐富文化內涵,具備專業(yè)文化素養(yǎng)的精英師資團隊,推進多元文化的教育進度。我國教師在跨文化教學的實踐方面經驗不足,在評價高校英語教師教學水平方面,仍然是以教師的語言功底為依據。這就造成了我國高校英語教師沒有系統(tǒng)的跨文化學習方法和目標,并且跨文化教學內容單一,缺乏趣味性的現象。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對文化的深層內涵和動態(tài)特征重視不夠,而只強調外顯的文化信息和靜態(tài)特征。美國教育界曾提出用以提高教師跨文化能力的“學習、發(fā)展、參與”三階段模式,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應該循序漸進、多方調研、多元嘗試。在高校英語教學大綱中,應該對教師的跨文化能力水平做出明確規(guī)定和制定考核機制,對教師跨文化能力的全面提高做出宏觀指導。同時,相關教育部門需要制定科學的系統(tǒng)用來評定教師團對的教學能力,開展相關的學習交流活動;對于教師個人而言,不僅需要其自身具備較強的專業(yè)知識和素養(yǎng),更需要其加強跨文化教學技能的提升。
2.2 協調好語言和文化的關系
有學者研究指出,對國內外文化差異知識的講解是學習一國語言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而絕不是語言課的附加成分。對國內外文化差異知識的探討是與教學總目標息息相關的事情,不能因教學時間不足就自行取消。如果不懂得相關的文化交際知識,就不可能對一國語言做到真正的理解與掌握。如果對一國的文化背景沒有足夠的了解,在翻譯一些特殊的英文句子時,就可能引起誤解,貽笑大方。早在1996年,美國就為了突出語言文化是語言教學的核心部分,修改了全國外語教學的大綱?,F如今,在我國高校英語課堂中,語言和文化仍存在很大的偏差:教學大綱沒有對跨文化細目做出明確系統(tǒng)的規(guī)定;純語言知識在英語教材的課文和習題中獨占江山;教師在教學時片面強調語言自身的知識點而忽略了語言所包含的文化等。因此,高校英語教學大綱需要增加細目表中的文化因素,對教師的跨文化教學進行指導;教材應豐富跨文化知識,打破純語言局面,協調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課后習題的設計需注重文化背景知識和跨文化交際技巧的結合;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協調好語言和文化的關系,用文化闡釋語言,解決跨文化交際的教學難題,讓學生們克服單純學習語言知識的缺陷,同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
2.3 促進中西文化的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我國高校的英語教學對英美文化的教學過于強化,而淡化了對本國文化的教學,造成了“中國文化失語癥”的不利現狀。探尋英漢文化之間的聯系,比較英漢文化的差異都十分有利于揭示英語文化的內涵,同時還能夠在探討英語文化前更深層次的了解漢語文化?!陡叩葘W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的教學要求中就有關于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但是高校英語教學大綱卻沒有這方面的規(guī)定,英語教材中漢語文化信息更是無從尋覓。這需要教師們突破教學大綱,從中外文化差異中尋求共性。另外,教師還應該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多觀看英語新聞以加強對英語文化背景的了解,將所學的英語知識應用在實際中,才能將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課堂轉化為知識實踐課堂。事實證明,只有將教材與新聞接軌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堂內學到知識,還可以學習如何對課堂外的知識進行實際應用,同時也有利于英語教學生動性的提高。
2.4 完善跨文化的測試和評價體系
測試以及評價體系是課程開發(fā)和教學組織的不可或缺的必要組成部分。文化測試在高校英語跨文化教學模式中必不可少。完善高校英語跨文化的測試和評價體系,有利于增強高校師生的跨文化意識,同時其在評價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方面也至關重要。多元化的文化就決定了文化的復雜性,再加上個人的主觀差異性使不同文化之間構建交流的橋梁和評價體系困難重重,因此在文化教學中最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也是跨文化的測試和評價體系的構建和完善。國內外學者對文化測試的具體內容和實施方法進行了不懈的探索。下面以語言測試學者張紅玲的文化測試模式為例,對這個問題的研究結果進行深入說明:
在我國,就跨文化測試的分析而言,張紅玲是主要的代表人物。在這方面,張紅玲的研究很有學術性,并且從她的研究中可以發(fā)現三點,即文化知識、情感態(tài)度和交際技能,并且針對不同的方面制定了不同的測試方法。填空、選擇、判斷等客觀題作為文化知識測試的主要形式,可以全面的評價學者對文化的掌握程度;情感態(tài)度測試就相應的困難一些,運用的是社會距離等級法、語義級差法;交際技能測試則可以通過筆試或面試的方法進行評價。如果要對學生的文化知識、情感態(tài)度和交際技能這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不妨采用作品集文化評價法。該測試方面兼具綜合性和人性化,有利于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全面性。完善跨文化教學的測試和評價體系,就必須將語言測試和評價聯系起來,使語言和文化的教學相輔相成,與高校生文化學習的階段性特點相符合。
3 結論
在當前各高校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需要重點考量的一個方面。構建跨文化教學結構模式以及實踐模式有利于促進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進和進一步完善,推進培養(yǎng)人才的進度和更新英語語言教學的觀念,從而有助于制定明確的跨文化教學目標和實施合理的跨文化教學策略,深化高校英語課堂教學。除此以外,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利用網絡信息和校園圖書館等資源進行多層次形式的教學設計,也十分有助于創(chuàng)建跨文化教學模式,促進高校英語課堂的師生互動,使語言文化的外部空間大大拓展。高校英語在跨文化教學方面必須以時代發(fā)展為導向,切實加強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以提高我國高校的文化軟實力。
(作者單位:新鄉(xiāng)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