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家國情懷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精神財富,是華夏兒女最真摯的情感共識和最濃烈的精神底色。在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里,國與家緊密聯(lián)系、休戚與共,家是縮小的國,國是放大的家,個人命運與民族存亡息息相關,對此孟子曾做了精辟概括:“天下之本在于國,國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痹谥袊鴤鹘y(tǒng)文化中,家國情懷與其說是一種情感訴求和心靈皈依,不如說是一種生命自覺和文化傳承。
青年當永葆家國情懷
◎周德睿
詩人艾青有句名言: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家國情懷是一種源自內心的質樸情感.也可說是每個人的立身之本.對于當代青年來說,只有常懷感恩之心、砥礪家國情懷,才能自覺地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社會緊密地融合在一起。
家國情懷深深植根于我們的靈魂之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銘刻于骨、融化于血,既體現(xiàn)為一種民族大義,也是賡續(xù)傳承的文化傳統(tǒng).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戚繼光抗倭,保家衛(wèi)國……回溯既往,從神話故事到歷史典故,濃濃的家國情懷中,都體現(xiàn)著民族大義?!抖Y記·大學》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屈原的“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家國情懷世代相傳,成為中國人的一種文化基因。事實證明,沒有偉大的國家和民族,就難言個人的尊嚴。因此,無論何時,我們都應將家國情懷牢記在心。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家國情懷突出體現(xiàn)為愛國奉獻的精神,堪稱一種精神坐標。鄧小平同志曾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真摯的話語,飽含著愛與真情,正是濃厚家國情懷的寫照?!凹沂亲钚?,國是千萬家”。愛國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應體現(xiàn)在行動之中。西藏玉麥鄉(xiāng)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跡為什么感動了億萬人?就在于她們以行動詮釋愛國情感,為祖國守護神圣土地。對于個體而言,要關注國家為我們做了些什么,更要多問問自己為國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可以說,家國情懷需要我們愛國、奉獻、擔當、作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斷升華愛國奮斗精神。
今天,家國情懷更體現(xiàn)為一種時代責任。奮進在新時代,亟待我們激蕩新氣象、成就新作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磅礴力量。青年強則中國強,只有青年肩負起時代重任,我們未來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廣。對于年輕人來說,“舞臺再大,自己不上臺永遠是個觀眾”,決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觀:“平古再好,自己不參與永遠是個局外人”,頭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現(xiàn)狀:“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動永遠是個失敗者”,決不能踟躕不前、不思進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激揚青春、崇尚奮斗,當代青年才能不負使命擔當,在愛國奉獻中實現(xiàn)個人價值。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笔裁礀|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獨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時期的積累與沉淀,往往影響著一個人一生的發(fā)展。青春是用來奮斗的,而不是用來虛度的.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更為青年提供了干事創(chuàng)業(yè)、成長成才的廣闊舞臺。激蕩家國情懷,厚積薄發(fā)、久久為功,當代青年必將在奮斗中書寫無愧于時代的業(yè)績。
(摘自《人民日報》2018年11月7日)
穿越時空的家國情懷
◎范晶
周末,我和同事到郭永懷事跡陳列館聆聽郭永懷的英雄事跡。講解員介紹,當年人們在空難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兩具燒焦的遺體,無不驚嘆于他們?yōu)槭裁磿o緊抱在一起.當人們吃力地把遺體分開后,看到的是一份完好無損的絕密實驗數(shù)據(jù),辨認出與郭永懷緊緊抱在一起保護數(shù)據(jù)的,是他的警衛(wèi)員……22天后.那份郭永懷和警衛(wèi)員用生命保護下來的數(shù)據(jù)資料,換來了我國第一顆熱核導彈的成功發(fā)射,實現(xiàn)了我國從氫彈到氫彈武器的飛速跨越,更加鞏固了我們偉大祖國的戰(zhàn)略安全.
緬懷英雄,我不禁思考:究竟是什么讓郭永懷在危險面前毫不畏懼,在困難面前傲然挺立,在生死面前坦然赴死?為什么在我們的生命里,總有些人令人無法忘懷,并常常讓人為之淚流?
詩人臧克家說過,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死而仍活的人,是因為他把自己與這個民族、與他人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疃人赖娜?,是因為他始終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與他人、與民族毫不相干,其中區(qū)別正在于有無情懷。
郭永懷用生命詮釋的,正是這種盡忠報國情懷,這是一種無私奉獻的追求!1957年6月7日《光明日報》上,記載了郭永懷的這種情懷,他說,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不到7年就把一個老大古國變成一個偉大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國家,在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時代,我作為一個中國人,有責任回到祖國,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河山。是啊,這份愛國報國的赤子之心,就像一首歌曲唱的那樣:縱然是凄風苦雨,我也不會離你而去。當世界向你微笑,我就在你淚光里……
中華民族自古就崇尚“家國天下”的情懷。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為民情懷、王昌齡“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軍人情懷、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壯士情懷、龔自珍“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英雄情懷……為世人所稱頌,這些心懷家國天下者,皆彪炳史冊,流芳千古。
在參觀劉公島上的紀念館時,我看到了趙一曼臨刑前留給兒子的信:“寧兒!母親因為堅決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jīng)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和你生前是永久沒有再見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能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有450萬.有名可查的共產(chǎn)黨員烈士就有370萬。千千萬萬共產(chǎn)黨員,沒有等到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前升起的那一天就犧牲了,但他們?yōu)榱苏x事業(yè)義無反顧,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中國夢強軍夢就是國家情懷、民族情懷、人民情懷相統(tǒng)一的偉大夢想。今天,在披荊斬棘的前進道路上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小家與大家的取舍、個人利益與國家需要的抉擇、局部與全局的權衡。有什么樣的情懷,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跋虮蓖翘釀α?,一生長為國家憂”。作為新時代革命軍人,強軍興軍,我們責無旁貸:時光如梭,我們只爭朝夕:世事紛繁,我們情懷依舊:戰(zhàn)鼓催征,我們馳而不息……
(摘自《解放軍報》2019年1月10日)
“家國情懷”的內蘊
◎杜永道
常在媒體上看見“家國情懷”一詞,但其確切含義是什么?需先了解“家國”的意思?!稘h語大詞典》中有“家國”一詞,釋義為“家與國。亦指國家”,還列舉了古代用例。這表明,古來“家國”有二義:“家和國”與“國家”。
“家國情懷”中的“家國”是其中哪個?來瞧瞧社會生活中的實際用例.在網(wǎng)上搜出幾千條“家國情懷”,根據(jù)句意能斷定其中“家國”之義的,呈現(xiàn)為兩類。一類如:
(1)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許黨許國、踐行誓言、矢志不渝的家國情懷和革命風范,成為后輩探尋史跡堅定信仰的精神力量。
(2)他身上蘊藏著中國知識分子深厚的家國情懷。這種情懷,使他將人生的價值附麗于祖國的前途命運,將個人的分量置于國家的天平上衡量。
(3)他便在這種強烈的家國情懷感召下,拿起刻刀用這件作品來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和愛國之情。
(4)傳承家國情懷,進而凝聚民族復興的偉大力量.只有國家強大起來.永久和平才會成為愈發(fā)切近的希望。
以上4例中的“家國”指“國家”,“家國情懷”表“國家情懷”,更準確些說,是“以國為家的情懷”,也就是愛國情感。
另一類如:
(5)我想,人人都有家國情懷,愛國愛家不需要理由,愛國情懷最沒有代溝。
(6)關鍵要從娃娃抓起,從校園抓起,要培養(yǎng)廣大青少年學生的家國情懷.讓愛黨愛國愛家成為一種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7)老舍先生作品里的家國情懷、俯下身子關注民生的平民視角及國際視野讓他成為作品被改編最多的作家,老舍應該成為北京最知名的戲劇文化品牌。
(8)它們都是憑借一個牽動人心的故事來傳達家國情懷,以真情實感來打動觀眾,同時也讓我們學會如何對待自己的家庭,如何對待自己的國家。
這幾個例子中的“家國”均表“家和國”,所言“家國情懷”系“愛家愛國的情愫”.
社會生活中的兩種用法恰好跟《漢語大詞典》中“家國”二義相合,也就是說,人們筆下“家國情懷”的“家國”承襲了前人的兩個傳統(tǒng)詞義。
雖然“家國情懷”有兩種語義指向,但從大量實例來看,表“以國為家的情懷”者居多,更為常見。
這是為何?筆者思量,在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奮斗的歲月,祖國和人民需要“以國為家”的豪情壯志,需要千千萬萬個赤心報國的志士。
必須指出.用“家國情懷”表示“以國為家的情懷”時,隱含了一個重于泰山的意念——“國重于家”。
回眸往昔,數(shù)千載歷史長河中,甘愿為國奉獻的豪俊英杰,無不秉持“國重于家”的信念。霍去病的千古名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岳飛面對奸佞袒露出背上所刺的“精忠報國”,都蘊含了不可撼動的“國重于家”的錚錚鐵骨.更不用說近現(xiàn)代為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而犧牲的無數(shù)先烈了。
飽含“國重于家”深情的“家國情懷”,映現(xiàn)出中華民族世代傳承的心懷社稷、舍身報國的理念根脈和精神燈塔。
(摘自《光明日報》2018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