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秀榮
摘 要:對于水利水電工程而言,基礎工程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基礎施工質量直接關系到水利水電整體施工質量。因此,施工單位必須重視水利水電基礎施工管理,認真研究基礎施工技術,并將其合理應用到實際施工中,不斷提升基礎工程施工質量,確保水利水電工程運行的安全性、可靠性與長久性。文章分析了水利水電工程中的基礎施工技術,并且提出加強基礎施工質量的具體措施,以此為同行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利水電;基礎工程;施工技術;質量
1 水利水電工程基礎施工技術分析
1.1 錨固技術
在水利水電基礎施工中,錨固技術應用較為普遍,其主要原因為水利水電工程大多在城郊地帶修建,施工條件較差,相較于一般建筑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工期更長、設備與材料運輸難度更大。在水利水電基礎施工中應用錨固技術,能夠實現施工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與此同時,錨固技術在基礎工程中的應用,可以大大提升基礎穩(wěn)定性、牢固性,便于后續(xù)施工工作的順利進行。
1.2 預應力管樁技術
在水利水電工程基礎施工中應用預應力管樁技術,能夠有效提升施工質量。值得注意的是,在應用這一技術之前,施工人員必須了解和熟悉先張法、后張法以及二者之間的區(qū)別,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施工方法。近年來,國內預應力管樁技術發(fā)展迅速,常見的技術包括靜壓法、錘擊法、振動法以及射水法等,其中,前兩個方法最為常用。錘擊法能夠有效提升基礎工程施工效率。在水利水電基礎施工中應用預應力管樁技術時,首先要對各類技術的適用條件進行掌握,然后認真勘察施工現場,在此基礎上選擇最適合的技術手段。一道工序結束后,應立即開展質量檢驗工作,及時發(fā)現施工過程中的質量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從源頭上消除水利水電施工質量漏洞。
1.3 水泥土加固技術
在水利水電基礎施工中應用水泥土加固技術,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工程強度。在正式施工之前,首先要按照正確比例混合水泥和水,并且攪拌均勻,充分發(fā)揮水泥強度。在基礎施工中,水泥的主要作用是穩(wěn)定地基,從而提高地基抗壓強度和穩(wěn)定性。部分施工單位為了穩(wěn)固地基,通常會將水泥灌漿深度做到50cm。除此之外,利用水泥土加固技術進行基礎施工時,還要對施工現場的土壤性質進行研究,包括土壤質地、密度等,以免對基礎施工質量造成影響。
1.4 軟基處理技術
軟土地基性質特殊,需要對其進行特別處理。常見的軟基處理技術有以下幾種:第一,置換法。挖除施工區(qū)域內的軟土,并使用其他填充材料進行回填,填充材料應選用性質優(yōu)良、密度高、強度好的材料,例如灰土,以此實現施工區(qū)域內土壤性質的改變;第二,強夯法。使用起重機把重錘高高吊起,然后使其自由下落,反復進行這一操作,通過重力作用對土壤進行夯實;第三,排水固結法。該方法比較依賴人工操作,即由施工人員排出地基表層以及內部的積水,或者施加外部荷載,迅速有效地將基礎中的積水排出。
1.5 施工導流以及圍堰技術
在水利水電基礎施工中,施工導流以及圍堰技術的選擇要考慮到施工環(huán)境。其主要原因:施工導流和圍堰技術可能會對基礎施工質量、施工效率等造成影響。在基礎施工過程中,有時會出現工序交叉現象,因而施工導流有時會貫穿于施工全過程。在采用這一施工技術時,必須認真研究施工方案,在此基礎上確定導流時間、水流量等,確保導流工作能夠在規(guī)定時間內結束。此外,采用施工導流以及圍堰技術時,不僅要確保水利水電施工質量,還要保護好施工人員、周圍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2 水利水電工程基礎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2.1 健全基礎施工管理制度
在水利水電工程基礎施工中,施工單位應當認真研究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行業(yè)標準要求等,在此基礎上健全基礎施工管理制度,做好水利水電施工管理工作。除此之外,施工管理人員應當認真分析與施工相關的各項資料數據,對施工過程中的各項工作進行認真檢查,及時發(fā)現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漏洞、安全隱患等,并且制定合理有效的解決措施,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吸取經驗教訓,避免下次再犯。
2.2 加大水利水電地基施工質量控制力度
首先,在水利水電基礎施工過程中,地基強度必須達到一定標準。除此之外,地基還要具備良好的防潮性能、耐久性能以及抗腐蝕性能等,以此確保地基能夠承擔上部構筑物的荷載力;其次,基礎工程施工需要一定的工作空間,應當留出足夠的工作面,然后通過加固措施提高地基穩(wěn)固性。除此之外,施工人員還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技術手段,盡可能減少地基變形程度,嚴格控制地基變形,確保其符合規(guī)定要求,以免因地基變形造成建筑變形、開裂以及傾斜等問題。
2.3 重視基礎施工過程中的環(huán)境保護
在水利水電基礎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應當注重保護周圍環(huán)境,水利水電施工決不能以破壞環(huán)境為代價。首先,在正式施工之前,施工人員要對施工區(qū)域、生活區(qū)域的環(huán)境狀況進行考察,在此基礎上進行編制環(huán)境保護方案,并上報給有關部門審批,審批通過后才能開展施工作業(yè);其次,在基礎施工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施工計劃,保護好施工區(qū)域周邊環(huán)境,以免基礎施工污染環(huán)境,對生態(tài)系統(tǒng)以及周圍住戶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施工單位應當設立試驗場所、調度部門等,負責監(jiān)測施工區(qū)、生活區(qū)的環(huán)境,在專家的指導下進行環(huán)境保護,及時有效地處理基礎施工過程中出現的環(huán)境問題,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tài)效益的共同提升。在開展施工環(huán)境保護工作時,施工單位必須嚴格遵循相關法律法規(guī),利用先進科學的環(huán)保措施,減少基礎施工對環(huán)境的破壞。除此之外,施工環(huán)保措施還包括:選用綠色環(huán)保的施工材料,分門別類地處理建筑垃圾,降低施工過程中的噪聲,及時清理粉塵與有害物質等。
3 結語
綜上所述,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帶動了水利水電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近年來,水利水電工程數量和規(guī)模有了顯著提升,水利水電建設取得了很大進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水利水電基礎施工技術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如錨固技術、預應力管樁技術以及水泥加固技術等。作為水利水電工程的重要組成和關鍵部分,基礎施工質量關系到工程運行安全,因此,施工單位需要重視基礎施工技術管理,結合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和工程特點,選用最合適的施工技術,切實保障水利水電工程基礎施工質量,推動水利水電建設事業(yè)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賀仕能.試論水利水電工程的基礎施工技術[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