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汝春
摘 要 本文通過對重慶山地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工程總體設計質量問題進行梳理,歸類整理出設計質量常見問題,對其產生原因進行分析和探討,并針對成因提出相應的處理措施。為今后從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工程總體設計工作提供類似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綜合管廊;總體工程設計;常見問題;處理措施
引言
隨著重慶市經濟和城市建設的迅速發(fā)展,主城區(qū)新建地下管線日益增多,為加強城市地下空間建設,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在2015年5月,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fā)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地下管線規(guī)劃建設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府辦發(fā)[2015]63號),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工程設計和建設也逐步加速推進。我市綜合管廊工程設計和建設工作也呈現井噴式的發(fā)展,項目數量越來越多,建設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這給綜合管廊設計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雖然涌現出一些成功的案例,但設計的總體情況還存在違反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違反規(guī)范、設計理念不合理、存在安全隱患。結合重慶市的典型綜合管廊工程,本文對山地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工程總體設計出現的質量問題進行分類和歸納整理,分析后提出相應處理措施。
1綜合管廊設計要點
城市綜合管廊是指設置于地面下,用于容納兩種及以上市政管線,設有專門的檢修口、吊裝口和監(jiān)測系統的構筑物及其附屬設施,并實施統一規(guī)劃、設計、建設和管理。由于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具有承載能力強、服務水平高、節(jié)約城市土地資源、減少城市道路開挖、延長市政管線壽命、節(jié)約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城市防災能力的突出優(yōu)點,是目前城市地下空間開發(fā)的重要形式之一。近年來在我國的城市市政建設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是滿足城市市政管線設置、保護城市環(huán)境、實現城市的集約化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礎設施保障。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設計主要包含總體工程設計、附屬設施設計、管廊結構設計,納入綜合管廊的管線還應進行專項管線設計[1],其中綜合管廊總體設計是整個管廊工程的重中之重,應采取因地制宜、遠近結合、統一設計的原則,管廊總體設計體現集約合理利用城市的建設用地,提高城市工程管線建設安全與標準,是城市綜合管廊安全適用、經濟合理、技術先進的優(yōu)先保證。
2綜合管廊總體工程設計問題分析和處理措施
2.1 管廊布局部分
常見問題1:在綜合管廊在設計年限、平面布局、斷面尺寸的整體描述中缺乏對上位綜合管線專項規(guī)劃依據。
處理措施:綜合管廊布局設計應以城市道路、軌道交通、給水、雨水、污水、天然氣、電力、通信等專項規(guī)劃為依據,合理確定設計年限、平面布局、斷面尺寸、入廊管線種類,并在上述規(guī)劃基礎上根據管線現狀情況對管廊整體布局進行調整和優(yōu)化,以滿足近期實施及遠期發(fā)展需要。
常見問題2:在綜合管廊設計中未明確道路等級和綜合管廊的類別以確定綜合管廊布置位置。
處理措施:在綜合管廊設計中應確定道路等級,綜合管廊應與周邊地塊開發(fā)及交通設施建設相協調,說明綜合管廊類別(干線綜合管廊、支線綜合管廊、纜線管廊、干支混合型管廊),確定綜合管廊布置位置(機動車道、綠化帶、人行道或非機動車道下)。
常見問題3:在綜合管廊平面布局設計中缺乏其他分支配套設施的同步設計,導致后續(xù)施工過程中多次開挖路面或人行道。
處理措施:在綜合管廊總體布局中需考慮管線分支節(jié)點設計,以滿足為沿線周邊地塊服務的需要。因為綜合管廊建設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避免道路的多次開挖,若未考慮管廊的配套分支設施設計,會導致在道路和綜合管廊主線施工完成后再建設,即產生多次開挖路面及人行道,并對地塊開發(fā)造成不良影響。分支口處可采用設置直埋管線過街預留或者設置分支管廊線過街預留。(如圖3和圖4所示)
2.2 管廊斷面部分
常見問題1:在綜合管廊斷面設計中,常出現設計檢修通道凈寬不能滿足管道、配件及設備運輸的要求。
處理措施:在綜合管廊斷面設計中,若兩側有壓力流管道或支架時,應考慮設置一主檢修通道用于管線的運輸安裝和檢修維護,凈寬不宜小于1.0m,單側設置管道或支架時,檢修道凈寬不宜小于0.9m,若有原水管等大口徑主干管,主檢修通道宜配置檢修車,檢修道最小寬度在2.2m,并考慮管線支墩寬度尺寸。
常見問題2:在管線進出綜合管廊斷面設計中,未考慮設置防止管線沉降和防水的措施。
處理措施:在綜合管廊建設中各種管線進入綜合管廊或者從綜合管廊引出時,由于敷設方式差異以及綜合管廊與道路結構不同,容易產生不均勻沉降,導致對各種管線運行安全產生影響,因此在設計階段應采取相應的防水止水措施來避免不均勻沉降,防止地下水滲入綜合管廊內部。
常見問題3:在綜合管廊縱斷面設計中,管廊縱向坡度過大時未采取相關措施保證人員正常檢修操作和管線支撐穩(wěn)固。
處理措施:設計管廊位于地下軌道、隧道、河流等障礙物,為避讓上述地下空間會導致綜合管廊縱向坡度較大,易造成各種管線的安裝敷設難度加大、管廊日常維護管理和操作困難。因此在管廊縱向設計階段應充分減小坡度影響,若存在局部縱向坡度超過10%,應在人行或車行檢修通道上增加防滑條、開防滑槽及表面毛化等措施,而在給水管道上采取設置止推墩、固定墩、防滑墩等防滑措施。
2.3 節(jié)點設計部分
常見問題1:在設計天然氣管道艙室的排風口與其他艙室排風口、進風口、出入口及周邊建構筑物口部距離不滿足燃氣安全防護間距要求。
處理措施:在綜合管廊節(jié)點設計中,為避免天然氣管道艙內正常排風和事故排風中的天然氣氣體進入其他艙室,因此要求節(jié)點水平間距10m以上,而且天然氣艙的各口部與其他艙室口部應分隔設置,并設置明顯的標示提醒檢修人員注意。
常見問題2:在綜合管廊的出入口、逃生口、吊裝口、進排風口和管線分支口的節(jié)點設計中未采取防洪和防盜措施。
處理措施:根據綜合管廊的功能性需求,設計應在管廊頂板上應預留各種節(jié)點構筑物,由于使用功能,上述構筑物必須同外部空間聯通,這樣在暴雨季節(jié)或洪水期間就容易發(fā)生地面水倒灌進入綜合管廊的隱患。為了保證綜合管廊的安全運行,應采取相關技術措施確保在暴雨季節(jié)和道路積水期地面徑流不會倒灌進入管廊內部。設計可考慮投料口、逃生口和出入口設置成密閉式結構,保證地面水不會倒灌進管廊內;而進出風口可分成兩種情況,若是地面式進出風口,其百葉窗的底部應高于城市防洪排澇水位以上300~500mm,若是地表式進出風口,應在管廊通風口內部設置防淹門并設置導排水措施,防止地表水倒灌。(如圖6圖7所示)
常見問題3:在綜合管廊的各類露出地面孔口蓋板設計中,未考慮專業(yè)人員檢修需求和未防止非專業(yè)人士進入安全隱患,未設置內部易于開啟、外部難以開啟裝置。
處理措施:由于綜合管廊內均敷設電力電纜、通信線纜和金屬管道等物品,為了確保綜合管廊運行安全和防止人為盜竊發(fā)生,在綜合管廊的各類孔口蓋板上提出相關技術措施,即滿足防盜安保功能要求,同時滿足緊急情況下人員可由內部開啟方便逃生的需要。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工程是城市現代及未來市政發(fā)展的重要方向,本文結合相關工程設計經驗,對管廊工程總體設計中出現的常見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并提出相應處理措施和建議,為后續(xù)新建及改擴建道路工程中綜合管廊設計提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 GB50838-2015.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guī)范[S].北京: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