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玉
江蘇省淮安光明眼科醫(yī)院眼科,江蘇淮安 223001
上瞼下垂的嚴重程度多按照上瞼提肌肌力進行評斷,分為輕度、中度以及重度,輕度不會影響患者視力,不過會對外貌形成部分影響,而如果病情進展為中度或者重度,上瞼可能將瞳孔部分或者完全蓋住,明顯影響患者視物[1-2]。所以對于上瞼下垂應該積極實施手術治療,以往多選擇額肌力量手術,不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風險較高,且患者對外表美觀度的滿意度不高[3-4]。該研究以該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57例上瞼下垂患者為研究對象,具體分析提上瞼肌縮短聯合瞼板部分切除術在治療中的應用價值?,F報道如下。
隨機將57例上瞼下垂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30例,男 18例以及女 12例,年齡:18~51歲,年齡平均(34.92±6.82)歲,其中13例為中度,17例為重度;對照組27例,男16 例以及女 11 例,年齡:18~51 歲,年齡平均(36.94±6.45)歲,其中10例為中度,17例為重度。研究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年齡、性別、嚴重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接受額肌瓣懸吊術治療,按照常規(guī)方法完成手術操作。觀察組接受提上瞼肌縮短聯合瞼板部分切除術治療,①檢查患者瞼裂高度,評估提上瞼肌、額肌功能,初步確定瞼板切除量、提上瞼肌縮短量,檢查判斷患者是否存在上瞼遲滯、下頜瞬目綜合征情況。另外依據重瞼形成方法通過亞甲藍進行重瞼線標記,高度要保證稍低于正常重瞼線,長度在5 mm左右。②在消毒及鋪巾完成后通過1%利多卡因混合含0.1%鹽酸腎上腺素實施局部浸潤麻醉。確定麻醉效果符合要求后將皮膚切開,銳性將皮下組織、眼輪匝肌分離,把瞼板前眼輪匝肌切除,使瞼板前提上瞼肌腱膜附著部位暴露出來,向下牽引瞼板,觀察到腱膜前間隙、腱膜間有凹溝存在,通過剪刀順著這一凹溝于眶隔后壁向上進行分離處理,一直到節(jié)制韌帶暴露出來,完成節(jié)制韌帶周圍松解處理,如有必要,將內外角剪斷。叮囑患者眼睛閉著,評估其提上瞼肌肌力。③將護瞼板置入,將瞼板和瞼結膜全層順著瞼板、提上瞼肌腱膜交界部位橫行剪開,按照術前測定結果將對應寬度的瞼板、瞼結膜保持梭形剪除。④將切口上緣翻轉提起,借助麻醉藥物注射在腱膜與結膜間完成水分離處理,分離出預算好的提上瞼肌去除長度,確保muller肌完整。將部分瞼結膜剪除,同時借助絲線將瞼板與瞼結膜切口完成間斷縫合。⑤二次進行上瞼提肌肌力評價,將眶隔脂肪合理去除,向下牽引提上瞼肌,通過絲線在瞼板中上1/3部位固定進行3點縫合,打一個活結。保證患者閉眼時眼裂閉合不全在5 mm以內,睜眼時上瞼緣遮蓋角膜上緣1 mm,確定滿意后將多余提上瞼肌剪除,經重瞼法穿瞼板通過絲線完成皮膚縫合。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兩組術后1年內穹隆結膜脫垂、眼瞼閉合不全、上瞼緣弧度欠佳、瞼內外翻或成角發(fā)生率。
評價患者對術后外觀的滿意度,以患者自身感受為評價標準,評為滿意、尚可、不滿意,滿意度為前兩項比重之和。
以術后1個月內情況進行評價,矯正良好:瞼裂高度完全對稱,重瞼形態(tài)美觀,兩側差值不足1 mm,上瞼遮蓋角膜不足1 mm,瞼裂閉合不全不足1 mm;基本矯正:瞼裂高度大體對稱,重瞼形態(tài)尚可,兩側差值不超2 mm,上瞼遮蓋角膜 1~2 mm,瞼裂閉合不全 1~2 mm;矯正欠佳:瞼裂高度不對稱,較對側眼低超過2 mm,上瞼遮蓋角膜超過2 mm,瞼裂未閉合;矯正過度:瞼裂高度不對稱,較對側眼低超過2 mm,上瞼遮蓋角膜不超1 mm,瞼裂閉合不全超過2 mm,患者有暴露性角膜炎表現。總有效率為矯正良好率+基本矯正率。
數據通過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治療有效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外觀滿意度為計量資料用[n(%)]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為83.33%,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59.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接受不同手術治療后總有效率比較[n(%)]
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3.33%,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7.0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觀察組患者對術后外觀的滿意度為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滿意度74.0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術后的外觀滿意度比較[n(%)]
上瞼下垂是臨床眼科出現率較高的一類疾病,各個年齡段的人群均可能發(fā)病,這一疾病具體指的是上瞼提肌、muller平滑肌功能減退或者完全喪失而導致的上瞼部分或完全下垂[5-6]。中度及重度上瞼下垂對患者視力的影響要明顯大于輕度上瞼下垂,在未接受治療前,患者多通過仰頭的方法或者額肌過度收縮的方法來視物,長期會增加患者額頭皺紋,眉毛也會逐漸抬高,患者外觀美觀度會受到嚴重影響,同時可能引起頸椎畸形,小兒可能出現弱視[7-8]。所以,對于中重度上瞼下垂患者,及早接受手術治療非常重要,手術治療這一疾病主要是為了恢復下垂上瞼到原處,適當提高瞼裂高度,防止視軸受到影響,防止出現弱視情況,滿足功能及美容兩方面的目的[9-10]。
該研究選擇的術式為提上瞼肌縮短聯合瞼板部分切除術,因為其與眼部結構結構符合度更高,所以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11]。這一術式的應用能夠保證患者上瞼緣正常恢復,保證雙重瞼的外形、弧度基本自然,并且術后復發(fā)率較低,術后基本不會出現暴露性角膜炎[12-13]。該研究觀察組手術治療總有效率為83.33%,較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 59.26%明顯更高(χ2=4.079,P<0.05),同時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3.33%,較對照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37.04%明顯更低(χ2=4.309,P<0.05),觀察組患者對術后外觀的滿意度為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滿意度74.0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類似研究顯示[14],觀察組術后6個月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0.00%,明顯低于對照組發(fā)生率84.3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該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證實提上瞼肌縮短聯合瞼板部分切除術的實施不僅能夠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不會對治療安全性形成影響,患者術后并發(fā)癥少,遠期效果更優(yōu),患者預后更佳。但類似研究在具體數據上與該研究有一定差異,分析是納入對象、并發(fā)癥類型等差異導致。
綜上所述,提上瞼肌縮短聯合瞼板部分切除術治療中重度上瞼下垂能夠更明顯提升手術效果,且有助于減少并發(fā)癥,與眼部解剖結構有更高符合度,適用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