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長濤
費縣中醫(yī)醫(yī)院麻醉科,山東臨沂 273400
無痛分娩,醫(yī)學上又稱為分娩鎮(zhèn)痛,是指在分娩時使用各種方法降低孕婦的疼痛感,其中腰硬聯(lián)合阻滯進行鎮(zhèn)痛是一種較為可行有效手段。這就要求椎管內所給鎮(zhèn)痛藥物應在避免影響產婦的運動功能前提下具有較好的鎮(zhèn)痛效果。硬膜外麻醉具有安全、阻滯效果好等一系列優(yōu)點,但也會引起生命體征不穩(wěn)、呼吸抑制等生理紊亂,該文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該院收治的20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將羅哌卡因、芬太尼兩種不同麻醉藥物應用于臨床中,并觀察了其臨床使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入院的產婦20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觀察對象均為足月初產婦,且均為單胎,無胎位、產道產力異常及椎管內麻醉禁忌證。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對照組100例患者平均年齡(24.51±3.32)歲,體重(65.21±10.11)kg,身高 (162.00±16.87)cm,孕周(37.54±9.33)周。觀察組 100 例患者平均年齡(24.65±3.12)歲,體重(65.11±10.32)kg,身高 (162.10±16.56)cm,孕周(37.66±9.21)周。兩組產婦平均年齡、體重、身高及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且所選病例均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不給予鎮(zhèn)痛藥物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羅哌卡因復合芬太尼硬膜外腔阻滯鎮(zhèn)痛。其具體方法包括:產婦進入產程活躍期之后,對患者腰椎L3~4之間進行硬膜外穿刺,植入導管,并注入0.2%左右的羅哌卡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2690),觀察患者有無出現(xiàn)不良反應,若不良反應之后,固定導管之后使用電子泵注入100 mg的羅哌卡因聯(lián)合0.1 mg的芬太尼(批準文號:H20080366)進行注射,輸注的速度為5~7 mL/h左右,觀察產婦是否仍有疼痛感,并根據(jù)疼痛情況進行加藥或減藥工作,等產婦宮口全開后進行停藥。
①疼痛評價:對患者的疼痛進行評價,分成0級、I級、Ⅱ級3個等級,其中0級:患者視覺模擬疼痛評分為0分;I級:患者視覺模擬疼痛評分1~3分;Ⅱ級:患者視覺模擬疼痛評分≥3分。此外,對患者的產程時間、分娩方式、失血量等情況進行評價分析。②應激反應:分別于術前、術后30 min及60 min采集外周靜脈血,檢測血清腎上腺素(AD),去甲腎上腺素(NE)及皮質醇變化,血清AD和NE含量采用改良熒光法檢測,血清皮質醇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通過以上指標評價兩組應激反應。
該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疼痛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疼痛情況比較[n(%)]
觀察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及產后出血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第3產程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產程、產后出血等方面比較(±s)
表2 兩組產婦產程、產后出血等方面比較(±s)
組別第一產程(m i n)第二產程(m i n)第三產程(m i n)產后出血(m L)觀察組(n=1 0 0)對照組(n=1 0 0)t值P值2 2 7±6 1 3 7 5±1 4 1 1 2.3 9 7<0.0 5 6 2.3±2 4 7 6.5±3 5.4 4.2 7 6<0.0 5 1 1.2 4±6.3 6 1 1.5 1±5.2 6 0.3 0 8>0.0 5 1 4 2.7±2 2.5 2 0 1.4±2 8.6 8.3 7 7<0.0 5
兩組患者分娩方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分娩方式比較
兩組術前血清AD、NE及皮質醇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各時間點血清AD、NE及皮質醇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應激反應指標比較(±s)
表4 兩組應激反應指標比較(±s)
注:與術前比較,aP<0.05;與術后 30 min 比較,bP<0.05;與對照組比較,cP<0.05
觀察指標 時間 觀察組(n=1 0 0) 對照組(n=1 0 0)血清A D(p g/L)血清N E(p g/L)血清皮質醇(μ g/L)術前術后3 0 m i n術后6 0 m i n術前術后3 0 m i n術后6 0 m i n術前術后3 0 m i n術后6 0 m i n 1 0 8.4±1 2.7(1 3 9.1±1 4.5)a(1 4 6.5±1 1.9)a 5 1 7.2±3 5.9(6 5 9.7±3 8.4)a(6 2 5.2±2 9.7)ab 3 1 7.4±3 2.4(3 3 2.9±2 7.2)a(3 0 8.5±3 0.3)b 1 0 3.5±1 0.2(1 7 7.2±1 2.4)ac(1 8 0.3±1 5.7)ac 4 9 8.9±4 5.3(7 9 2.8±3 3.5)ac(7 8 4.1±3 4.6)ac 3 2 2.6±2 5.3(4 8 9.7±3 1.5)ac(4 7 6.4±2 6.8)ac
分娩是一種正?,F(xiàn)象,但在分娩的過程中,產婦往往需要忍受劇烈的疼痛,因此越來越多的婦女對分娩產生恐懼感。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如何對產婦進行鎮(zhèn)痛,減少患者的疼痛,是每一位醫(yī)生需要考慮的問題。對產婦進行鎮(zhèn)痛非常重要,下文對其優(yōu)勢進行分析。該次研究中發(fā)現(xiàn),對觀察組患者給予羅哌卡因復合芬太尼硬膜外鎮(zhèn)痛治療,其效果確切,并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對患者造成的副作用較少,是一種較好的鎮(zhèn)痛方法。其中羅哌卡因是一種有效的酰胺類麻醉藥,能快速達到麻醉效果,具有較低的不良反應。芬太尼是一種強效的麻醉性藥物,其麻醉的時效較快,兩者進行聯(lián)合使用,能有效增強患者的鎮(zhèn)痛效果,減少用藥量和患者的不良反應。觀察組患者疼痛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第一產程(227±61)min、第二產程(62.3±24)min 及產后出血(142.7±22.5)mL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第三產程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分娩方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各時間點血清 AD、NE及皮質醇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這與張弛學者在相關研究中的得出,實施分娩鎮(zhèn)痛的產婦,其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的時間分別為(230±58)min、(70.3±28)min、(12.17±5.45)min, 且產后出血量為(150.5±20.4)mL,優(yōu)于未實施分娩鎮(zhèn)痛的產婦的各產程時間及出血量,與該文所得結果相近??梢?,羅哌卡因復合芬太尼硬膜外腔阻滯作用于分娩鎮(zhèn)痛,具有良好的效果,并能有效縮短患者分娩時間和產后出血量,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