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
泌尿道結石是泌尿系較為常見的疾病類型且復發(fā)率高,本病的發(fā)生與飲食、遺傳、泌尿系感染均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患者可出現(xiàn)腰部疼痛、尿血等臨床癥狀[1]。近些年相關研究學者提出對于泌尿系結石術后患者給予飲食指導可降低結石復發(fā)率[2]。為論證上述猜想, 本文選取2017 年7 月~2018年7 月本次86 例泌尿系結石患者, 依據(jù)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觀察護理干預1、3、6 個月不同時間段飲食注意率以及患者術后6 個月結石復發(fā)率, 現(xiàn)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7 月~2018 年7 月本院收治的86 例泌尿系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依據(jù)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43 例。實驗組中男33 例, 女10 例;年齡42~65 歲, 平均年齡(53.12±4.12)歲;病程最短1 個月,最長3 個月, 平均病程(2.14±0.42)個月。對照組男30 例,女13 例;年齡43~68 歲, 平均年齡(53.15±4.16)歲;病程最短1 個月, 最長3 個月, 平均病程(2.15±0.42)個月。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會同意, 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因腰部疼痛、血尿入院, 經相關影像學檢查確診,患者均符合泌尿系結石臨床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均行體外碎石術且順利完成手術。排除標準:①排除合并語言交流障礙患者;②排除合并消化系統(tǒng)疾病患者患者;③排除合并泌尿系其他疾病以及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患者。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術后給予常規(guī)護理。①術后護理:術后護理人員應觀察患者尿液顏色以及尿液中有無沉渣, 一般情況下,患者術后2 d 內尿液呈淡紅色, 無需特殊治療, 患者癥狀可自行緩解, 若患者術后持續(xù)血尿應囑患者充分臥床休息并給予止血藥、抗生素, 從而預防泌尿系感染的發(fā)生。②疼痛護理: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術后疼痛屬于正?,F(xiàn)象, 指導患者依據(jù)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合理評估軀體疼痛, 若VAS 評分疼痛>3 分, 應通知主治醫(yī)生, 循醫(yī)囑給予止痛藥, 若給予止痛藥后患者癥狀未得到有效緩解, 應再次給予小能量體外碎石術。③皮膚護理:患者在行體外碎石術治療過程中未避免局部皮膚損傷, 應緊貼水囊, 囑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避免軀體隨意晃動, 根據(jù)結石大小、位置選擇合適大小沖擊波能量。④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講解泌尿系結石病因、病機, 通過健康教育, 促使患者了解泌尿系結石發(fā)病病因, 做好自我護理, 定期入院檢查。
1. 2. 2 實驗組 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飲食指導。①患者術后應合理控制動物蛋白質、尿酸、草酸含量豐富飲食。囑患者睡前2 h 避免喝牛奶, 從而避免牛奶中的鈣質與體內尿酸、草酸結合, 蓄積在患者體內, 形成結石, 向患者列舉奶制品、豆制品等動植物蛋白含量豐富飲食, 菠菜、竹筍、芹菜、香菜、青椒等草酸含量豐富飲食。②患者應控制每日飲酒量, 囑患者每日增加飲水量, 患者飲水量應控制在2500 ml/d, 空氣干燥或汗出較多時, 患者應進一步增加每日飲水量, 控制飲料、果汁的攝入。③囑患者在日常飲食中可適當增食香瓜、南瓜、牛肝等維生素A 含量豐富飲食, 夏季可增食西瓜, 西瓜具有利尿功效, 可有效緩解結石形成率。
1. 3 觀察指標 ①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1、3、6 個月飲食注意率。飲食注意率=注意到飲食對術后機體康復影響患者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6 個月結石復發(fā)率。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飲食注意率比較 干預1 個月, 實驗組飲食注意率74.42%高于對照組的23.26%,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3 個月, 實驗組飲食注意率86.05%高于對照組的32.56%,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6 個月, 實驗組飲食注意率93.02%高于對照組的44.19%,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飲食注意率比較[n(%)]
2. 2 兩組患者結石復發(fā)率比較 術后6 個月, 實驗組術后結石復發(fā)2 例, 結石復發(fā)率為4.65%;對照組術后結石復發(fā)8 例, 結石復發(fā)率為13.95%;實驗組患者術后結石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74, P<0.05)。
泌尿結石復發(fā)率高, 其形成原因較為復雜, 臨床以為本病的發(fā)生與個體草酸鈣積聚體內有關, 草酸鈣是結石基本構成物質, 泌尿系結石患者近些年手術治療逐漸向外科發(fā)展,沖擊波體外碎石術在臨床得到了廣泛的推廣, 泌尿系結石患者通過手術可直接解除病因, 緩解患者臨床癥狀[3-5]。泌尿系結石患者術后常規(guī)護理主要是針對患者術后疼痛、術后皮膚、心理護理以及健康教育, 患者術后軀體疼痛癥狀的改善可提升患者臨床治療依從性, 從而促進患者術后機體康復。近些年隨著泌尿系結石臨床研究的深入, 越來越多的研究學者認識到日常飲食與泌尿系結石形成之間的關系[6,7]。泌尿系結石術后飲食指導主要是對患者日常飲食中鈣類、尿酸、草酸等含量豐富飲食進行明確, 從而提升泌尿系結束患者術后機體尿酸、尿鈣、草酸排泄率, 并增加患者術后飲水量,從而降低草酸鈣等尿鹽沉積[8]。本次研究顯示, 實驗組患者1、3、6 個月飲食注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術后6 個月結石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飲食指導可有效降低泌尿系結石術后患者結石復發(fā)率, 提高飲食注意率, 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