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洪贊
急性闌尾炎屬于臨床十分常見的一種疾病, 其發(fā)病率在所有急腹癥中位居首位[1]。臨床治療時多選擇外科手術, 伴隨醫(yī)學技術不斷發(fā)展, 腹腔鏡已被逐漸應用于闌尾切除手術中, 具有手術切口較小、創(chuàng)傷較輕、并發(fā)癥較少以及術后易恢復等優(yōu)點, 術中較易找到闌尾, 能對腹腔和盆腔進行探查,可發(fā)現(xiàn)并處理腹腔及盆腔疾病, 在各種闌尾炎類型患者中均有一定適用性。伴隨患者微創(chuàng)意識和美容要求不斷提高, 腹腔手術備受青睞, 目前臨床已有較多種腹腔鏡闌尾術式[2]。本文選取72 例急性闌尾炎患者, 以探討本院在闌尾切除手術中分別應用經(jīng)臍單孔和常規(guī)腹腔鏡兩種術式的療效, 現(xiàn)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72 例急性闌尾炎患者, 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6 例。對照組中男21 例, 女15 例;年齡21~48 歲, 平均年齡(31.58±5.65)歲;化膿性闌尾炎19 例, 單純性闌尾炎13 例,壞疽性闌尾炎4例。觀察組中男20例, 女16例;年齡20~49歲,平均年齡(31.62±5.85)歲;化膿性闌尾炎20 例, 單純性闌尾炎13 例, 壞疽性闌尾炎3 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和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手術器械 德國STOTZ 公司生產(chǎn)的腹腔鏡、寧波柳葉刀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單孔腹腔鏡、美國erapy 超聲刀、直角鏡、Endoclose、不吸收套扎線。
1. 2. 2 操作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加強生命體征監(jiān)測,后于全身麻醉下行氣管插管。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腹腔鏡闌尾切除手術治療, 選擇臍部上方10 mm 做切口, 后置入Trocar, 建立CO2氣腹, 腹內(nèi)壓為13 mm Hg(1 mm Hg=0.133 kPa), 置入腹腔鏡, 將右側腹直肌的外側緣和臍部水平線的交點位置作為主操作孔, 臍部和恥骨連線的中點作為副操作孔, 后行闌尾常規(guī)切除手術, 手術結束后逐層縫合切口。
觀察組采用經(jīng)臍單孔腹腔鏡切除手術治療, 幫助患者采取仰臥位和頭低腳高位, 常規(guī)消毒鋪巾, 在臍部上緣做一10 mm左右長度弧形切口, 后建立CO2氣腹, 腹內(nèi)壓為13 mm Hg,置入直角鏡, 常規(guī)探查患者闌尾位置以及有無腫脹、充血和異常分泌物, 腹腔表面是否存在異常等, 選擇套扎線對闌尾尖端進行套扎, 后用Endoclose 穿刺腹壁并將套扎線引至腹壁外, 牽引闌尾。選擇超聲刀對闌尾系膜和闌尾根部之間進行離斷, 選擇不吸收套扎線對闌尾根部結扎一道, 在距離結扎線0.3 cm 的位置用超聲刀進行離斷, 后經(jīng)過錐鞘取出, 觀察闌尾和系膜殘端的滲漏出血情況, 最后逐層縫合切口, 外部用無菌傷口敷貼覆蓋, 手術結束后腹壁處無手術瘢痕。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指標(術中出血總量、手術時長、肛門排氣時間、住院天數(shù)、疼痛情況)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采用VAS 對兩組術后疼痛情況進行評估, 分值0~10 分, 0 分表示無痛;<3 分表示輕微疼痛;4~6 分表示疼痛中度, 可以忍受;7~10 分表示疼痛強烈, 無法忍受[3]。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 x-±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兩組術中出血總量、手術時長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天數(shù)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術后VA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術中出血總量(ml) 手術時長(min) 肛門排氣時間(d) 住院天數(shù)(d) 術后VAS 評分(分)觀察組 36 16.62±5.38 32.38±9.56 1.09±0.32a 3.51±0.74a 3.28±1.02a對照組 36 17.12±5.29 31.96±9.42 2.25±0.53 4.92±1.31 5.61±1.86 t 0.398 0.188 11.242 5.623 6.590 P >0.05 >0.05 <0.05 <0.05 <0.05
2. 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1 例出現(xiàn)切口感染,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78%(1/36);對照組術后未出現(xiàn)并發(fā)癥;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14,P>0.05)。
急性闌尾炎屬于外科一種常見急腹癥, 治療時多采取手術方式, 但手術方式的選擇始終是臨床探討的熱點話題[4]。
施振峰等[5]研究提出, 在闌尾切除手術中應用經(jīng)臍單孔腹腔鏡是切實可行的, 其有著創(chuàng)傷較小、康復較快以及美容效果較好等多種優(yōu)點。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兩組術中出血總量、手術時長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肛門排氣時間(1.09±0.32)d 及住院天數(shù)(3.51±0.74)d 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2.25±0.53)、(4.92±1.31)d, 術后VAS 評分(3.28±1.02)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61±1.86)分,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以往三孔法腹腔鏡選擇臍部和左右下腹作為戳口, 無法避免損傷肌肉和神經(jīng), 在臍部作切口入路可有效避免這一問題, 因此, 觀察組術后的疼痛程度明顯較輕, 患者能盡早下床活動身體, 可促進其胃腸道功能的恢復[6]。封閉腹腔內(nèi)建立CO2氣腹會使肝腎等實質器官的血流量明顯下降, 從而影響到胃腸道功能, 單孔腹腔鏡在置入腹腔穿刺器和取出標本等步驟中無需建立CO2氣腹, 手術時間相同的情況下, 氣腹建立的時間更短, 因此,給胃腸道帶來的影響更小, 但也有一定局限性, 例如多切口模式被改變, 手術視野受限, 會增加操作難度, 對操作者經(jīng)驗及技術要求較高[7,8]。此外, 切口感染幾率與傳統(tǒng)腹腔鏡手術相比較高。觀察組有1 例出現(xiàn)切口感染, 但經(jīng)過拆線引流和換藥后痊愈。
綜上所述, 在闌尾切除手術中采用經(jīng)臍單孔腹腔鏡安全有效, 有利于術后器官功能的恢復, 值得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