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行政復議制度是為了更好的幫助行政相對人的權利得到救濟,可以有效的防止行政機關的權力對于相對人的侵害。文章以我國的行政復議制度為分析對象,首先介紹到行政復議的概述,接著闡述了我國行政復議制度中存在的缺陷,最后論述了我國行政復議制度完善對策,以便可以更好的完善我國行政復議制度,更好的維護合法權益。
關鍵詞 行政復議 權利救濟 行政相對人
作者簡介:張彩霞,河北省滄州市運河區(qū)司法局,三級律師,研究方向:行政法。
中圖分類號:D62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0.055
2017年《行政復議法》修訂,對行政復議機構(gòu)設置、職權等進行了完善。行政復議在行政活動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我國國情的不斷變化,行政復議制度在很多方面也出現(xiàn)了問題,需要對行政復議制度的不足予以完善。
對于行政復議的定義,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見解。一些學者認為行政復議是公民或者法人認為其合法權益遭受侵犯,向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是有法定權限機關提出申請的行為。還有一些學者認為行政復議是行政機關基于當事人的申請,依法對爭議的行政行為進行審查,是一種準司法行為。結(jié)合不同學者有關行政復議的概念,本文認為行政復議主要是指公民法人或者是其他組對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理決定有意見,認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行政機關提出要求重新處理的一種制度。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公民、法人、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時,行政相對人或者是利益相關主體就具體的行政行為而向主管的機關申請,由復議機關按照法定程序?qū)σ馉幾h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適當性進行審查并做出相應的裁決。
2015年我國的《行政訴訟法》進行了修訂,2017年《行政復議法》修訂,在修訂的期間我國的各地針對實際情況也進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如在行政復議委員會的設立、管轄權、程序等方面都形成具有當?shù)靥厣哪J?。但是同時我國等行政復議改革的實施過程中也出現(xiàn)諸多的問題。
(一)行政復議組織機構(gòu)設置問題
我國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中第28條對行政復議的活動規(guī)則進行了規(guī)定,行政復議委員會的建立能夠有效的解決以往的“審而不決”的問題,行政復議委員會吸納體制外的人員參與行政復議的活動中,有效的維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保障行政復議的中立性。但是同時實施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是基層的行政復議委員會的組織存在專家資源缺乏的現(xiàn)象。行政復議委員會的成員中,常任委員是法制辦人員、非常任的委員為法學專家、律師、人大代表以及政協(xié)委員等,在一二線城市的人才充足供給的情況下,能夠保障行政復議工作的正常開展,但是在偏遠山區(qū)、經(jīng)濟落后的地區(qū)人才缺乏,導致行政復議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依然還是原來的法制辦的工作人員,與《行政復議法》立法中設置行政復議委員會的初衷背離,導致行政復議制度的效用難以彰顯。
二是行政復議委員會的非常任委員的效用發(fā)揮不足。非常任委員的人員構(gòu)成主要是吸納一些社會上優(yōu)秀的專業(yè)型的人才,如教師、律師、退休的法官等。非常任委員能夠發(fā)揮自身的專業(yè)優(yōu)勢,切實有效的解決行政爭議糾紛問題。同時,法制辦在處理復議案件時,哪種類型的案件交由何種結(jié)構(gòu)的案審會是由法制辦決定。同時,行政復議委員會的非常任委員可能一年只參加一次的案審會,屬于兼職工作,參與度并不高。行政復議案件的實際審查人員依然是行政復議機關,導致行政復議委員會成為咨詢組織,委員會的成員投票淪為形式。
三是行政復議委員會解決的是法律問題。我國的行政復議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行政復議的權威性不足問題,通過專業(yè)性的人員的加入,如退休的法官、律師、高級教師等專業(yè)性的人員加入到復議的審議過程,更多的發(fā)現(xiàn)行政復議案件中的法律問題,提出有專業(yè)性的解決意見,減少政府在行政復議案件中的法律適用錯誤的現(xiàn)象。但是從現(xiàn)有的行政復議制度上看,行政復議委員會在功能定位上主要是解決法律問題,而不涉及事實問題,在案審會的過程中,專家委員探討的焦點在于法律問題,而事實的問題屬于法制辦工作人員處理部分,導致行政復議委員會演變成為咨詢機構(gòu)。
(二)行政復議管轄權問題
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中規(guī)定的相對集中的管轄權主要是由本級人民政府的法制辦、法制局管轄,容易衍生新的問題。
一是行政復議選擇權問題。根據(jù)舊《行政復議法》的規(guī)定,行政復議的申請人可以選擇的復議機關為本級政府部門或者是上一級的主管部門,這一制度的設置初衷是讓申請人能夠根據(jù)自身的意愿進行復議機關的選擇,新修訂《行政復議法》中將行政復議的管轄權歸于法制局(法制辦),申請人缺乏自主選擇權。
二是與《行政訴訟法》存在一定沖突。我國的《行政訴訟法》中規(guī)定行政訴訟的被告主體是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機關,但是《行政復議法》中規(guī)定行政復議的管轄權由法制局(法制辦)統(tǒng)一行使,如果是法制局應訴,但是法制局并不屬于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機關,主體并不符合,如果是由蓋章的具體行政行為做出部門應訴,但是在行政復議中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機關并不參與案審會,對于案件的后續(xù)發(fā)展并不清楚,二者之間存在沖突。
(三)行政復議程序不便于實際操作
第一,偏向于書面的審查方式。根據(jù)我國行政復議法的規(guī)定,行政復議原則上采用的是書面審查的辦法,但是如果申請人提出要求或者是行政復議機關認為必要的,可以向相關人員調(diào)查情況。行政復議的書面審查主要是指對復議案件不傳喚申請人,也不傳喚被申請人,同時不傳喚證人和鑒定人,不進行辯論也不進行調(diào)查,只是對案卷進行查閱。書面審查有自身的優(yōu)點,例如快捷,有助于提高效率,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有優(yōu)點也必然存在缺點,行政復議在追求效率同時也喪失了公正性。
第二,非司法的復議程序。當前,我國的行政復議制度,把行政復議等同于行政系統(tǒng)內(nèi)部的自我糾正制度,由此可見其帶有相當濃厚的行政化色彩。正是由于我國的行政復議程序并不是司法化的思想,這就使得行政復議可能先天不足,例如行政復議機關在對案件進行書面審查之時可能就會先入為主,而且行政復議的程序又非常的簡單,對于行政復議的證據(jù)制度規(guī)定有非常籠統(tǒng)。
(一)建立獨立的行政復議審理組織
第一,職權范圍。在行政復議過程之中,行政復議的職權范圍舉足輕重。行政復議的審查組織在審查相對論的復議申請之時,需要認真查看其申請是否符合復議的法律規(guī)定,如果符合需要做到盡快立案復議,如果不符合需要依法規(guī)定將該復議,盡可能的告知行政申請人采取其他的救濟方法。與此同時,行政復議的審理組織不僅僅有權對復議的案件真實性進行審查,同時也有權審查與復議案件相關的證據(jù)是否真實有關聯(lián)。這樣的審查主要可以采用書面的審查方式,同時也可以對相關人員進行詢問。
第二,組成和議事規(guī)則。行政復議的審理組織在組成方面也非常的重要,首先應當加強復議組成人員的素質(zhì),可以聘請高校的教授或者是社會的有識之士參與其中,其比例不能低于整個團隊的50%,可以保證復議成員的知識成分充足,同時又可以增加其獨立性和公正性,有助于幫助行政復議當事人獲得公正的法律支持。同時,需要加強議事規(guī)則的規(guī)范,復議審查機關的決議需要經(jīng)過復議組織的會議決議才能生效,會議的召開需要有50%以上的人員出席,并且經(jīng)過出席一半以上的人員通過才能夠生效。在復議表決之時,需要根據(jù)一人一票的思想來進行表決,任何人都不存在表決票之外的任何特權,不得設置領導同意制度。
(二)集中行政復議案件管轄
《行政復議法》修訂中采用相對集中的行政復議管轄權具有一定的進步性,能夠有效的改變以往的混亂以及人手不足的問題,也能推動行政部門內(nèi)部形成專業(yè)化、專門性的解決行政復議問題的組織體系。雖然在實踐中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申請人的自主選擇權問題以及與《行政訴訟法》的銜接問題,但是這些問題的存在與相對集中管轄權帶來的優(yōu)勢相比,并不是不能妥善的解決。
一是針對申請的自主選擇權問題,相對集中的行政復議管轄權的設置,雖然看似剝奪申請人的復議自主選擇權,但是能夠改變以往的申請人摸不清行政復議申請部門而走向信訪、訴訟的弊端。針對這一問題的解決,可以在集中行政復議案件管轄權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行政復議案件進行大平臺下的分類處理,如借鑒佛山市法制局的管轄模式,復議機構(gòu)集中各個行業(yè)、部門的專業(yè)人員,不同的復議案件、不同的爭議焦點進行專門性的處理,妥善解決專業(yè)化問題。
二是與《行政訴訟法》的訴訟主體銜接問題,現(xiàn)有的規(guī)定存在一定的沖突,需要對法律法規(guī)進行修改,以保障行政復議制度的有效實施。
(三)健全行政復議程序
第一,不斷完善行政復議的受理。受理是行政復議啟動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完善受理程序也是整個行政復議程序的重要基石。首先,行政復議的受理應當由復議主體是否適格、復議的標的是否合法等等問題進行展開。例如,在申請方式方面,申請方式不僅僅可以通過書面口頭等形式,還可以通過其他的多種形式來進行申請。其次,復議的受理地點也可以根據(jù)申請的方式不同而進行變通。如果是口頭提出或者是郵寄的方式送達,受理的場所可以是行政機關的辦公室,如果是電話或者是通過郵件的方式進行送達,那送達到特定的電子系統(tǒng)就算送達。
第二,建立以查清案件事實為基礎的行政復議審查方式。行政復議需要解決的是行政爭議,而行政爭議的矛盾焦點就在于行政復議機關對于案件事實的審查不清,造成了行政相對人對于復議結(jié)果的情形并不服從。為了可以更好的澄清事實,我們可以建立起以書面審查方式為主,復議聽證、質(zhì)證辯論、證據(jù)審查為輔的綜合審查方式,通過這一綜合審查方式不僅僅可以更好的案件事實進行澄清,同時還可以增強審查的公開性和透明性。
綜上所述,為了可以更好的完善當前我國的行政復議制度,我們需要建立起獨立的行政復議審查組織,同時還需要明確行政復議的管轄權,不斷健全行政復議程序,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我國行政復議制度走向更加完善,更好的保障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張毫.對完善我國行政復議制度的幾點思考[J].學術交流,2014(3):58-61.
[2]董英.對行政復議制度的探索與思考[J].黑龍江金融,2013(8):75-76.
[3]彭紅彬.完善我國行政復議制度的思考[J].福建質(zhì)量管理,2016(4).
[4]張警文.行政復議制度的審視與思考[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9,18(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