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 覓 黃永君 盧玉東 朱 梅 高海清 張 嬌 王 慧
內(nèi)蒙古達拉特旗人民醫(yī)院普外科 014300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習慣改變,膽結石的患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文獻報道,在歐美發(fā)達國家的成人膽結石患病率達到10%~15%[1]。我國曾開展過全國范圍的臨床流行病學研究,調(diào)查顯示膽結石病收治率約相當于普外科的11.53%[2]。通過了解膽結石的成分和結構, 可以對膽結石形成機理的認識提供幫助,也能對膽結石的防治提供參考價值。紅外光譜分析法, 是檢驗膽結石成分和含量的重要的儀器分析技術,根據(jù)結石主要成分的光譜特征,對比吸收峰的形狀、峰位、強度,可以判斷膽結石的成分類型。選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12月手術患者的膽結石標本245例,使用紅外光譜法進行結石成分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集我院2016年6月—2018年12月的245例膽結石標本 均為我院手術患者,患者自愿進行結石成分分析,本組女184例,男61例,年齡15~82歲,平均年齡62歲,包括膽囊結石237例,膽管結石8例。
1.2 檢查方法 采用紅外光譜法對膽結石進行成分分析和檢測[3],檢測儀器為濟南鼎舜醫(yī)療器械公司生產(chǎn)的SUN-3G型全自動第二代智能結石成分分析儀,檢測前先對結石標本進行清洗并烘干,取少量結石標本(最低只需1mg),加入溴化鉀200mg混均,隨后收集在研缽中充分磨細、磨均,在專業(yè)壓片機上制作模片,之后將其放入紅外光譜自動分析儀中,等待計算機應用紅外光譜自動進行結石成分分析,并可根據(jù)不同結石成分提出飲食控制及藥物預防的建議,以供臨床醫(yī)師參考。
本組245例中膽囊結石237例,占96.73%,膽管結石8例,占3.27%。237例膽囊結石中膽固醇+膽紅素鈣比例最高,占46.84%,單純膽固醇結石占44.73%,237例膽囊結石中219例含有膽固醇,含有膽固醇的結石占92.41%,見表1。8例膽管結石中膽固醇+膽紅素鈣結石比例最高,占50.00%,單純膽固醇結石占37.50%,8例膽管結石中7例含有膽固醇,含有膽固醇的結石占87.50%,見表2。
表1 膽囊結石成分分析(n=237)
表2 膽管結石成分分析(n=8)
膽結石包括膽囊結石和膽管結石,按其成分,一般分為膽固醇型、膽色素型和混合型。對膽結石成分的分析,以往較多應用的是化學分析法,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膽結石成因及預防治療等方面了解的不斷深入,一些新設備、新方法也在不斷涌現(xiàn),如自動紅外光譜結石分析檢測等,對膽結石成分的進一步研究起了一定的補充和深化作用[4]。本組分析結果顯示,膽結石包括了膽固醇、膽紅素鈣、硬脂酸鈣、碳酸鈣、羥基磷灰石、頭孢曲松和混合物七種類型。
膽結石發(fā)病機制包含3個連續(xù)性步驟:膽汁膽固醇過飽和、膽固醇結晶析出、在促核形成因素作用下聚集并逐漸形成結石,而膽汁中膽固醇過飽和是膽囊結石形成的關鍵,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不同地區(qū)的膽結石成分有較大差異[5],有的地區(qū)以膽紅素結石為主,而有些地區(qū)以膽固醇結石為主。本組結果顯示,內(nèi)蒙古達拉特旗地區(qū)膽結石的主要成分為膽固醇和膽紅素鈣,以膽固醇結石為主。可能與本地區(qū)飲食結構的有關,本地居民多以肉食為主,奶制品等高能量食物攝入多,纖維素食品攝入少,易造成血清膽固醇過高及膽固醇代謝障礙,進而導致膽汁膽固醇過飽和,促進結石形成。
隨著一些新設備、新方法也在不斷出現(xiàn),頭孢曲松結石近年報道增多。頭孢曲松結石的形成與藥物的使用劑量與濃度具有密切關系,研究表明該藥50%經(jīng)過膽道系統(tǒng)排泄,在膽囊內(nèi)的濃度較高,容易與鈣離子結合形成不溶性物質(zhì),從膽汁中析出形成結石。頭抱曲松結石的特點是結石多為泥沙樣或團塊樣,另一特點是結石形成后消失快,且多不需特殊治療可自行消失[6]。以上特點也為我們今后診治此類結石提供了新的思路。
綜上,本地區(qū)膽結石的主要成分為膽固醇和膽紅素鈣,以膽固醇結石為主,膽固醇結石的形成與飲食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建立合理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控制血脂水平,是防治膽石癥的一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