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開煜 福建新奧能源發(fā)展有限公司 362000
本文選擇正十八烷(含量≥99.0%)為芯材,其熔點在28~31℃之間,采用三聚氰胺(分析純≥78.0%)和甲醛(分析純37.0-40.0%)制備密胺樹脂(melamine-formaldehyde resin,MF樹脂)作為壁材。選擇苯乙烯-馬來酸酐(SMA)作為乳化劑。相變微膠囊的制備采用原位聚合法。
將2g SMA粉末、1.2g氫氧化鈉(分析純≥96%)和36.8g去離子水加入燒杯中,水浴50℃、1200r/min磁力攪拌6h,制得5wt.%苯乙烯-馬來酸酐共聚物鈉鹽乳化劑。將2g正十八烷和8mL去離子水混合加入到燒杯中,水浴加熱到70℃。取10g乳化劑溶液加入到熔融十八烷和去離子水混合溶液中,水浴70℃、2500r/min磁力攪拌2h,得到穩(wěn)定的O/W乳液,將2mL氧化石墨烯分散液(2mg/mL)加入到乳液中,繼續(xù)攪拌10min,隨后用10wt.%檸檬酸調(diào)pH至4.5-5。
隨后將1.96g甲醛水溶液和0.9g三聚氰胺加入到燒杯中,加入7.5mL去離子水,用10wt.%三乙醇胺溶液調(diào)節(jié)pH至8.5-9,水浴70℃、600r/min磁力攪拌,攪拌至透明后繼續(xù)攪拌20min。
將預(yù)聚體溶液緩慢滴加(1.5mL/min)到正十八烷/氧化石墨烯乳液中,乳液保持70℃、600r/min磁力攪拌,所有預(yù)聚體溶液都被加入后,在相同條件下繼續(xù)攪拌2h后,用10wt.%三乙醇胺溶液調(diào)節(jié)pH至8.5-9結(jié)束反應(yīng)。將所得產(chǎn)物抽濾,用無水乙醇、石油醚、去離子水各洗滌3次,然后在真空干燥箱中100℃真空干燥24h,得到圖1干燥的相變微膠囊粉末。可以看出,添加完氧化石墨烯之后的相變微膠囊的呈現(xiàn)暗黃色(不添加氧化石墨烯的相變微膠囊粉末為白色),且過濾洗滌之后不變色,說明氧化石墨烯已經(jīng)成功加入到相變微膠囊之中。
圖1 干燥的相變微膠囊粉末
該樣品DSC測試結(jié)果:樣品的融化峰值溫度是29.87℃,熔化潛熱是125.98J/g,冷卻峰值溫度是25.27℃,凝固潛熱是124.93J/g。
潛熱型功能熱流體,英文名Latent Functional Thermal Fluid(LFTF),是一種由相變材料與單相熱流體制備而成的流體。
將相變微膠囊應(yīng)用到潛熱型功能熱流體中,主要是為了研究將相變微膠囊加入到天然氣鋼管涂漆中。通過這樣的方式,促使涂漆面在白天吸收光照熱量儲能,夜間可以釋放熱量,而且由于相變微膠囊的引入,管道升溫和降溫的過程都得到了延長,以此達(dá)到管道長時間保溫的目的。
將相變微膠囊分散在PVA溶液中。首先制備了質(zhì)量分?jǐn)?shù)為10wt.%的PVA溶液。取5mL加入到試管中,再取0.5g相變微膠囊粉末加入到試管中,震蕩后再超聲20min,使相變微膠囊顆粒均勻分散在基液中。同時,取了5mL去離子水加入到試管中,取0.1g SDS加入到去離子水中震蕩至其完全溶解,取0.5g相變微膠囊粉末加入到試管中,震蕩后再超聲20min,使相變微膠囊顆粒均勻分散在水中中。靜置開始觀察。
將懸浮液中間層的分散液用移液槍抽出15mL至試管中,樣品記為LFTF-H,再從這根試管中抽出5mL至另一根試管,再加入質(zhì)量分?jǐn)?shù)為10wt.%的PVA溶液5mL,樣品記為LFTF-L,這樣即可配制出兩份相變微膠囊含量不同的潛熱型功能熱流體,另外取了純質(zhì)量分?jǐn)?shù)為10wt.%的PVA溶液10mL到試管中,樣品記為LFTF。
隨后按照實驗裝置系統(tǒng)圖搭建試驗臺,開始進(jìn)行光熱轉(zhuǎn)換實驗,三個樣品溶液的光熱轉(zhuǎn)換均在同一條件下進(jìn)行。
升溫到相同的溫度,LFTF-H的速度大于LFTF-L的速度大于LFTF的速度。在28~31℃之間,LFTF-H和LFTF-L有一個趨勢穩(wěn)定吸熱的過程,樣品溶液所能達(dá)到的終溫也有所不同。樣品LFTF-H和LFTF-L的降溫過程很平穩(wěn),而樣品LFTF的降溫速率明顯大于LFTF-H和LFTF-L的速率,且溫度波動較明顯。
測量相關(guān)數(shù)據(jù),計算光熱轉(zhuǎn)換效率。在約900W/m2光強下,純基液的光熱轉(zhuǎn)換效率只有22.21%,而加入了相變微膠囊的LFTF-L和LFTF-H為34.20%和47.72%,比純基液分別提高了53.9%和114.8%。
選擇合適的相變材料(熔點溫度范圍在合適的天然氣輸運管道溫度范圍內(nèi))制備相變微膠囊,加入到鋼管涂漆中,充分利用太陽能,理論上可以還可以解決管道晝夜溫差大導(dǎo)致的輸氣耗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