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偉
【摘 ? 要】 自主學習具有探索性、實施性、過程性、擴散性特點?;瘜W實驗、現實生活和課堂教學都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化學 ?自主學習 ?探究
自主性學習不是隨便想怎么學就怎么學,而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在一定的領域進行的自行的研究性學習。即從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領域中選擇和確定專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自主性學習的目的就在于改變學生單純地接受老師教學生學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開放性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運用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精神和實踐能力。
化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它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guī)律。因此,化學本身就是在人們不斷研究自然現象并探索其中的規(guī)律中建立起來的,觀察、實驗與科學思維相結合是化學的特點之一,化學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方法,同時,化學的教學要堅持與科技活動、人類社會活動、生產活動相結合。因此,在化學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自主性研究學習就非常重要。
那么,自主性學習有哪些特點呢?
自主性學習是人從懂事起就逐漸形成的一種學習活動,是從不自覺到自覺轉化的一個過程。
一、探索性特點
探索性表現在活動的結果是未知的,非預定的,結論的獲得也不是由教師傳授或從書本上直接獲得。而是學生以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方式,通過查資料,做實驗,假設、分析、論證,最終解決問題而得出自己的結果。
二、實施性特點
自主性學習要求學生有主動性,自覺性,把想法付諸實際行動,要求學生在實施行動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去解決問題時又形成新的技能。
三、過程性特點
自主性的探索學習,特別重視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更注重學生的思維方式,個人經驗以及對各種信息、資料的整理。通過學生的自主性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動手動腦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此行動中增強研究意識,問題意識,掌握了學習技能,培養(yǎng)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擴散性特點
自主性探索學習過程是一個擴散的教學空間,學生在探索學習過程中的心態(tài)、思維是擴散的、開放的、自由的教學內容,不局限于教師的知識范圍,而更接近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社會實際,許多課題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而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需要去權衡利弊,進行評價,這就為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思維的擴散性,時空的開放性,讓學生走出書本,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利用圖書館、網絡、調查訪問等方式搜集資料。把課內課外,學校與社會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
自主性學習的范圍是什么呢?
自主性學習不是沒有目的的亂學,而是有一定的范圍的,是有方向的。
一、可以從眾多的化學實驗中學習
化學課本中的實驗多數是用來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形成理解、鞏固所學知識,其原理、步驟、現象、結論等均在教材中寫明,只是作為驗證化學知識的手段:這些實驗被稱為驗詞性實驗。自主性實驗是指學生通過自主研究活動,經過抽象邏輯思維,自己概括得出結論的一種教學形式。自主性實驗是只給出一定的范圍、要求,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己確定實驗方法、原理,選擇實驗設備,制定實驗方案,探求未知結論。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嚴謹作風和團體協(xié)作精神。在實驗過程中獲得個人能力、品質、意志、修養(yǎng)方面的提高。例如,探究過氧化氫的氧化性和還原性實驗時,教師先給出試劑:過氧化氫溶液、氯水、碘化鉀淀粉溶液、飽和硫化氫溶液可供選擇,實驗儀器及用品可自選,讓學生自己去確定實驗方法,制定實驗方案。
二、可以從現實生活中學習
《化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化學與社會生活、生產、科學技術等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蘊含著大量的化學知識,因此,在教學實際中,選擇與生活、生產和社會相關實際問題作為自主學習的課題內容,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了解化學知識在人類活動中和社會發(fā)展中的具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工作中正確運用化學知識,并使之服務于人類的良好習慣,如空氣污染的防治,水污染的防治,廚房里的污染防治,房屋裝修污染防治等。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要用洗潔精,用來洗餐具、水果、蔬菜等,是否對人體有害?是否帶來環(huán)境污染?為此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常用洗滌用品,主要化學成分、去污力和毒性的研究分析,學生通過市場調查,查閱相關日用化工資料,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研究它們的去污力和毒性,讓他們認識到洗滌物品給環(huán)境帶來的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科研興趣。
三、可以從課堂上的有關問題中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對有些問題設疑,讓學生自主學習、研究,這些問題要有一定的基礎性,又要有一定的難度,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狀況,能引起全班同學的關注并主動思考,能有較大的思考空間,在學習過程中,要善于讓學生積極交換思想,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像在學習蛋白質的特性時,先讓學生比較蛋白質的鹽析和變性的兩個特性的不同點,蛋白質的鹽析是可逆的而蛋白質的變性是不可逆的,變性后的蛋白質已經失去生理活性,由此,設疑讓學生討論:l、常見的哪些方法可以使蛋白質變性?2 、醫(yī)院里常用的消毒方法與使蛋白質變性的方法有什么聯(lián)系?然后教師加以總結。
總之,自主性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化學教學大綱中有關能力、方法等教學目標的落實,學生在自主性學習過程中,獲取大量信息,培養(yǎng)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學會了與人交流合作的方法,激發(fā)了自主學習的樂趣,提高了科學研究的能力,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際操作能力,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