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新中國語文教育七十年

        2019-10-16 04:51:04顧之川
        語言戰(zhàn)略研究 2019年4期
        關鍵詞:教材語文教育

        提要:本文將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語文教育研究分為初創(chuàng)、改革、復興3個時期,分別追溯其時代背景,記述相關語文人物與事件,梳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歸納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初創(chuàng)期,語文學習成為全黨政治任務,漢語、文學分科教學,工具論成為指導思想,“文革”使語文教育遭受嚴重破壞。改革期,撥亂反正、改革開放成為主旋律,一批語文大家發(fā)揮引領作用,語文教師改革熱情高漲,全國中語會、小語會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復興期,語文教育受到高度重視,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穩(wěn)步實施,區(qū)域性教學研究日趨活躍,但仍存在缺憾。在新時代,語文教育必將在立德樹人和培養(yǎng)語文能力上發(fā)揮更大作用。

        關鍵詞:新中國;70年;語文教育;中小學;課程教材

        中圖分類號:H0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014(2019)04-0038-11

        DOI:10.19689/j.cnki.cn10-1361/h.20190403

        中國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字同步產(chǎn)生,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辭文獻的撰寫解讀,至少已有3500多年歷史,源遠流長,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tǒng)。1904年1月,清政府批準并頒行張百熙、榮慶、張之洞擬制的《奏定學堂章程》,史稱“癸卯學制”。以此為標志,中國開始建立現(xiàn)代教育制度,語文教育逐步走上科學發(fā)展道路。1949年新中國成立,開啟了語文教育新紀元。70年來,中國語文教育走過一條波瀾壯闊、接續(xù)前行的發(fā)展之路。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砥礪奮進,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推進學術創(chuàng)新,為提高國民語文素養(yǎng)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偨Y(jié)梳理,爬羅剔抉,勾勒語文人的奮斗歷程,解讀語文教育的內(nèi)在規(guī)律,為進一步發(fā)展提供精神激勵,是其是而非其非,不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為了敘述方便,本文以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和十八大召開為時間節(jié)點,把70年來的中國語文教育分為初創(chuàng)期(1949~1977年)、改革期(1978~2011年)和復興期(2012~2019年)。

        一、初創(chuàng)期(1 949~1 977年):翻開中國語文教育新篇章

        (一)黨中央高度重視語文教育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黨中央高度重視語文教育。1951年2月1日,中共中央發(fā)布《關于糾正電報、報告、指示、決定等文字缺點的指示》。6月6日,《人民日報》發(fā)表《正確地使用祖國的語言,為語言的純潔和健康而斗爭!》的社論,并且開始連載呂叔湘、朱德熙合寫的《語法修辭講話》。9月,政務院發(fā)布《關于學習(標點符號用法)的指示》。1953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教育工作,毛澤東主持會議,要求教育部寧可把別的攤子縮小,也要多調(diào)人編寫教材(課程教材研究所2010~2012)。并成立以中共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兼秘書長胡喬木為主任的語文教學問題委員會,指導全國語文教育工作(《胡喬木傳》編寫組2015)。在胡喬木的領導下,決定中學語文學習蘇聯(lián)的做法,實行漢語、文學分科教學。1958年全國人大批準《漢語拼音方案》,教育部發(fā)布《關于在中小學和各級師范學校教學漢語拼音字母的通知》。1960年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推廣注音識字的指示》,肯定了山西省萬榮縣“注音識字”的經(jīng)驗。

        (二)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

        1950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成立,葉圣陶任社長兼總編輯,將小學“國語”和中學“國文”合稱為“語文”。一大批編輯出版家、語言學家、文學家和中小學語文教師,如宋云彬、蔣仲仁、朱文叔、朱智賢、魏建功、王泗原、張中行、張傳宗、吳伯簫、辛安亭、張畢來、張志公、劉國正、馮鐘蕓、陳伯吹、袁微子等相繼到人教社,或全職或兼職工作,呂叔湘、吳伯簫任副總編輯。教育部頒布人教社擬訂的《初級中學漢語教學大綱(草案)》《初級中學文學教學大綱(草案)》《高級中學文學教學大綱(草案)》《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tǒng)》《改進小學語文教學的初步意見》。人教社還出版了漢語、文學分科教材。

        1966年“文革”爆發(fā),教育教學秩序被打亂,包括語文教材在內(nèi)的中小學教材被批判為“封資修大雜燴”。人教社被撤銷,人員下放到安徽鳳陽“五七干?!薄V泄仓醒?、國務院批轉(zhuǎn)教育部黨組發(fā)文,要求“政治和語文合開,以毛主席著作為基本教材”(何東昌1998)。一些地方開始自編《政文》教材,有的就直接用《毛主席語錄》做教材,給中國語文教育事業(yè)帶來嚴重破壞。

        (三)語文教育研究與討論

        語文教育工作者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積極開展教學實驗。這一時期的重要論著,有黎錦熙《新國文教學法》、董純才《改革我們的中學國文教學》、郭繩武《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幾個主要問題》《中學國文教學的一種狀況》(1950),葉蒼岑《從(紅領巾)的教學談到語文教學改革問題》《普希金專家再論語文教學》(1953),章煉烽《目前語文教學改革中的幾個問題》(1954),葉圣陶《關于語言文學分科的問題》(1955),林煥平《中學語文教學的若干問題》(1956),洛寒《反對把語文課教成政治課》(1961),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十年來我國中學語文教學情況的比較》、張志公《傳統(tǒng)語文教育初探》(1962),呂叔湘《關于語文教學的兩點基本認識》、張志公《說“工具”》、洛寒《反對把語文課教成文學課》(1963),等等?!段膮R報》從1959年開始討論語文教學問題,并發(fā)表《試論語文教學的目的任務》(1961)的社論。

        (四)語文教學實驗

        語文教學實驗影響較大的,有北京師范大學附中“《紅領巾》教學實驗”、南京斯霞“分散識字法實驗”、遼寧北關實驗學?!凹凶R字法實驗”、北京景山學校“語文教學整體改革實驗”、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呂敬先“小學生語文能力整體發(fā)展實驗”等。

        本期的主要特點是:(1)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掃除文盲、進行文字改革、推行《漢語拼音方案》、推廣普通話、正確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等政治任務,有力地推動了語文教育教學發(fā)展。(2)語文工具論成為語文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3)漢語、文學分科教學試驗,因照搬蘇聯(lián)模式造成“水土不服”,后引起爭議而中止。(4)語文教育受政治影響愈演愈烈,直到“文革”爆發(fā),受到嚴重沖擊。

        二、改革期(1978~2011年):改革開放成為語文教育主旋律

        本期以1999年教育部啟動新課改為標志,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撥亂反正期,語文教育工作者因“文革”被壓抑的研究探索熱情被釋放出來,積極投身于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第二階段為新課改期,經(jīng)過語文大討論,語文界明確了改革方向,積極參與新課改,語文教育改革持續(xù)深化。這是中國語文教育界思想最為解放、教改經(jīng)驗最為豐富、研究成果最為卓著的時期。

        (一)語文教育撥亂反正

        1977年粉碎“四人幫”后,教育戰(zhàn)線開始撥亂反正。1977年8月8日,鄧小平在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提出,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重視中小學教育,“關鍵是教材”(鄧小平1983)。教育部以召開中小學教材編寫工作會議的形式,抽調(diào)編輯干部,重組人教社,制訂教學計劃,編寫中小學各科教材。呂叔湘主持召開“北京地區(qū)語言學科規(guī)劃座談會”“北京地區(qū)語文教學座談會”(《中國語文》編輯部1979),并在《人民日報》發(fā)表《當前語文教學中兩個迫切問題》。葉圣陶《大力研究語文教學,盡快改進語文教學》、章熊《我對“語文教學科學化”的幾點想法》發(fā)表于《中國語文》。朱德熙主持制訂《一九七八年全國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復習大綱(語文)》,該大綱成為后來高考語文《考試大綱》的基礎,朱先生還在《光明日報》發(fā)表《高考語文試題和中學語文教學》。張志公提出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改應走“分進合擊”之路的設想(顧黃初2001),華東師大校長劉佛年提出“初中語文能力過關”的改革構想,上海陸繼椿、吉林張翼健、遼寧歐陽代娜等參加實驗。

        1981年7月,全國語法和語法教學討論會在哈爾濱召開,王力、呂叔湘等參加,會議討論通過張志公主持制訂的《中學教學語法系統(tǒng)提要》。1983年,鄧小平指示“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1985年,中共中央頒發(fā)《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教育部對中小學學制、課程進行調(diào)整和改革,人教社成立課程教材研究所,鄧小平題寫所名。中語室、小語室分別成立中/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語文界逐漸認識到,語文教學改革必須貫徹實事求是的路線,處理好數(shù)量與質(zhì)量、繼承與批判、借鑒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

        (二)中語會、小語會相繼成立

        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簡稱中語會)、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簡稱小語會)為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yè)委員會、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yè)委員會的前身。中語會1979年成立于上海,先后在福州(1981)、北京(1983)、廣州(1988)、大連(1991)、成都(1995)、天津(1999)、武漢(2003)、杭州(2008)、北京(2013)召開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呂叔湘、劉國正、張鴻苓、張定遠、陳金明、蘇立康先后任會長或理事長,現(xiàn)任理事長顧之川。小語會1980年成立于大連,先后在太原(1982)、南寧(1984)、武漢(1989)、蘇州(1994)、南京(1998)、哈爾濱(2002)、西寧(2007)、北京(2012)召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郭林、袁微子、高惠瑩、崔巒先后任會長或理事長,現(xiàn)任理事長陳先云。中語會、小語會成立以來,積極開展學術研討、組織申報課題,進行教學觀摩活動。除年會外,還以不定期召開學術研討會、專題研討會的形式開展學術研討活動。如中語會的“中語西部行”“中語走基層”“語文報杯”“中語杯”“為中國未來而讀”閱讀高峰論壇等活動,小語會的“閱讀教學觀摩研討會”“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qū)小學語文教學觀摩交流”等活動,都深受廣大一線語文教師的歡迎。

        (三)開展語文教育調(diào)查

        葉圣陶、呂叔湘都曾在中語會上提出,要深入實際,開展調(diào)查研究。根據(jù)他們的提議,1979年冬,人教社中學語文室派出調(diào)查組,分別到四川、福建,實地調(diào)查中學生語文程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編輯室1981)。1987年,國家教委委托華東師范大學組織實施全國初中三年級語文教學抽樣調(diào)查,調(diào)查對象涉及15個?。ㄊ?、區(qū))572所學校的49 260個學生和2893位教師,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語文教學調(diào)查。調(diào)查報告鑒定委員會主任朱德熙,副主任劉國正、于漪(王光祖1990)。

        (四)語文教育大討論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中國教育改革滯后于經(jīng)濟改革,語文教育由強調(diào)“雙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逐漸淪為考什么教什么的應試教育,學生負擔越來越重,引起社會反思與批判。1996年《中國教育報》組織“關于學生漢語文水平滑坡的討論”。1997年《北京文學》第11期發(fā)表“憂思中國語文教育”一組文章,以此為標志,社會上開展一場聲勢浩大的語文大討論。討論成果集中反映在王麗主編的《中國語文教育憂思錄》(1998)和孔慶東等主編的《審視中學語文教育:世紀末的尷尬》(1999)里。對語文教育的批評意見主要有:語文教材陳舊落后,語文教學高耗低效,語文考試荒謬絕倫,等等。其中有許多很好的意見,表現(xiàn)了作者對中國語文教育的高度熱忱。但有些文章借討論語文教育改革之名,散布錯誤言論,全盤否定中國語文教育取得的成績,甚至說“誤盡蒼生”“禍國殃民”“培養(yǎng)聽任流氓語言支配的奴隸和奴才”等。面對批評,時任中語會理事長劉國正發(fā)表《提倡科學態(tài)度,反對危言聳聽》(1998)。人教社、中語會、小語會以及中國語文報刊協(xié)會及時組織召開研讀會、座談會,并以“鐘曉雨”的名義出版《問題與對策:中小學語文教育改革》(2000)。《求是》雜志發(fā)表鐘易之《語文教育改革必須堅持正確的方向》(2000)。

        (五)語文新課改

        1999年,教育部啟動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八次課程改革。這次課改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分兩步走:第一步,對正在使用的課程方案、教學大綱和教材進行修訂;第二步,研制新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編寫新教材。2001年6月,國務院召開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教育部頒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方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2011年出了修訂版),2003年頒布《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與課標配套的語文教材,小學12套,初中、高中各7套。這時,教材建設“一綱多本”的負面影響開始逐漸顯現(xiàn),給一線教學、教研和教材管理帶來問題甚至混亂,導致利益分割中的無序競爭(顧之川2009)。某些地方教材出現(xiàn)政治性或民族宗教問題,引起中央關注,才有后來“部編本”“統(tǒng)編本”語文教材出現(xiàn)。

        本期的主要特點是:(1)撥亂反正、文道統(tǒng)一成為時代的主旋律,重新確立語文工具論的指導地位,培養(yǎng)正確理解和熟練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成為語文教育的基本任務。(2)一批語文大家如葉圣陶、呂叔湘、朱德熙、張志公、劉國正等振臂高呼,發(fā)揮了號召和引領作用。(3)全國中語會、小語會發(fā)揮了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4)廣大語文教師教學改革與研究熱情高漲,涌現(xiàn)出一大批有影響的教學成果和教學名師。

        三、復興期(2012~2019年):語文教育迎來新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把教育作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奠基工程,擺在優(yōu)先發(fā)展戰(zhàn)略地位,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習近平同志先后視察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大學、北京海淀區(qū)民族小學、北京八一學校,主持召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會議、全國教育大會,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系統(tǒng)回答了中國教育事業(yè)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戰(zhàn)略性問題。這為新時代中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2014年國務院頒布《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2016年中央發(fā)布《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的意見》,啟用語文新教材;2017年中央發(fā)布《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教育部發(fā)布《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19年中央發(fā)布《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2035》,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zhì)量的意見》。語文教育迎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伴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腳步,穩(wěn)健邁入全面復興時期。

        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以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報告精神為指導,努力探究中國語文教育的特點和規(guī)律,吸收國外母語教育的經(jīng)驗,探究提高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途徑與方法。

        本期語文教育復興的標志性成就主要有:

        (一)修訂課程標準頒布

        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基礎教育課程承載著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思想,規(guī)定了教育目標和教育內(nèi)容,是國家意志在教育領域的直接體現(xiàn),在立德樹人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边@就從頂層設計上強調(diào)了語文學科的重要地位,明確新時代語文教育,必須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做文章,發(fā)揮語文學科的獨特優(yōu)勢,使立德樹人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通過語文教育落地生根,內(nèi)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為。在內(nèi)容上,語文課程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文化的3個組成部分:一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二是革命文化,三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學習要求上,著眼于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

        (二)統(tǒng)編語文教材開始使用

        統(tǒng)編語文教材按照中央領導的指示精神,在教育部的直接組織領導下,2012年啟動編寫。從2016年秋季起,在使用人教版小學、初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地區(qū)開始使用。因為當時其他版本的同類教材仍在使用,為了區(qū)別于原來的“人教版”,這套教材被稱作“部編本”。從2017年秋季起,根據(jù)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的意見》精神,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根據(jù)國家教材委員會的審查意見修改后,由“部編”變?yōu)椤敖y(tǒng)編”,在全國所有地區(qū)小學、初中起始年級使用,逐冊替換原來的各版本同類教材。從2019年秋季起,小學、初中將全部使用統(tǒng)編語文教材。高中語文統(tǒng)編教材也將在部分省市試用,并將在2022年實現(xiàn)高中語文統(tǒng)編教材全覆蓋。

        統(tǒng)編語文教材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銳意改革。在價值追求上展現(xiàn)新?lián)敚簣猿至⒌聵淙?,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遵循語文教育規(guī)律;貼近時代需要,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堅持文質(zhì)兼美,強調(diào)典范性和高品位。在語文品格上實現(xiàn)新作為:強化語言文字運用意識,加強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突出自主探究的讀寫體驗,注重培養(yǎng)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積極倡導少做題、多讀書。讀書為本,重視經(jīng)典,尤其注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外國優(yōu)秀文化。

        (三)高考語文改革

        2014年《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高考考試內(nèi)容改革要“依據(jù)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科學設計命題內(nèi)容,增強基礎性、綜合性,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017年9月,中央發(fā)布的《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指出:“在培養(yǎng)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強化學生關鍵能力培養(yǎng)。引導學生具備獨立思考、邏輯推理、信息加工、學會學習、語言表達和文字寫作的素養(yǎng),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薄芭囵B(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激發(fā)學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養(yǎng)成創(chuàng)新人格,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大膽嘗試、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币虼耍陙淼母呖颊Z文試題,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注重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通過現(xiàn)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和寫作的形式,將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有機融入“一核四層四翼”高考評價體系,聚焦立德樹人,引領素質(zhì)教育;鼓勵獨立思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立足核心素養(yǎng),突出語言運用;鼓勵個性特長,提高綜合素質(zhì)。

        (四)語文教育研究

        1.語文教育經(jīng)典論著整理。如饒杰騰主編“民國國文教學研究文叢”(5卷,2016),商金林編《夏丐尊教育文存》(2016)、《葉圣陶角直文集》(2017)、《朱自清教育文存》(2018),徐林祥主編“百年語文教育經(jīng)典名著”(15卷,2018),顧之川主編“文心經(jīng)典”作文叢書(27種,2016~2018),等等。

        2.語文教育教材研究。如溫儒敏《溫儒敏論語文教育》以及二集、三集(2010~2016)和《溫儒敏談讀書》(2019),李斌《中學國文教科書研究(1912~1949)》(2012),章熊《和高中老師談寫作教學》(2012),顧之川《顧之川語文教育論》(2013),《胡喬木傳》編寫組《胡喬木談語言文字(修訂本)》(2015),蘇新春主編“20世紀基礎教育語文教材語言研究”叢書(2016~2018),顧之川《顧之川語文教育新論》、曹明?!墩Z文教學語用論》、李斌《民國時期中學國文教科書研究》(2016),顧之川《語文工具論》、徐林祥《語文美育學》、鄭桂華《寫作教學研究》、張偉《語文學習質(zhì)量評價論綱》(2017),蘇新春主編《義務教育常用詞表(草案)》、郭戈《我國統(tǒng)編教材的歷史沿革和基本經(jīng)驗》(2019),等等。

        3.語文新課程研究。如王寧《語文核心素養(yǎng)與語文課程的特質(zhì)》(2016),張傳宗《論語文學科如何深化改革》《語文學科理論的兩個“基本”和三個“帶動”》(2017),王寧等主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解讀》、王寧《新語文課標是語文老師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兼談顧德希老師的語文教學經(jīng)驗》《引領語文課程改革走進新時代》《談談語言建構與運用》、雷實《語文課程設計的文化開放》、顧之川《迎接語文教育新時代》《高考語文如何落實核心素養(yǎng)》(2018)等。

        (五)語文教學研究

        如顧黃初《顧黃初語文教育文集外集》(2013),錢夢龍《教師的價值》(2015),錢夢龍著、彭尚炯編選《錢夢龍經(jīng)典課例品讀》(2015),任彥鈞、劉遠、師國俊編《新世紀語文名師教學智慧研究(小學卷)/(中學卷上)/(中學卷下)》(2017),于漪《于漪全集》(2018),顧之川主編《名師語文課·小學卷/初中卷/高中卷》(2019)等,展示了語文名師的深邃教育思想和獨特教學風格。2018年,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于漪作為教育界唯一代表,獲得“改革先鋒”稱號,獲頒“改革先鋒”獎章。

        本期雖然時間不長,但已凸顯以下特點:(1)黨的領導和國家重視確定了語文教育的重要地位。中央從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高度,把語文學科認定為“意識形態(tài)屬性較強”的學科,不僅傳授語文知識和技能,還負有傳遞甚至塑造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重任。語文教材實行統(tǒng)編,語文教育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充分體現(xiàn)黨和國家的意志,確保政治思想、意識形態(tài)和核心價值正確,充分發(fā)揮語文教育在立德樹人上的作用,書寫語文教育“奮進之筆”,建設中國語文教育強國,語文教育工作者任重道遠,但前景可期。(2)語文教育教學研究日趨活躍。呂叔湘當年曾提出,中語會除全國性的會議外,可以多組織一些區(qū)域性的語文教研活動。近年來,除全國性的“語文報杯”“中語杯”“為中國未來而讀”“創(chuàng)新作文”“葉圣陶杯”等語文教研活動外,“長三角語文圓桌論壇”“中南六省區(qū)語文年會”“閩派語文論壇”“蘇派語文論壇”等區(qū)域性語文教研活動非?;钴S,尤其是學習語文新課標、踐行語文教學新理念蔚然成風,有力推動著語文教育教學研究向縱深發(fā)展。(3)科技進步給語文教育帶來新氣象?;ヂ?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也突破了課堂、學校、求知的傳統(tǒng)邊界,對師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從某種意義上說,誰贏得了互聯(lián)網(wǎng),誰就贏得了青少年。語文教育工作者主動適應這一變化,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推動語文教育傳統(tǒng)優(yōu)勢與信息技術相融合,使語文教育資源聯(lián)網(wǎng)上線,增強了語文教學的時代感和吸引力,也給語文教育教學帶來新氣象。很多教師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開辦公眾號,聚集人氣,活躍思想,創(chuàng)新了語文教研的形式方式,如正道語文、語文濕地、詩意語文、余映潮語文名師工作室、張玉新語文名師工作室、曹公奇語文名師工作室等,既是語文教師學習交流的平臺,也成為進修提高的有效途徑。

        放眼未來,審視語文教育,目前中國語文教育還存在以下缺憾:(1)語文教育理論研究與語文教學實踐脫節(jié),具體表現(xiàn)為:一是課程標準、教材、教學與高考中考脫節(jié);二是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語文教學脫節(jié),缺乏“一條龍”的整體設計;三是語文教育理論界的理論研究、教材編寫、教師培養(yǎng)與中小學教學實際脫節(jié)。(2)語文研究的深度與廣度都有待加強。中國古代語文教育、近代語文教育以及當代語文教育的“家底”還不很清楚,有哪些經(jīng)驗值得繼承,有哪些教訓值得吸取,特別是對今天的改革有什么作用和價值,還缺乏深入研究。語文教育與人的成長規(guī)律、教育規(guī)律和教學規(guī)律之間具有什么樣的內(nèi)在關系,語文教育是否有“理”可循,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學生語文能力發(fā)展的規(guī)律與特點是什么,理想的語文教材什么樣、怎么編,什么樣的教師才能勝任語文教學,等等,都需要進行深入研究。(3)語文教育發(fā)展很不平衡。由于種種原因,中國各地在經(jīng)濟、文化、教育方面發(fā)展很不平衡,在辦學條件、師資水平、生源質(zhì)量、教師待遇、語文教育研究氛圍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特別是在中西部地區(qū)、農(nóng)村地區(qū)、貧困地區(qū)、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這種差異尤其嚴重。按照新時代發(fā)展理念,如何讓這些地區(qū)的語文教育共享發(fā)展、協(xié)調(diào)發(fā)展,解決這些地區(qū)人民群眾對美好語文生活的期待同語文教育發(fā)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間的矛盾,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語文教育改革的紅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4)語文教育面向世界與未來準備不足。中國已確定在21世紀中葉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中國正在實施的“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倡議,重在人心相通,尤需語言先行,漢語國際傳播與交流將日益廣泛,漢語的國際地位將更加凸顯。語文教育如何順此大勢,促進各國學生增進互相了解,樹立世界眼光,激發(fā)創(chuàng)新靈感,為人類和平發(fā)展貢獻智慧和力量;中國語文如何走出去,堅守中國語文立場,講好中國語文故事,發(fā)出中國語文聲音,傳播中國語文經(jīng)驗,建設中國語文教育強國……都需要扎實深入而細致的研究。

        四、問題思考

        語文是人際交往的工具,是文化傳承的橋梁,是審美體驗的載體。作為教授中華民族通用語的學科,語文具有較強的基礎性、工具性和綜合性特點,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影響無處不在。語文教育研究必須站在國家與民族的高度審視語文教育現(xiàn)狀,以全球化視野關照古今中外的語文教育。既要有理論高度,又要有實踐力度。要繼承優(yōu)秀的語文教育傳統(tǒng),汲取成功的語文教育經(jīng)驗,為中國未來語文教育提供可供參照的方案。語文教育如何遵循語文教育規(guī)律,改革創(chuàng)新,需要厘清和把握一些基本問題。

        (一)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語文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過程中,同時肩負著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職責,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固本培元的神圣使命,要在“培根鑄魂”上下功夫。要讓學生通過學習語文,熱愛并學好用好祖國的語言文字。語文教育要為提高國民語文素質(zhì)而努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其滿懷激情地學習語文,得心應手地運用語文,充滿樂趣地享受語文,進而熱愛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民族文化基因,樹立語文自信、教育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語文教育研究必須扎根在中國大地上。中國語文教育具有悠久歷史和優(yōu)良傳統(tǒng),從孔夫子到葉圣陶,積累了豐富的語文教育思想,一代代語文名師創(chuàng)造了鮮活有效的教學經(jīng)驗,推進語文教育現(xiàn)代化,不能離開對傳統(tǒng)教學經(jīng)驗的研究與繼承。簡單移植或盲目搬用外國理論和經(jīng)驗,容易造成水土不服。20世紀50年代漢語文學分科實驗以失敗告終;新課改初期過分強調(diào)“芬蘭經(jīng)驗”,一些地方教材壓縮古詩文比例,甚至出現(xiàn)“去中國化”問題等,曾給人們帶來思想上的混亂。語文教育必須從根本上解決“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問題,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立足當代中國,植根神州大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闡釋中國精神,表現(xiàn)中國價值,展示中國力量。

        (三)人文教育是通識教育,不是語文教育特有的任務。新課改以來,有人主張中小學語文教育應該是一種人文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征。”其實,工具性是語文特有的任務,人文性是各學科共有的任務,二者是包容與被包容的關系,不是并列關系,不在同一個層面上,也不宜相提并論。應明確語文課的工具性目標,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和提高正確理解和熟練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關鍵能力,即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當然,在學習過程中,語文課要自覺注重人的發(fā)展和人格塑造,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也就是古人所說的“文道統(tǒng)一”。

        (四)語文教育主要是學習語言文字的表達應用。在信息發(fā)達、人際交往日益頻繁的當今時代,語文教育要著眼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包括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口語表達和文字寫作能力,形成良好語感,掌握祖國語言文字的運用規(guī)律,能根據(jù)具體的語言情境和不同的交際對象,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文明得體地進行表達與交流。以往中國語文教育普遍存在“重文輕語”現(xiàn)象,為學生未來計,語文教育教學必須做到“文語并重”。

        (五)語文教育需要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但不是為了培養(yǎng)文學家。中小學生喜歡閱讀文學作品,語文教材中適當選一些文學作品是必要的。但必須明確,文學教育只是語文教育的一部分,不是語文教育的全部。人人都需要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但不可能人人都成為文學家。大學畢業(yè)生也不一定都要創(chuàng)作小說詩歌,但一定得學會寫工作生活中常用的文章,而且要文從字順,邏輯性強。與文學類文本的欣賞與寫作相比,實用類、思辨類文本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應用范圍更廣,實用性也更強,對學生未來發(fā)展也顯得更加重要。

        回顧中國語文教育70年的發(fā)展歷程,我們不僅對語文教育前輩和名師充滿敬意,也對語文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成就感到自豪。當今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信息交流日趨廣泛,讀寫聽說應用日益普遍,對語文素養(yǎng)能力要求越來越高?;ヂ?lián)網(wǎng)+、云計算、大數(shù)據(jù)等科技進步,對語文教育提出了新挑戰(zhàn)、新任務。語文教育工作者肩負著新使命,任重道遠,理當對中華民族通用語心存敬畏,勇于擔當,主動適應時代和社會變化,研究在新形勢下如何改進語文教育,創(chuàng)新教材編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革考試評價方式,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新的更大貢獻。在新時代,語文教育必將在立德樹人和培養(yǎng)語文能力上發(fā)揮更大作用。

        猜你喜歡
        教材語文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樂語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人人澡人人澡人人看添av| 日本女优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蜜桃av无码免费看永久| 人妻少妇中文字幕专区|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无广告| 色多多a级毛片免费看| 免费看国产成年无码av| 国产99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高清乱码中文字幕|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午夜免费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主播无套内射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探花| 最美女人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男受被做哭激烈娇喘gv视频| 色欲AV成人无码精品无码| 一本久久精品久久综合桃色| 日本美女性亚洲精品黄色|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变态 另类 欧美 大码 日韩| 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av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看黄色亚洲一区久久|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伊人久久精品久久亚洲一区| 久久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蜜臀| av在线免费观看大全| 国产免费又爽又色又粗视频|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色五月| 国产黄三级三级三级三级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啪啪无码人妻丰满熟妇|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 亚洲免费av第一区第二区| 精品国产品香蕉在线| 日本老熟欧美老熟妇| 午夜无码国产18禁| 97成人精品视频在线| 日本无码欧美一区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