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蕊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積極探索基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方式,在幼兒園的生活、游戲、活動中滲透價值觀的引導,其中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通過集體教學游戲提升幼兒的價值認識。本文以大班教學游戲“翻轉墊子”活動為例。
活動目標
1.體驗團隊合作完成任務的成功感和樂趣。
2.在與同伴合作完成任務的游戲中,發(fā)展同伴互相溝通理解、配合互助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反思能力。
活動準備
大、小墊子各2塊,計分板;有團隊合作完成任務的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1.游戲導入:介紹規(guī)則
游戲規(guī)則:6人站在大墊子上,一起努力把墊子翻轉過來,但腳不能離開墊子,最后墊子翻轉成功,人還留在墊子上算勝利。
主要提問:什么是“把墊子翻過來”?關于游戲規(guī)則還有什么問題?
主要關注:幼兒對游戲規(guī)則的理解。
2.游戲1:探索方法
計分規(guī)則:最快完成任務的小組加一分、最后留在墊子上幾人就可以加幾分。
兩組同時嘗試完成游戲任務。
主要關注:幼兒探索翻轉墊子的過程與方法。
分享交流:你們是怎么翻轉墊子的?翻到哪里是最難的,你們用了什么方法解決?
小結:大家分享了各自翻轉墊子的方法,待會兒可以試試這些好方法。
3.游戲2:體驗協(xié)作
規(guī)則調(diào)整:完成任務過程中組員不能講話,犯規(guī)的小組扣1分。
主要關注: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幼兒通過語言、動作、表情等,如何相互理解、配合、協(xié)作。
分享交流:不能說話,你們是如何與同伴合作的?你是怎么理解他的意思的?
小結:你們依靠觀察朋友的動作、表情,去理解朋友的意思,并且愿意配合朋友試試看,才成功完成任務,配合得超默契。
4.游戲3:挑戰(zhàn)高難任務,加深體驗協(xié)作
規(guī)則調(diào)整:在不能講話的基礎上,換小游戲墊。
團隊協(xié)商:小組商量討論可能遇到的困難,如何解決。
主要關注:幼兒在完成任務中同伴間的相互理解、配合、幫助、保護等。
分享交流:墊子變小更難了,你們是如何做到不僅要翻轉成功,而且還不能讓自己和朋友掉下去?
小結:你們最了不起的是在游戲中能和朋友商量辦法,努力去理解、配合朋友的想法和動作,甚至保護朋友不掉下,相信以后遇到再難的任務,你們都能依靠團隊合作來完成。
反思
在大班一日生活中,我發(fā)現(xiàn),大班幼兒在與同伴協(xié)商討論時,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我想要……”“聽我的”頻頻出現(xiàn),只顧表達自我,希望他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而欠缺體察他人的需要,理解他人的想法,并在理解的基礎上樂于接納他人想法、愿意嘗試的能力。在合作完成任務時,往往缺少團隊共贏意識,僅僅關注“我”自己能成功,很少關心幫助同伴一起獲得成功。但這恰恰是幼小銜接階段需要幫助大班幼兒獲得的非常重要的能力和品質。因此,本活動聚焦發(fā)展幼兒互相理解、溝通、配合、互助的能力。
如何將上述抽象的價值具體化,與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已有認識結合起來,科學地展開價值教育活動呢?我們認為:一個真游戲,能夠快速吸引幼兒主動玩、主動學的愿望,不僅如此,游戲最能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真實體驗獲取經(jīng)驗的需要,于是我們嘗試通過教學游戲這一方式設計此活動。經(jīng)過大量的游戲試玩、一課三研,我們鎖定了“翻轉墊子”這個集體游戲。在“翻轉墊子”這一團隊競賽游戲中,幼兒的心理邏輯是為了得高分獲勝,必須與同伴交流、相互理解配合、甚至彼此保護。通過游戲規(guī)則的具體設計,能夠有效地實現(xiàn)活動目標與幼兒游戲目的的契合,從而使幼兒在游戲中體驗溝通、理解、配合、互助的重要性,并在引導幼兒反思的基礎上,提高幼兒對此方面的價值認識和運用方法的目的性。
活動教案中所呈現(xiàn)的三次游戲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幼兒正是在“游戲體驗——反思交流——再運用和體驗——再反思”的循環(huán)往復中,螺旋式地建構相互理解、協(xié)作、互助的方法和策略,并更加有目的、有意識地運用方法策略。從最初關注翻轉墊子的方法,到關注同伴間的溝通理解與互助,層層推進。從游戲1“可以說話”到游戲2“不能說話”;從用“大墊子”游戲到用“小墊子”游戲,對幼兒溝通、理解、配合、互助的挑戰(zhàn)越來越大。
在具體實施活動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幼兒在每次游戲中的表現(xiàn),適當靈活調(diào)整每個環(huán)節(jié)游戲的次數(shù)。如當幼兒對翻轉墊子的方法有較大困難時,可以適當增加游戲1的次數(shù),以加深幼兒對翻轉墊子方法的直接體驗;若幼兒對溝通理解、互助的體驗不充分,需要游戲2多玩幾遍,還可減少“用小墊子游戲時不能說話”的游戲3環(huán)節(jié),將其作為后續(xù)游戲的拓展。
本活動的重點是:游戲過程中同伴間的溝通交流、理解配合、體恤互助。活動中,教師圍繞這一重點設計了一些教學支架,如通過得分規(guī)則(最后留在墊子上幾人就可以加幾分),刺激幼兒思考如何讓小組成功的同伴更多;游戲中“翻轉成功”是孩子的目的,但老師需要基于孩子的游戲體驗,通過提問引發(fā)幼兒間的深度對話,如“你是怎么把這個好辦法讓大家都知道的”“一開始你不想試這個辦法,后來為什么同意試試看了”“你們組一個人都沒有掉下去,是怎么做到的”“誰得到朋友的保護了”“他是怎么保護你的”等等。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分辨、表達、討論,有助于將幼兒的個體經(jīng)驗變?yōu)槿后w經(jīng)驗,將幼兒的無意識行為變?yōu)橛幸庾R行為,進而使更多幼兒能有意識并更主動地與同伴溝通、理解、配合、互助。
本活動的難點是:翻轉墊子的方法。更確切地說是:墊子如何折疊?墊子折疊后人站在哪里?團隊成員一點點轉移到哪里?在解決這一難點的過程中,教師提供了以下教學支架。
1.翻轉墊子的過程中,教師提問引發(fā)幼兒思考,如“站在哪里???”“下面一層墊子怎么辦?”
2.翻轉墊子進入瓶頸區(qū)時,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一下對手的方法,模仿學習。
3.分享交流各自翻轉墊子的方法、竅門,特別是放大“墊子折疊后,站在雙層墊子上時,如何解決”的問題。
作為執(zhí)教教師,我為活動中的幼兒所感動。在每次游戲后的分享交流環(huán)節(jié),無論是交流翻轉墊子的竅門還是保護同伴的竅門,總會遇到不愿意告知他人“秘訣”、生怕“秘訣”被對手學會并反超的幼兒。在我的鼓勵下,一些“大方”的孩子會最先分享“秘訣”,于是,分享著,分享著,那些原本“有所保留”的孩子漸漸發(fā)現(xiàn),對手也貢獻出了一些自己不曾知道的“秘訣”,逐漸也參與到分享“秘訣”的討論中來。隨后的游戲,我也不忘請進步的小組感謝貢獻方法的小組,更不忘大大贊賞那些無私分享的孩子和小組。大家都體驗著“一個快樂變兩個快樂”的甜蜜。這也是集體活動特有的教育價值之一。
還有一個細節(jié),是我每次開展此活動的結尾都會有意問孩子的問題:“老師覺得,你們今天最了不起的不是分數(shù)高或低,墊子翻沒翻成功。你們知道自己最了不起的是什么嗎?”孩子們常常會說:“我們把好方法告訴了他們小組,他們也成功了!”“我保護了×××!”“我開始不想試她的辦法,想用我的辦法,后來也同意了!”“是我動腦筋想出了拉下面一層墊子的辦法!”……這些真實的感受感動著我和孩子們,也帶給我們對自己和他人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