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華林
莫高窟第 217窟主尊佛像上的華蓋與菩提樹相結合,中心底部倒懸蓮花,華蓋第一層和第二層上裝飾有摩尼寶珠,寶珠的火焰紋向上進行視覺導引,與下懸的珠寶鈴鐺羅網垂幔形成相對的視覺反差??梢钥闯鲋袊糯嫀熇L制華蓋時,應用的并不是西方式的單點透視,而是在一個圖像中能同時出現有仰視、平視兩種視角,這正是敦煌壁畫藝術表現手法的特征之一。
華蓋在古代是一種常用體現世俗政權等級威嚴的儀仗器物。在宗教藝術中,主尊頭上出現華蓋,表示主尊同樣擁有人間最尊崇的威儀。
華蓋與傘淵源很深,其變化是在傘上增加寶珠頂、瓔珞網等裝飾。最初無疑是遮風蔽雨的實用器具,秦始皇陵一號銅馬車上的傘就屬于此類考古實物。中國目前所見最早的華蓋圖像,出現在長沙子彈庫楚墓出土帛畫《御龍圖》中。早期華蓋圖像與神仙方術有密切關系,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帛畫中,有仆從為主人手持華蓋形象,而帛畫本身就是與亡靈何去何從的觀念有關。由此可見華蓋圖像與宗教是息息相關的,而且在多種宗教中都有所應用。出土東漢畫像磚中西王母配飾中就有華蓋,嘉峪關魏晉壁畫中也有西王母與華蓋的圖像。發(fā)現于印度鹿野苑的巴拉比丘奉獻的佛像,不僅有傘蓋和傘竿,而且銘文證實佛像與傘蓋是一個整體。唐代玄奘法師記錄,在恒河流域和犍陀羅地區(qū),存在不少笈多時期(約320—540年)的華蓋佛像。華蓋還出現在中國景教圖像中,如在泉州的元代景教碑刻中,就有兩方石碑是底座十字架與華蓋結合的造型。
在佛教義理中,華蓋象征著免于痛苦、欲望、障礙、病痛及惡緣,表示佛法令眾生清涼。敦煌壁畫中,華蓋從公元4世紀莫高窟創(chuàng)始之初就已經出現。除了純粹的美化裝飾功能外,還具有圣化石窟空間作用。華蓋圖案一般出現在大型經變畫和說法圖中佛、菩薩的頭頂。莫高窟里的華蓋造型多樣,僅隋代44個洞窟就有300多個華蓋,有幔蓋式、傘蓋式等。盛唐時期的華蓋圖案較多采用疊加手法,通常在華蓋的傘蓋頂端處通過二次疊加來增加整體高度,在視覺上更加具有氣勢。在色彩也更為豐富多彩,畫師們會運用石綠、石青等多種顏色,從而產生艷麗的效果,其次再運用暈染手法形成過渡,使其富有層次感。